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261章 双锋竞流

汉末三国路 第261章 双锋竞流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建安九年九月初(公元204年10月),武关内外秋意肃杀。安西将军徐晃(字公明)金甲玄袍,立马于关门之前。身后,是自长安禁军战兵营中精选而出的四营精锐——骁武营、勇武营、耀武营、神武营,合两万锐卒;以及配属的两营铁骑——屯骑营、锐骑营,合一万精骑。三万大军肃立如林,兵甲森然,杀气凝云,唯有旌旗在萧瑟秋风中猎猎作响。

关门隆隆开启,露出关外蜿蜒南下的崎岖山道。徐晃缓缓举起手中开山巨斧,沉厚的声音压过风声,清晰地传入每个士卒耳中:“奉大将军令,讨伐僭逆,拯民水火!诸将士听令:此行要旨,不在攻坚拔寨,而在迁徙边民,削敌根基!遇城邑坞堡,能下则下,遇坚则绕!凡遇荆北百姓,宣我大将军仁德,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尽数迁入武关,安置三辅!所得钱粮布帛,三成归公,七成自取!所获人口,按户计功,重重有赏!”

“谨遵将令!拯民削敌!”三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群山。徐晃巨斧前指:“兵发西城!全速开进!”铁流轰然启动,如同黑色的怒涛,涌入秦岭东南的崇山峻岭,直扑汉水北岸的西城、魏兴、新城三郡。

---

同月,长安城西的灞桥驿,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净水洒街,黄土垫道,金吾卫仪仗鲜明,自灞桥直至明光门,冠盖云集,文武毕至。大将军王康(字承业)竟亲率中枢重臣程昱、贾诩、法正、陈宫、崔琰等人,迎候于灞水之畔!此等超规格的礼遇,唯因今日归来的,是凿空万里、定鼎西域的征西将军赵云(字子龙)与军师中郎将司马懿(字仲达)!

远处烟尘渐起,低沉的号角声穿透秋日的薄雾。一支饱经风沙洗礼却依旧军容整肃、杀气内蕴的队伍出现在官道尽头。为首两骑,正是赵云与司马懿。赵云银甲白袍,照夜玉狮子神骏如昔,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大漠风霜雕刻的沉毅。司马懿青衫缓带,面容清癯,眼神却愈发深湛如渊。

距灞桥百步,赵云、司马懿翻身下马,疾步趋前,于王康御驾前单膝跪地:“臣赵云(司马懿),奉令班师!幸不辱命,西域已定,特回京复命!参见主公!”

“子龙!仲达!”王康大步上前,亲手将二人扶起,目光扫过他们身后虽显疲惫却精神昂扬的西征将士,声音带着罕见的激动,“万里征尘,凿空绝域,收八国,慑群胡,立都护,通丝路!此乃不世之功!孤与西北军民,盼卿等久矣!今日凯旋,当为卿等贺!为三军将士贺!”

“谢主公!”赵云与司马懿齐声应道。赵云眼中隐有泪光,沉声道:“赖主公英明决断,将士用命,西域三十六国,今皆臣服!王都护(王固)已抵乌垒,屯田军分驻十三要地,镇军六营扼守咽喉,商路复通,诸国质子已入长安,根基初固!此役缴获,除前次郭淮押回之珍宝良马,尚有后续所得:精金十万斤,足供军器监三年之用;健驼八千峰,堪负丝路万里之遥;西域良弓劲弩图样百卷,工曹、军器监已可参研仿制;更有龟兹乐工百人,善箜篌琵琶,其音妙绝,可献宫阙!”

“好!好!尽数入库!有功将士,兵曹速拟封赏,勿使寒心!”王康抚掌大笑,豪情激荡。他目光转向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西征将士,朗声道:“西征将士,跋涉万里,血战绝域,扬我西北军威于西极!今日凯旋,孤赐酒肉犒赏三军!阵亡将士英灵,入祀忠烈祠,永享血食!伤残者,由兵曹厚恤,妥善安置!”

“大将军威武!西北军万胜!”灞桥内外,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直冲云霄。归来的将士热泪盈眶,挺直了脊梁。这份荣耀与尊崇,足以洗刷万里征尘与血战的艰辛。

盛大的凯旋仪式后,王康于未央宫偏殿设宴,独留赵云、司马懿详询西域情势。酒过三巡,王康放下玉杯,目光深沉:“子龙,仲达,西域虽定,然孤观其地,胡汉杂处,诸国林立,其心果真可恃否?王叔坚(王固)久镇边关,忠勇可嘉,然治政或非所长。孤恐其威有余而化不足。”

赵云正色道:“主公明鉴。西域之固,首在军威震慑,次在商路利通,其本则在民心归化。王都护至乌垒后,立行三策:其一,强推胡汉通婚,羁縻质子,诛杀心怀叵测之焉耆老王,悬首辕门,诸国震怖;其二,广修坎儿井、支渠,工曹所遣匠作已引天山雪水灌溉车师、轮台新垦之地,绿洲初现;其三,乌垒‘安西互市监’已开市,金曹干员持‘安西通宝’母钱范坐镇,盐茶布帛换良马玉石,商旅渐稠。此三策并行,假以时日,根基可固。然…”他略一迟疑,“欲长治久安,确需能臣干吏,深入城郭诸国,宣教化,抚人心。王都护长于军伍,民政或需良佐。”

司马懿接口,声音清朗:“主公所虑极是。王都护雷厉风行,立威固本,已开其端。然欲收其心,非仅靠刀兵与商利。臣观西域诸胡,慕我华夏衣冠礼仪者众。当务之急,可自三辅选派通经史、晓律令、知边情之干练文吏数十人,充实都护府及各屯田据点,专司教化胡民,调解纠纷,推行汉礼。更可效仿崇文馆旧例,于乌垒设‘安西学宫’,择诸国聪慧子弟与质子同习汉家经典,授以官话。文化浸润,潜移默化,久之则胡汉之防渐泯,同袍之心自生。”

王康眼中精光闪烁,击节赞道:“善!教化浸润,方为长治久安之策!仲达此议,深得孤心!着吏曹掾陈宫(字公台)、礼曹掾孙乾(字公佑),即行遴选通晓边务、精于教化之文吏五十人,由崇文馆择饱学博士三人率领,携带典籍、仪仗,岁末之前赶赴乌垒!安西学宫之事,由仲达拟就条陈,交王固与刘劭速办!”

“臣遵旨!”司马懿躬身领命。

君臣三人又细论西域山川险要、诸国虚实良久,直至宫漏深沉。王康亲自将赵云、司马懿送至殿外,望着他们融入未央宫深沉夜色的背影,心中豪情与思虑交织。西域的根基正在夯实,而东南荆襄的风暴,也随着徐晃兵出武关、孙乾使向江东,正酝酿着更猛烈的惊涛。西北霸业的巨轮,在这双锋竞流的格局中,正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深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