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老师”的第一堂课效果出奇地好。风间妈妈、佐藤太太、铃木太太和田中太太不仅自己反复练习汉堡肉的做法,更是在各自的社交圈里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这位“五岁厨神”的教学能力。
“真的,你们别不相信,那孩子讲得比料理节目还清楚!”
“我家先生吃了那个汉堡肉,居然问我是不是偷偷去上了烹饪班!”
“关键是那孩子一点都不藏私,原理、小窍门讲得明明白白。”
口碑的力量是强大的。没过几天,美冴就接到了更多询问的电话,甚至连幼稚园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比如正男的妈妈、阿呆的妈妈,也都拐弯抹角地表达了想要“旁听”或者“报名”的意愿。(阿呆的父母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风间妈妈再次充当了联络人,她和小秋、美冴沟通后,决定将这个小型的“料理教室”稍微扩大一点规模,但依然控制在五六个人以内,以保证教学效果。第二次活动的地点依然定在风间家,时间则定在了一周后的周四下午。
这一次,当小秋再次站在风间家厨房的高脚凳上时,下面坐着六位“学生”——除了上次的四位,还增加了正男妈妈(有些紧张,不停地搓着手)和阿呆妈妈(表情一如既往的淡定,但眼神很专注)。小新这次也吵着要来,被美冴以“会打扰小秋上课”为由强行留在了家里,由广志提前下班看管(代价是答应了小新三个新玩具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制作亲子丼。”小秋开门见山,声音依旧平稳。操作台上已经摆好了去骨鸡腿肉、鸡蛋、洋葱、味醂、酱油、出汁和米饭。
“亲子丼?”正男妈妈小声重复,似乎有些意外选择了这么一道看似简单的菜品。
小秋仿佛看出了大家的想法,解释道:“亲子丼看似简单,但要做得滑嫩可口,蛋液半凝固,鸡肉鲜嫩,酱汁恰到好处地包裹住每一粒米饭,需要精确控制几个关键点。”
他首先处理鸡腿肉:“鸡腿肉比鸡胸肉更多汁。需要去皮,切成一口大小。注意逆着纹理切,可以切断纤维,口感更嫩。”风间妈妈负责操作,在小秋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鸡肉切块。
接着是调制酱汁,这是亲子丼的灵魂。“出汁、酱油、味醂、砂糖的比例很重要。出汁提供了鲜味的基底,酱油负责咸味和色泽,味醂增加甜味和光泽,砂糖则平衡整体风味。”小秋一边说,一边让风间妈妈用量杯和量勺精确称量,“在家制作可以根据口味微调,但初次尝试建议按标准比例,找到基准味。”
酱汁在小锅中煮沸备用。另一个锅子里,用少量油炒香切丝的洋葱,然后放入鸡肉块,煎炒至表面变色。
“现在倒入约三分之二的酱汁。”小秋指挥着,“煮沸后转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煮大约三到四分钟,让鸡肉熟透并吸收味道。”
厨房里安静下来,只听到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和弥漫开的酱香。妈妈们屏息凝神地看着。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倒入蛋液。
“鸡蛋需要充分打散,但不要打入太多空气。倒入蛋液时,要从锅边缓缓淋入,覆盖在鸡肉和洋葱上。”小秋讲解得非常仔细,“倒入后,等待约十到十五秒,让蛋液底部稍微凝固,然后用筷子或铲子轻轻从边缘向内推,让未凝固的蛋液流到锅底。重复一两次即可,不要过度搅拌。”
“目的是形成层次感,既有凝固的蛋片,又有半流动的蛋液,口感才会丰富。”田中太太若有所思地点头,拿出小本子记了下来。
当锅中的蛋液达到约七成熟,还带着诱人的湿润光泽时,小秋示意可以关火了。“利用余热,蛋液会继续变熟。现在,将整个锅中的内容,小心地滑倒在事先盛好热米饭的碗中。”
风间妈妈深吸一口气,按照小秋的指导,将滑嫩的鸡肉、半凝固的蛋液和浓郁的酱汁完美地覆盖在雪白的米饭上,最后撒上几片切细的海苔丝和一片绿油油的鸭儿芹(装饰用)。
六个碗,六份冒着热气、色泽金黄诱人、香气扑鼻的亲子丼摆在了妈妈们面前。
“哇……好漂亮!”
“这蛋液的状态,太完美了!”
“看起来就很好吃!”
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品尝。鸡肉嫩滑,洋葱清甜,蛋液包裹着米饭,口感顺滑,酱汁咸甜适中,完美地融合了所有食材的味道。
“天哪……原来亲子丼可以这么好吃!”正男妈妈惊叹道,她以前做的要么蛋老了,要么酱汁太咸。
“这个难度比汉堡肉低,但味道一点也不逊色,很适合平时下班晚的时候做。”铃木太太已经开始规划家里的晚餐菜单了。
阿呆妈妈慢慢吃着,点了点头:“……嗯。温暖的味道。”这句简洁的评价,却道出了亲子丼这道家常菜的精髓。
妈妈们一边吃,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刚才学到的技巧,互相交流着心得,气氛比上一次更加融洽和活跃。小秋安静地坐在一旁,小口喝着自己那碗亲子丼里的酱汁(他不喜欢吃太湿的米饭),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