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荣国府。
贾母正坐在上房里,听着王夫人汇报各房的开销,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锣鼓声。
“老太太,外面好像有什么大动静。”鸳鸯匆匆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听说是宫里来人了!”
贾母心中一紧。宫里来人,要么是天大的好事,要么是天大的祸事。
“快去看看。”
很快,整个荣国府都沸腾了。一队身穿明黄官服的太监浩浩荡荡地进了府,为首的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刘瑾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得整个府里都能听见。贾府上下齐刷刷跪了一地,包括贾母这样的老封君也不例外。
“林氏黛玉,查办江南贪案,功勋卓着,为国库追回白银千万两,实乃国之栋梁!特册封为镇海郡主,食邑三千户,准其在京城开府建衙!钦此!”
什么?!
贾母差点没站稳。镇海郡主?那可是实封的郡主爵位,比贾府的国公爵位还要尊贵!
王夫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那个她一直看不起的林家丫头,现在竟然成了郡主?
“林郡主何在?”刘瑾环顾四周,“还不出来接旨?”
“回公公话,郡主现在还在江南。”贾琏硬着头皮回答。
“那就由贾府代为保管吧。”刘瑾将圣旨递给贾母,“皇上还有口谕,郡主回京后,立刻进宫面圣。”
等太监们走后,整个荣国府陷入诡异的安静。
贾母捧着那道圣旨,手都在颤抖。她万万没想到,那个当年哭哭啼啼进贾府的小丫头,现在竟然成了需要她跪拜的郡主。
“老太太…”王夫人的声音有些发颤。
“都散了吧。”贾母挥挥手,声音说不出的复杂。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匹快马冲进城来,马上的信使浑身是血,嘶声高呼:
“八百里加急!北境失守!蛮族大军破关南下!”
整个京城瞬间炸锅了。
皇宫,养心殿。
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听到这个消息时,手中的朱笔直接掉在了地上。
“什么?蛮族南下?”
“回皇上,蛮族集结二十万大军,连破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三座重镇!”信使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前锋已抵达怀来,距离京城只有一百里了!”
皇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刚刚册封了林黛玉为郡主,正准备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没想到北方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我朝的守军呢?”
“一触即溃。”信使苦笑,“常年被克扣粮饷,士兵早就没了战心。”
皇帝在殿内来回踱步,脸色越来越难看。京营只有三万禁军,要对付蛮族的二十万大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传旨!立刻召集群臣议事!”
很快,文武百官齐聚太和殿。当皇帝宣布蛮族南下的消息时,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皇上,臣以为应该立刻迁都!”礼部尚书率先开口。
“迁都?”兵部尚书怒道,“堂堂大楚朝,岂能因为区区蛮族就迁都?丢人!”
“那你说怎么办?拿什么打?”户部尚书苦笑,“国库空虚,军饷都发不出来了。”
朝堂上吵成一团,有主张迁都的,有主张死守的,还有主张议和的。皇帝听得头疼欲裂。
就在这时,大学士严嵩慢悠悠地站了出来。
“皇上,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讨论如何应战,而是要查清楚蛮族为何突然南下。”
“严爱卿此话何意?”
“蛮族与我朝签订盟约已有十年,一直相安无事。”严嵩捋着胡须,“现在突然撕毁盟约,时机未免太巧合了。”
皇帝心中一动:“你是说…”
“臣怀疑有人故意引蛮族南下,想趁朝廷内乱的时候浑水摸鱼。”严嵩的眼中闪过精光,“而且这个人,很可能就在朝中。”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的危机就不仅仅是外患了,还有内忧。
“不管怎样,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局面。”皇帝深吸一口气,“兵部立刻调集京营,户部想办法筹集军饷。”
“皇上,国库已经空了。”户部尚书苦着脸,“就算把京城的当铺都搬空,也凑不出多少银子。”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刘瑾匆匆走了进来。
“皇上,江南急报!”
皇帝接过奏章,越看脸色越好。
“诸位爱卿,朕刚刚收到镇海郡主的奏章。”皇帝的声音重新变得有力,“她愿意捐银一百万两充作军费,另外江南的富商们也愿意出钱出力,总共可筹集三百万两白银!”
什么?!
朝堂上一片哗然。三百万两白银,足够支撑一场大战了!
“不愧是镇海郡主!”兵部尚书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有了这笔银子,我们就有底气了!”
严嵩的眼中却闪过一丝阴霾。林黛玉这丫头,手段越来越高明了。在这种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皇帝对她的信任只会更加深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