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267章 暗潮涌动

汉末三国路 第267章 暗潮涌动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十年四月(公元205年5月),暮春的关中风暖日丽,却吹不散笼罩在西北三州上空的沉重阴霾。程昱亲领的“清田理户使团”如同一张巨大的铁网,撒向雍、并、凉二十四郡的膏腴之地。玄衣皂靴的吏员,手持盖有“清田理户使”朱红大印的公文,在各地屯田军甲士的护卫下,叩开一座座深宅大院、坞堡庄园的门扉。然而,百年豪强盘根错节的根基,绝非裴氏、杨氏那般刚烈易折。更多无形的抵抗,在春日的暖阳下悄然滋生,带着世家大族特有的阴冷与韧劲。

弘农郡,华阴县。

韦氏宗祠内,檀香袅袅。须发皆白的家主韦端(字休甫),京兆杜陵韦氏分支的掌舵人,一身素色深衣,神态从容,亲自将一摞装帧考究、厚达尺余的绢帛册簿,恭敬地呈到清田使团主簿、程昱心腹吏员严庄面前。

“严主簿,此乃我弘农韦氏阖族上下,自光武中兴以来,历代置办田亩、丁口之总册,历历分明,绝无隐匿。”韦端声音平和,带着世家大族特有的雍容气度,“我韦氏世代诗礼传家,深知国法纲纪,岂敢效仿河东、陇西狂悖之徒?今大将军锐意革新,澄清吏治,韦氏自当率先垂范,以正视听。册中所有田亩,皆愿依《限田令》核查,逾限者,甘愿献出,分与乡邻贫户。”

严庄年约四旬,面皮白净,眼神锐利如鹰。他不动声色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册簿,指尖在光滑的绢面上缓缓滑过,目光则如梳篦般扫视着册中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某年某月于某处购田多少顷,某处荒地开垦多少亩,某户佃农投献…林林总总,条理清晰,数目庞大却显得“合理合法”。

“韦公高义,实乃士族楷模。”严庄嘴角扯出一丝礼节性的笑意,合上册簿,话锋却陡然一转,“只是,依此册所载,贵府名下田亩,近七成皆系近三年新垦之‘荒田’?且多分布于渭北沙苑、洛水河滩等贫瘠之地?”

韦端抚须颔首,笑容依旧从容:“正是。近年关中太平,人丁渐繁。老朽深感‘耕者有其田’乃圣人之训,故倾尽家资,招募流民,疏浚沟渠,引水灌溉,将渭北、洛水畔诸多不毛之地,垦为沃土。虽艰辛万状,耗资巨万,然能活民于万一,为朝廷稍解田亩之困,亦是我韦氏报国之心。”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严庄的目光却投向宗祠窗外那片广袤的、正翻滚着金黄麦浪的土地。他缓步踱至窗边,随手从窗棂缝隙中拈起几粒被风吹入的、尚未完全脱粒的麦壳。指尖微微用力,新鲜的、带着青草汁液气息的碎屑簌簌落下。他摊开手掌,将那几粒带着湿润生气的碎屑递到韦端眼前,声音平淡无波,却字字如冰锥刺骨:

“韦公,好手段。只是这‘新垦荒田’里长出的麦子,壳子未免也太新了些。沙苑河滩的薄地,能种出这等籽粒饱满、穗头沉坠的‘陈粮’?两万顷上好熟地,一夜之间便能在这册簿上‘挪’到贫瘠新垦之地?大将军的犁庭之刃,刮的可不只是浮尘,是要见骨验髓的。”

韦端脸上的从容笑容瞬间僵住,血色一点点褪去,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衣袖。他张了张嘴,想辩解什么,却在对上严庄那双仿佛洞悉一切、毫无温度的眸子时,所有言语都堵在了喉咙里。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这不是质问,这是宣判。

---

千里之遥的凉州金城郡。

夜幕低垂,韩氏别院深处一间隐秘的地窖内,灯火如豆,映照着几张扭曲而亢奋的脸。此地远离郡治允吾,偏僻隐蔽。为首者正是金城韩氏旁支子弟韩猛,一个年约三十、满脸横肉、眼露凶光的汉子。他对面盘膝而坐的,是烧当羌残部中最为凶悍的酋长迷当,脸上涂抹着狰狞的油彩,腰间弯刀在火光下闪着幽光。

一只盛满浑浊烈酒的黑陶碗被重重放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韩猛抓起一柄匕首,毫不犹豫地在掌心一划,殷红的血珠滴入酒中。迷当低吼一声,同样划破手掌,将血滴入。两人端起血酒,仰头一饮而尽!

“迷当头人!”韩猛抹去嘴角酒渍,眼中燃烧着疯狂的火焰,“庞德那厮,仗着王康撑腰,在陇西杀我羌人兄弟如屠猪狗!杨氏别院一把火烧得痛快,可这仇,没完!今夜,就看头人的了!”

迷当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低吼,重重点头,用生硬的汉话夹杂着羌语道:“狄道…官仓…火!大大的火!烧光!庞德…狗官…救火…跑断腿!韩猛兄弟…放心…我烧当的勇士…报仇…雪恨!”他眼中是**裸的贪婪与破坏欲。

“好!”韩猛一拳砸在矮几上,酒碗跳起,“事成之后,允吾城外韩家庄园地窖里藏的三千石粮食、五百匹绢帛,还有…嘿嘿,三十个白嫩的汉人女子,都是头人你的!足够你的部族熬过这个春天!”他压低声音,带着蛊惑,“只要狄道火起,庞德那狗贼和他那些清田吏必定焦头烂额!金城这边,我自有办法让那些查账的吏员,永远闭上嘴!韩氏百年根基,岂容王康小儿说动就动?”

两人再次举起空碗,以羌礼重重相撞,发出沉闷的响声。地窖中弥漫着血腥、酒气与阴谋的味道,一场针对狄道官仓和金城清田吏的致命袭击,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展开。

---

京兆尹,杜陵县。

杜氏宗祠的正堂内,气氛剑拔弩张,近乎凝固。清田使团副使、京兆太守钟繇(字元常)端坐上首,面沉似水。他身旁,坐镇杜陵核查田亩的,正是以法度严苛、铁腕着称的上郡太守杜畿(字伯侯)。此刻,杜畿面前摊开的,正是杜氏宗族呈上的田亩户册初稿。

然而,堂下并非只有恭顺的族老。杜氏三房年轻气盛的子弟杜楷,带着七八个同样血气方刚的族中青壮,竟公然闯入祠堂,堵在门口!杜楷手中赫然握着一柄出鞘的环首刀,刀锋虽未指向杜畿,但那毫不掩饰的威胁之意,如同实质的寒冰,刺得人肌肤生疼。

“杜伯侯!好一个铁面无私的上郡太守!”杜楷的声音因激动而尖利,目光死死钉在杜畿身上,“为了攀附大将军,竟要拿自家宗祠开刀,做那刮骨疗毒的刽子手?今日你在这册子上落笔,收了那些隐户的名册,便是将刀架在阖族老少的脖子上!”他踏前一步,刀尖微微颤动,指向祠堂内供奉的层层牌位,“列祖列宗在上!看看你这不肖子孙!明日这祠堂里,怕就要为你添上一块崭新的灵位!我杜楷今日把话撂在这里,谁敢动我杜氏根基,我豁出这条命,先送他去见祖宗!”

他身后的青壮子弟也纷纷鼓噪起来,手按刀柄,眼神凶狠地扫视着堂上钟繇、杜畿以及他们身后寥寥无几的护卫吏员。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只需一丝火星,便会轰然爆炸!

钟繇眉头紧锁,手已按在腰间佩剑之上。杜畿却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杜楷那几乎要喷出火的眼睛。他脸上没有任何被威胁的愤怒或恐惧,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悲悯的疲惫。

“杜楷,”杜畿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压下了堂下的鼓噪,“你口口声声祖宗基业。可知我杜氏起于微末,先祖一介寒士,凭耕读传家,忠义立身,方有今日之杜陵望族?隐匿田亩,藏匿丁口,规避国赋,此为忠?恃强凌弱,侵吞民田,此为义?将阖族命运,系于私利顽抗之上,此乃智?此乃孝?”他一字一顿,如同重锤敲打,“大将军之令,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天下生民计,为万世开太平!尔等今日阻挠,非护宗祠,实乃掘祖宗根基,陷阖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裴徽之首级,杨驹之囚车,尚在眼前!杜楷,你当真要做杜氏灭门的罪人?”

杜畿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鼓动起来的青壮子弟,声音陡然严厉:“尔等皆我杜氏血脉,血气方刚,易为激言所惑!速速退下!清田之事,自有家主与族老,依国法族规处置!若再执迷不悟,持械威胁朝廷命官,休怪国法无情,族规不容!”他最后一句,已是声色俱厉,久居边郡统御一方的威势勃然而发,竟让那几个年轻气盛的子弟气势为之一窒,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杜楷脸色阵红阵白,握着刀的手微微颤抖,嘴唇翕动,却一时被杜畿那凛然正气与直指要害的诘问噎住。祠堂内,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牌位前香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无形的交锋,在血脉与法理之间激烈碰撞。

---

金城郡,通往狄道的荒僻山道上。

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夜的宁静。司马懿伏在马背上,玄色衣袍被疾风扯得笔直。他身后,是三百名由安西将军徐晃紧急调拨、自潼关大营星夜驰援的禁军骁骑,人人衔枚,马裹蹄,如同一股沉默的黑色铁流,在月色下疾驰。

“司马书记!前方十里,便是韩氏别院!斥候回报,韩猛与羌酋迷当半个时辰前已率数百羌骑往狄道方向去了!”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飞马回报,他是司马懿提前撒向金城、监视韩氏动向的军情司精锐,显然刚经历了一场遭遇战。

司马懿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分兵!王屯长!”他点向一名剽悍的禁军军官。

“末将在!”

“着你率两百骑,全速直扑狄道!务必抢在羌骑之前,通报庞德将军,死守官仓!若遇羌匪,杀无赦!”

“诺!”王屯长领命,一夹马腹,带着一彪人马如离弦之箭般脱离大队,卷起漫天烟尘,消失在通往狄道的岔路。

“余下百骑,随我来!”司马懿猛提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他调转马头,直扑夜色中那座轮廓隐约的韩氏别院!

别院大门紧闭,墙头人影晃动,显然已有戒备。司马懿勒马门前,高举令牌,厉声喝道:“大将军府书记官司马懿!奉令查察叛逆!开门!”回应他的,是墙头骤然射下的几支冷箭!

“冥顽不灵!破门!”司马懿眼中杀机毕露,再无半分在温县时的斡旋余地。

“轰!”禁军骑兵中分出数骑,手持重锤铁斧,狠狠撞向包铜木门!更有矫健者抛出飞爪,如猿猴般攀上高墙!墙头顿时大乱,惊呼与惨叫声响起。区区别院护卫,如何挡得住百战禁军的突袭?不到半盏茶功夫,大门轰然洞开!

司马懿一马当先,冲入别院。火光下,只见韩猛的心腹管事正带着数十名护卫,手忙脚乱地将几大箱文书、信札投入庭院中熊熊燃烧的火堆!

“拿下!灭火!”司马懿厉喝。禁军如虎入羊群,刀光闪处,负隅顽抗者瞬间毙命。火堆被迅速扑灭,但箱中文书已焚毁大半,余烬冒着青烟。

司马懿脸色铁青,目光如电扫过庭院。忽然,他几步抢到那管事尸身旁,从其紧握的手中掰出一角未曾燃尽的羊皮纸!借着火光,依稀可见上面用血混合着炭灰写就的几行扭曲羌文,以及一个熟悉的狼头印记——正是烧当酋长迷当的标记!

“报——!”一名禁军什长从后院地窖冲出,手中高举几封未及销毁的密信,“搜到韩猛与烧当羌往来密信!约定狄道火起为号,韩氏在允吾城内同时动手,清除所有清田吏!”

司马懿一把抓过密信,目光飞速扫过,又看了看手中那角残留的羌文血书,两相印证,一切昭然若揭!他眼中最后一丝温度彻底消失,只剩下冰封的杀意。

“韩猛…迷当…”他低声念出这两个名字,如同宣判。他猛地抬头,看向狄道方向那依旧平静的夜空,声音陡然拔高,斩钉截铁,响彻整个别院:

“传我将令!即刻飞马庞德将军:狄道官仓若火起半分,便是金城韩氏阖族除名之时!凡韩氏子弟,无论主支旁系,凡持械者、藏匿逆产者、知情不报者,皆以谋逆同罪论处!韩氏坞堡,鸡犬不留!”他顿了顿,冰冷的视线扫过庭院中那些面如土色、瑟瑟发抖的韩氏仆役,“至于此地…韩猛爪牙,一个不留!首级悬于院门!余者收押,待金城事了,一并清算!”

“诺!”禁军齐声应和,刀锋再次扬起。惨叫声与求饶声瞬间打破了夜的死寂,又被更响亮的刀锋入骨声无情淹没。司马懿踏过韩猛心腹管事尚有余温的尸体,染血的靴底,重重踏在那张残留着羌酋血书盟誓的羊皮纸上,留下一个清晰而狰狞的血色印记。

他翻身上马,不再看身后修罗场般的别院,目光投向东南方向——那里,是京兆杜陵。夜风卷起他玄色的袍角,带着浓重的血腥味。金城的叛乱之火已被他亲手掐灭于萌芽,但三州大地的暗流,远未平息。犁庭的巨犁,在碾碎明处的荆棘后,正更深地陷入那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无数毒刺的泥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