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独立一团围绕红柳沟和胡杨林,布下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大网。
宋书羽亲自操刀,与保卫部门的同志一起,精心炮制了一份足以乱真的“绝密情报”。内容包括:独立一团换装的新式武器,主要配属给了驻守玉矿的部队(实际并非如此),基地内部弹药库位于东侧仓库区(一个伪装的假目标),以及宋书羽工程师正在秘密研发一种“新型爆破炸药”,但目前遇到了“稳定性”难题,进展缓慢云云。情报细节丰富,逻辑自洽,甚至还故意留下一些看似无意、实则引导性的“破绽”。
陈刚则将这份假情报牢牢记在脑中,并反复演练如何“自然”地、“小心翼翼”地将其透露给对方,如何表现出了一个叛变者既想获取信任又内心惶恐的复杂心态。
与此同时,对胡杨林临时营地的监视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侦察兵们发现,这个营地规模不大,约有五六人常驻,装备精良,行动诡秘,与外界联络主要通过骑马的信使。他们似乎在进行某种测绘和观察活动,目标直指独立一团基地和周边要地。其行事风格和专业程度,远超一般的土匪,更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情报人员。
“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那伙境外势力安插在前沿的一个情报窝点!”李铁柱看着侦察报告,语气肯定。
“三天后的接头,很可能就是他们获取核心情报的关键一步,也应该是他们上线露面的最佳时机。”孙德胜目光锐利,“这一次,我们要人赃并获,把这个窝点连根拔起!”
一个周密的抓捕计划随之制定。由陈刚继续扮演王振虎进行接头,吸引对方注意力。李铁柱亲自带领两个精锐排,提前一夜秘密运动至胡杨林外围,形成包围。一旦确认对方主要人物露面,或者陈刚发出行动信号,立刻收网,力求全歼,不留活口(必要时),至少也要抓住关键人物。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又是一个寒冷的黄昏,陈刚再次孤身一人,骑着马,怀着“忐忑”与“决绝”,进入了红柳沟。与上次不同,这一次,他的怀里揣着那份足以致命的假情报,也怀着一颗为组织清除隐患的决心。
指挥所里,气氛比三天前更加紧张。电台保持着与陈刚和李铁柱两边的静默联络,只有代表安全的特定间隔信号偶尔响起。
宋书羽坐镇指挥所,与孙德胜一起,等待着最终的结果。他的心情同样不平静,这不仅关乎一次反间谍行动的成败,更关乎独立一团核心机密的安全和未来的稳定。
红柳沟内,陈刚如期等来了那个接头的汉子。依旧是独自一人,依旧保持着警惕的距离。
“东西带来了吗?”对方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陈刚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带着一丝邀功般的得意和不易察觉的颤抖:“带来了!费了老鼻子劲了!”他开始按照预定的剧本,半真半假、添油加醋地“透露”那份假情报。
当他提到“新武器主要配置玉矿”、“基地东侧弹药库”以及“宋工遇到技术难题”时,明显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变得粗重了一些,显然对这些信息极为重视。
“……就这些了!”陈刚说完,抹了把并不存在的冷汗,“为了搞到这些,我差点被巡逻队撞见!你们答应我的好处呢?还有,你说能见老板……”
那汉子仔细听着,眼中闪烁着贪婪和兴奋的光芒,他仔细盘问了几个细节,陈刚都对答如流,表演得天衣无缝。
“很好!你做得很好!”那汉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不再是之前的嘲讽,而是带着一种“自己人”的亲热,“老板对你的表现很满意!走吧,跟我去见老板,少不了你的荣华富贵!”
终于要见到正主了!陈刚心中一动,但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一丝疑虑:“真的?就在这里见?”
“这里不安全,跟我去个地方。”那汉子招招手,示意陈刚跟上。
陈刚没有犹豫,牵马跟上。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一边跟着对方走,一边悄悄按动了藏在袖口里的一个微型信号发射器的按钮——这是事先约定的行动信号之一,表示“目标已上钩,正在转移,准备接应或抓捕”。
信号通过特定的频率,瞬间传到了李铁柱和指挥所。
“目标移动!方向,胡杨林!”李铁柱精神大振,“各小组注意,保持隐蔽,准备行动!”
指挥所里,孙德胜和宋书羽也收到了信号。
“看来,他们的老巢果然在胡杨林!”孙德胜握紧了拳头,“老李,看你的了!”
陈刚跟着那汉子,在暮色的掩护下,离开了红柳沟,向着西北方向的胡杨林而去。一路上,那汉子似乎放松了些警惕,甚至跟陈刚聊起了“南边”的“好日子”,试图进一步巩固他的叛变决心。
陈刚敷衍着,心中却在默默记着路线和周围的地形。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片黑黢黢的胡杨林轮廓出现在前方。林中,隐约有一点微弱的灯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