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59章 秣马厉兵

汉末三国路 第59章 秣马厉兵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十月十五,陈留郡西,奋武营大营。

深秋的艳阳高悬,驱散了清晨的薄霜,将连绵的营盘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距离八月初三受封奋武校尉、颁布扩军令,已过去两月有余。曾经的喧嚣与激动沉淀下来,化作一股更加深沉、更加磅礴的力量,在这片占地辽阔的军营中,如同地火般奔涌不息。

营门外的招兵处,依旧人头攒动。玄赤色的“奋武”营旗高悬,旗下,几名身着皮札甲的老兵坐镇,神情严肃。来自兖西各郡县乃至更远地方的青壮排成长龙,眼神中带着对乱世的惶恐,更闪烁着对这支连战连捷、待遇优渥的强军的向往与渴望。登记、初筛、简单的体能测试……流程高效而严格。合格的青壮被迅速编入辅兵营,成为这座庞大战争机器的新鲜血液。辅兵营的规模始终维持在一千左右,吕岱如同最精密的筛子,不断将训练达标者输送到左右二部、虎贲曲、强弩曲,又不断补充进新的受训者。

营盘深处,匠作营区域是整座大营最灼热的心脏。五百匠人在张砺的统筹指挥下,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高效运转。数十座炉窑喷吐着熊熊烈焰,将空气炙烤得扭曲。叮叮当当的锤打声日夜不息,汇成一首铁与火的交响曲。

***铁甲工区:戒备森严,张砺亲自坐镇。通红的铁块在铁砧上被反复锻打延展,最终淬火成型为一片片闪烁着幽蓝光泽的甲叶。匠人们以坚韧的皮绳,将这些精铁甲叶密密缀连,打造着亲卫队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铁札甲和全身马铠。进度虽慢,但每一副成品都凝聚着顶尖的技艺。

***皮甲工棚:规模最大。鞣制、裁剪、铆嵌铁片、缝缀札叶……流水线作业下,一副副深褐色的皮札甲(胸前护心镜厚实)以稳定的速度下线,优先供应左右二部、虎贲曲、强弩曲的新兵,以及骁骑曲的人马皮甲。

***矛头箭簇区:锤声最为密集。三棱破甲锥矛头(尤其专为骁骑曲打造的丈八骑矛矛头)和精铁箭簇如同流水般产出,寒光闪烁。

***马具坊:新设不久,却异常繁忙。工匠们正加班加点,为骁骑曲的战马打造半身皮札马铠,为亲卫队的坐骑打造全身铁札马铠的部件,同时制作马鞍、辔头、蹄铁等。

与匠作营的灼热喧嚣相比,辎重营则展现着另一种井然有序的蓬勃生机。营区范围扩大了数倍,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王国。

***牲畜围栏:最为壮观。牛栏里,六十余头黄牛悠闲反刍,健妇们正提着木桶挤奶,洁白的奶汁注入桶中,滋滋作响。羊圈中,四百多只山羊绵羊咩咩叫着,新生的羔羊依偎在母羊身旁。猪舍里,百余头肥猪哼哼唧唧,几十头母猪身下,粉嫩的小猪崽争抢着吃奶。庞大的鸡鸭棚更是热闹非凡,成群的鸡鸭啄食着撒下的谷粒,“咯咯”、“嘎嘎”声不绝于耳,每日产出的鸡蛋鸭蛋堆积成筐。

***河畔渔场:十数艘渔船、舢板在营旁河流中穿梭撒网,经验丰富的老卒和新补充的渔夫通力合作。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鲜鱼被拖上岸,鳞片在阳光下闪耀。妇孺们忙着刮鳞去内脏,一部分鲜食,大部分则抹盐晾晒成咸鱼干。

***新垦菜圃:在辎重营老卒带领下,数百名新募的民夫和部分辅兵,挥舞着锄头铁锹,在营区边缘开垦出大片土地。秋白菜、萝卜、蔓菁等耐寒菜蔬的种子被播下,嫩绿的幼苗已破土而出,为单调的营盘增添了一抹生机。王祢叉腰站在田埂上,指挥着引水灌溉,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库房重地:更是重中之重。郡守郭典拨付的如山粮秣(粟米一千五百石)、精铁、牛皮、箭簇、战马(一百匹)以及历次缴获,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妥善存放。王祢每日巡视,账册不离手,确保每一粒粮、每一斤铁都用在刀刃上。新补充的战马与原有马匹总计三百三十五匹,被单独圈养在最好的马厩,由精挑细选的马夫和兽医精心照料。

校场区域,杀声震天,尘土飞扬,是力量与纪律的熔炉。

***左右二部:高顺与于禁如同两座冰冷的磐石,矗立在各自的点将台上。深青与深褐的甲胄洪流排成巨大的方阵,进行着残酷的对抗演练。长矛如林挺刺,盾墙轰然撞击,弓手箭雨覆盖。汗水浸透了皮甲下的号衣,粗重的喘息和军官的厉喝交织。新补入的李敢、赵桓、王勇、王猛四名军侯,已逐渐褪去青涩,在血与汗的淬炼中,指挥若定。

***虎贲曲:王固的咆哮声格外响亮。五百名精选的同乡子弟,在老兵的带领下,进行着更高强度的搏杀训练。弯刀破风,重矛突刺,悍勇之气直冲霄汉。他们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严苛,是王康手中最锋利的匕首。

***强弩曲:赵平则带着五百弩手,进行着超远距离的精准射击训练。沉重的蹶张弩在力士脚下张开,弩手眼神锐利如鹰,瞄准数百步外的移动靶标。每一次齐射,都带起一片令人心悸的破空尖啸。每隔数日,赵平便会精选一屯强弩手,轮流进山狩猎。他们如同幽灵般潜入山林,强弓硬弩之下,野猪、鹿群乃至猛虎黑熊皆成猎物。满载的肉食补充军营,珍贵的皮毛则送入匠作营硝制,为军官制作披风或加固皮甲。

***最引人瞩目的,是西侧新辟的骑术校场。这里尘土最大,马蹄声最急。王康(王承业)竟亲自在此,卸去了校尉紫袍,换上一身骁骑曲制式的皮札甲,手持一杆特制的丈八骑矛(矛头三棱破甲锥寒光闪烁),跨在一匹神骏的战马上!

“控住马!腰背发力!人马合一!矛尖指敌,不是戳地!”王康的声音在隆隆蹄声中依然清晰,他策马在训练队伍中穿梭,目光如炬地纠正着每一个新兵的错误动作。

王续、王宪两位屯长,嗓子早已喊哑,正带着第一批勉强成型的百余骁骑,进行着最基础的冲锋队列演练。新兵们身披沉重的皮甲(护心镜硌得胸口生疼),战马也披挂上了半身皮马铠,负担不小。他们紧握丈八骑矛,努力控制着有些烦躁不安的战马,排成歪歪扭扭的楔形阵,在王续“冲锋”的号令下,开始加速!

唏律律!战马嘶鸣,沉重的马蹄踏起滚滚黄尘。阵型在加速中开始散乱,有人矛尖下垂,有人身体歪斜,更有战马因不适应负重和密集阵型而惊跳。一次冲锋下来,阵型七零八落,远未达到王康要求的标准。

“停!”王康勒住战马,脸色沉凝,却并无怒色。他深知重甲骑兵训练之难。“王续!王宪!带他们分解动作!控马、夹矛、冲刺姿态,一个个环节给我练扎实!今日不成,明日再练!练到成为止!记住,你们是未来的铁骑锋刃,不是散兵游勇!”

“喏!”王续、王宪抱拳领命,眼中燃烧着不服输的火焰,立刻带着队伍重新开始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基础训练。王康则驻马一旁,亲自示范,丈八矛在他手中稳如磐石,人马如一体,每一次模拟冲刺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引得新兵们目眩神驰,心中敬畏更增。

整个奋武营,如同一台磨合日臻精密的战争机器,在深秋的艳阳下高效运转。匠火锻甲,辎重养畜,战兵砺刃,辅兵储才,一切都为了半年后那场决定性的校阅,更为了应对程昱口中那日益迫近的“惊雷”。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已然涌动。

程昱站在中军帐旁的高台上,望着营外官道上日渐增多的、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流民队伍,眉头深锁。他手中捻着几份来自冀州、青徐的密报,字里行间皆是太平道活动愈演愈烈、流民聚众、地方失控的消息。

“校尉,”程昱对巡营归来的王康低语,声音带着沉重的忧虑,“兖西流民日增,恐非仅因天灾。冀州太平道妖氛,已如沸汤。宫观星象,秋雷虽隐,然冬云压城,春雷…恐不远矣。我营砺剑,当再疾三分!”

王康顺着程昱的目光望去,官道上蹒跚的流民身影刺痛了他的眼睛。他握紧了腰间的校尉印绶,感受着那金印的冰冷与沉重。

“军师所言,如警钟在耳。”王康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目光扫过蒸腾着力量与希望的庞大营盘,“传令各部:操练再加一分力!肉食管够,但汗水与血性,一分也不能少!匠作营,皮甲、矛头、箭簇,产量再提一成!辎重营,新垦菜圃,越冬准备务必周全!我要在惊雷炸响之前,让这奋武营,每一根矛尖都淬满寒光,每一副甲胄都坚不可摧!”

命令迅速传遍大营。校场上的喊杀声更加嘹亮,匠作营的炉火燃得更旺,辎重营的菜圃边民夫挥汗如雨。王康再次翻身上马,回到骁骑曲校场,挺起那杆沉重的丈八骑矛。深秋的风卷起玄赤大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回应着这座军营中积蓄的、足以撼动天下的磅礴力量!秣马厉兵,静待惊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