京城,户部衙门。
张道全正坐在公房里品茶,心情格外舒畅。昨天在朝堂上的那番哭穷表演,成功让皇帝打消了立刻出兵的念头。
“大人真是高明。”师爷在一旁恭维道,“这下那些武夫们就算再急,也得乖乖等着筹钱。”
“哼,一群莽夫,只知道喊打喊杀。”张道全放下茶盏,“打仗哪有那么简单?没钱没粮,拿什么打?拿嘴吗?”
正说着,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吏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精美的帖子。
“大人,镇海郡主府送来的。”
张道全接过帖子,随意瞥了一眼,脸色瞬间变了。
帖子用的是上等的金花笺,封面写着八个大字:【共襄盛举,为国分忧】。
“什么东西?”张道全撕开封口,展开帖子。
越看脸色越难看,到最后,整张脸都黑得像锅底。
“这个林黛玉!”张道全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帖子都在颤抖。
师爷好奇地凑过来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帖子上用娟秀的小楷写着:
“道全兄台钧鉴:闻北境有警,国家多难,身为臣子,岂能袖手旁观?妾身虽为女流,但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为国分忧。现决定捐出白银一百万两,粮草三十万石,以充军需。望诸位同僚,能共襄盛举,为社稷尽绵薄之力。镇海郡主林氏黛玉敬上。”
一百万两!
张道全的手都在发抖。他昨天刚在朝堂上哭穷,说国库没钱打仗,今天林黛玉就捐了一百万两,这不是当众打他的脸吗?
“大人,这…这该怎么办?”师爷也慌了。
“一介女流,哗众取宠!”张道全咬牙切齿,“看她如何将这百万两运到边关!没有户部的调令,她一两银子都运不出京城!”
与此同时,北静王府。
北静王正在书房里研究兵法,忽然管家匆匆跑进来。
“王爷,镇海郡主府送来帖子。”
北静王接过帖子,随意翻开,下一秒就跳了起来。
“好!好!好!”北静王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林家妹妹,真国士也!”
他立刻叫来心腹:“快去准备银两,本王也要捐款!”
“王爷要捐多少?”
“五十万两!”北静王大手一挥,“不能让林妹妹一个人出风头!”
荣国府,贾母的上房。
贾母正在午休,忽然鸳鸯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老太太,不好了!”
“什么事这么慌张?”贾母睁开眼睛。
“镇海郡主送来帖子,说要捐一百万两银子打仗!”鸳鸯把帖子递过去,“还邀请咱们府里也捐款!”
贾母接过帖子,越看脸色越复杂。
一百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就算是荣国府的全盛时期,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银。
“老太太,咱们怎么办?”王夫人也匆匆赶来,脸色很难看,“其他府邸都收到了帖子,如果咱们不捐,岂不是让人笑话?”
贾母沉思良久:“去库房看看,还有多少现银。”
“回老太太,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两。”王夫人苦着脸,“这还是准备过年用的。”
“那就捐三万两。”贾母叹了口气,“总不能一文不出。”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茶楼里,酒肆中,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议论镇海郡主的壮举。
“听说了吗?镇海郡主要捐一百万两打仗!”
“一百万两?我的天,这得是多少银子啊!”
“人家是真心为国,不像某些人,只知道哭穷。”
“就是就是,昨天还有人说没钱打仗,今天郡主就拿出一百万两,打脸不?”
百姓们自发在街头为林黛玉立起长生牌位,香火不断。
“镇海郡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世活菩萨,保佑我大楚国运昌盛!”
皇宫,养心殿。
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刘瑾匆匆走进来。
“皇上,镇海郡主的帖子。”
皇帝接过帖子,看完后哈哈大笑。
“好一个林黛玉!朕果然没看错人!”皇帝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一百万两,说捐就捐,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皇上,现在京城里都在传这事,百姓们对郡主赞不绝口。”刘瑾小心翼翼地说。
“传得好!”皇帝眼中闪过精光,“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叫忠君爱国!”
他走到案几前,提笔写了一道圣旨:“传旨,镇海郡主忠心可嘉,特赐紫金冠一顶,蟒袍一件,以彰其德!”
严嵩府邸。
严嵩看着手中的帖子,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个林黛玉,越来越不好对付了。”他将帖子重重地摔在桌上,“一百万两,她哪来这么多银子?”
“大人,听说是从江南那些富商那里筹来的。”管家小声说道。
“江南富商?”严嵩冷笑,“看来她在江南的根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眼中闪过狠毒的光芒:“既然她要出风头,那就让她出个够。一百万两银子,从京城运到边关,路上可有不少变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