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85章 文和入彀

汉末三国路 第185章 文和入彀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初平四年三月十二(公元193年),霸陵血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浸透鲜血的泥土在初春的阳光下蒸腾着淡淡的腥气。深青色的并州大营连绵数十里,人喊马嘶,伤兵的呻吟与俘虏的哀叹交织。中军大帐内,王康卸去沾满征尘的玄甲,换上绛紫常服,端坐主位。案上摊开着霸陵之战的详细缴获册簿与三辅舆图,目光却落在帐帘之外——那个自称贾诩的文士,正静候召见。

武威贾诩,贾文和。这个名字在王康心中激起异样的涟漪。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毒士”二字的分量。乱武长安,计出无算,算无遗策,却又能在乱世中屡屡择主而安,终得善终。这是一柄淬了剧毒的双刃剑,用得好,可削平群雄;握不好,必反噬己身。

“传贾诩。”王康声音平静。

帐帘轻挑,一人缓步而入。年约四十许,身量不高,面容清癯,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袍,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步履从容,目光低垂,行至帐中,依礼深深一揖:“败军之民,武威贾诩,拜见征西将军。”姿态谦卑,声音平和,无半分惊惶落魄。

王康审视着他,目光如实质般扫过其眉眼鬓角,试图从那平静无波的面容下,窥探出几分“算尽苍生”的毒辣与智谋。“文和先生之名,如雷贯耳。”王康缓缓开口,指尖轻敲案几,“长安乱局,天子蒙尘,先生运筹帷幄,翻云覆雨。今李郭败亡在即,先生不随李傕遁入长安做困兽之斗,反来我军前,意欲何为?”话语平淡,内里锋芒暗藏,直指其“乱武”旧事。

贾诩神色不变,再揖:“将军明鉴。诩本凉州一微末书生,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已。李傕、郭汜,豺狼之性,暴虐无道,非可托身之主。诩虽偶献拙计,实为自保,岂敢言‘运筹’?今观将军提并州虎狼之师,吊民伐罪,兵锋所指,三辅归心。李郭覆灭,只在旦夕。诩不才,愿效微劳,助将军兵不血刃,收取长安,解天子倒悬,安关中黎庶。”他抬起头,目光坦然迎向王康,“此非为诩之前愆开脱,实为将军大业计,为三辅百万生民计。”

“兵不血刃?”王康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李傕虽败,长安城高池深,尚有残兵数万。西凉诸将,如樊稠、杨定、段煨等,各拥部曲,散处三辅。彼等剽悍难制,岂肯束手?”

贾诩微微躬身,成竹在胸:“将军所虑极是。然李郭暴虐,早已离心离德。樊稠、杨定等,与李傕嫌隙日深,郭汜既亡,彼等更无战心。诩不才,与彼等尚有数面之缘,略知彼辈心思。若将军信得过诩,允诩入长安一行,凭三寸舌,陈说利害。或可令樊稠等幡然醒悟,开城以降。潼关杨定,孤悬关外,闻长安易帜,必不战自溃。其余散布郡县之李蒙、王方、段煨、胡轸、董越、伍习、胡封等辈,见大势已去,亦当望风归顺。如此,则将军可免攻坚之苦,三辅可避刀兵之灾,岂不两全?”他语速平缓,条理清晰,将长安乃至整个三辅的西凉诸将心态、派系、可能动向剖析得明明白白,仿佛一张无形的网已然撒开。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寂。王康的手指在舆图长安的位置上轻轻摩挲,目光深邃。贾诩垂手侍立,神态恭谨,唯有袖中微微蜷曲的手指,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良久,王康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文和先生既有此心,康岂能拒之?准你所请!程昱!”

“属下在!”程昱应声出列。

“选精干锐士十人,随护文和先生入长安。一切便宜行事,务必护先生周全!”这既是保护,亦是监视。

“诺!”

贾诩深深一揖:“谢将军信任!诩必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三月十五,长安城。

曾经繁华的帝京,如今满目疮痍。朱雀大街两侧的坊市,许多已成断壁残垣,焦黑的痕迹触目惊心。空气中弥漫着烟火、血腥和一种绝望的沉寂。城头,残破的“李”字大旗有气无力地耷拉着。守军士卒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倚着冰冷的雉堞,对城下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

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在十名便装锐士的护卫下,悄然驶入覆盎门。马车直入城西一座戒备森严的府邸——车骑将军樊稠的宅院。

密室之内,灯烛昏黄。樊稠一身便服,形容憔悴,眼窝深陷,早已不见昔日西凉悍将的剽悍。他看着端坐对面的贾诩,声音嘶哑:“文和先生,你竟敢回来?不怕李老大砍了你脑袋祭旗?”

贾诩神色淡然,捧起茶盏轻呷一口:“樊将军,郭阿多(郭汜)已毙命霸陵,尸骨未寒。李稚然(李傕)困守孤城,身边不过数千残卒,惶惶如丧家之犬。并州王征西,拥虎狼之师数十万,携霸陵大胜之威,兵临城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将军以为,凭长安这残破城垣,城中这万余饥疲之卒,能挡几时?”

樊稠脸色变幻,拳头紧握又松开:“我…我乃车骑将军,受朝廷…”

“朝廷?”贾诩轻笑一声,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情的冷芒,“天子何在?公卿何在?这长安城里,还有朝廷吗?李傕穷途末路,困兽犹斗。将军追随于他,城破之日,玉石俱焚,身死族灭,是为愚忠?还是欲与这满城军民,为他陪葬?”

他放下茶盏,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锥:“王征西宽仁雄略,志在澄清天下。霸陵之战,俘获数万西凉健儿,皆未妄杀。将军若此时幡然醒悟,开城献降,非但可保身家性命,富贵不失,更可活长安满城生灵!此乃大义,亦是大智!若执迷不悟…”贾诩目光扫过樊稠苍白的脸,未尽之言,寒意森然。

樊稠额头渗出冷汗,跌坐椅中,喘息粗重。良久,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先生教我!该当如何?”

三月十八,霸陵并州大营。

晨曦微露,斥候飞骑如电,直扑中军:“报——!长安四门洞开!守将樊稠,素服捧印,率城中官吏将佐出城十里,跪迎王师!”

消息如同飓风,瞬间席卷大营!深青色的海洋沸腾了!王康披甲登高,遥望西方。地平线上,长安巍峨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城门方向,黑压压的人群跪伏于道旁。

“传令!赵云、高顺!统骁骑营(高横)、虎骑营(周仓)、陷阵营(李敢)、振武营(郝昭)为前导,入长安,接管城防,安辑百姓,肃清残敌!凡李傕及其死党,格杀勿论!”

“诺!”赵云、高顺领命,铁骑如龙,率先向长安奔去。

当王康的中军大纛缓缓移近长安东郊十里亭时,樊稠匍匐在地,声音颤抖:“罪将樊稠,昏聩附逆,罪该万死!今幡然悔悟,献城以降!乞征西将军念满城生灵,恕罪将等死罪!”身后黑压压跪倒一片官吏将佐。

王康下马,亲手扶起樊稠:“将军迷途知返,保全古都,活民百万,功莫大焉!前罪一概不究!着汝暂领旧部,协防长安,待后封赏!”

“谢将军天恩!”樊稠涕泪横流。

长安,这座饱经蹂躏的帝都,终于迎来了新的主人。深青色的并州旗帜,缓缓升起在未央宫前殿的旗杆之巅。

长安易帜的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三辅!

三月二十,潼关。

守将杨定闻长安陷落,李傕不知所踪,樊稠归降,长叹一声:“大势去矣!”遂下令开关,焚毁关防图纸,亲赴霸陵大营请降。扼守崤函天险的雄关,兵不血刃落入并州之手。王康即命徐晃统建武营(徐和)、彰武营(孙德)、忠武营(吴霸)战兵一万五千,辅以骁骑营(高横)铁骑五千,合兵两万,进驻潼关!扼守这东进中原、西卫关中的锁钥之地!

四月初至五月中,三辅诸县,望风归顺:

京兆尹十县:长安县(已下)、霸陵县(已下)、杜陵县、郑县(已下)、新丰县(已下)、蓝田县、长陵县、商县、上雒县、阳陵县。各县令长或亲至长安请降,或遣吏奉印信图册至军前。偶有李傕死忠如李别(李傕侄)、李暹(李傕侄)等妄图煽动残兵作乱,皆被赵云铁骑迅疾扑灭,枭首示众。

左冯翊十三县:高陵、合阳、祋祤、粟邑、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已下)、夏阳、衙县。李蒙、王方等将率部归降。

右扶风十县:槐里、安陵、平陵、茂陵、鄠县、郿县、栒邑、美阳、好畤、武功。段煨屯兵华阴,胡轸、董越等将相继归顺。伍习、胡封等亦率残部请降。

至此,三辅三十三县,尽数归于并州玄青旗下!自霸陵之战俘获的七万三千余西凉降卒,连同陆续归顺诸将所部,收编的西凉兵马总计逾十万之众!这些人马暂时集中安置于长安城外数座大营,由吕岱率辅兵严加看管,汰弱留强,待后整编。

王康坐镇未央宫前殿(暂作行辕),案头堆积着三辅郡县图册、户籍丁口簿、降将名籍。一个个年轻或正当壮年的名字映入眼帘:

段煨、李蒙、胡轸、董越、王方、伍习、胡封…

这些曾纵横关陇的西凉骁将,连同他们的部曲,如今都成了并州这架庞大战争机器亟待消化吸收的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暗流。殿外,长安城的暮鼓敲响,余音在空旷的宫阙间回荡。深青色的旗帜在晚风中舒展,覆盖了这片刚刚结束战火、等待新生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