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49章 西进上郡

汉末三国路 第149章 西进上郡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中平六年六月廿三(公元189年),朔方兴庆城将军府正堂。

盛夏的热浪被厚重古朴的石墙顽强地隔绝在外,庭院中蝉鸣聒噪,更衬得堂内一片死寂般的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铁锈、汗水与羊皮卷混合的独特气息,一种无形的压力比户外的酷暑更为灼热逼人。将军王康端坐主位,眉峰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坚硬的檀木案几,目光深邃如渊,穿透了堂下风尘仆仆的身影,投向那未知的上郡疆域。

王栓单膝跪地,甲胄上沾满了远行带来的草屑尘土,甚至有几处明显的刮痕,昭示着此行的艰险。他呼吸略显粗重,汗水沿着鬓角滑落,在下颌处汇集成滴,砸落在光洁的青石地板上,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声响。他双手呈上一卷厚实得近乎沉重的皮卷舆图,并数册用牛皮绳捆扎、边角磨损的文书,声音嘶哑却透着磐石般的锐利与不容置疑的笃定:

“禀将军!飞骑营百名精锐斥候,历时三月,不避寒暑,踏遍上郡十县山野城邑、沟壑险阻,今尽携敌情而归!此为详录!”

王康微微颔首,神色肃然,亲自接过舆图。沉重的皮卷在案上徐徐展开,发出沉闷的摩擦声。图幅巨大,囊括了上郡全境,只见肤施、白土、漆垣、雕阴、定阳、高奴、龟兹、奢延、侯官、独乐十县之地,山川河流脉络分明,城郭聚落星罗棋布,道路津渡清晰可辨,皆被朱砂与墨汁精确标注,其间更有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注释,详尽无比。王栓深吸一口气,强压下长途奔波的疲惫,挺直腰背,开始口述详报,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寂静的大堂内激起涟漪:

“郡治肤施:”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的核心位置,“现为羌胡豪酋‘滇零’所据!此人乃先零羌别部大首领,狡诈凶悍,乘黄巾乱起、汉室衰微之际,裹挟郡兵并勾结诸羌部落,拥兵近万,据城称霸!肤施城垣尚算坚固,高三丈余,女墙箭垛齐全。经多方刺探,府库存粮估算约十万石,武库军械,如刀矛弓弩、甲胄盾牌,亦足备。滇零自号‘上郡都尉’,设立伪官,横征暴敛,视汉民如刍狗,动辄鞭挞屠戮,郡中汉民苦之久矣,日夜泣血,只盼王师!”

“白土、龟兹二县:”王栓的手指果断移向西北方向,“为汉地豪强‘公孙雄’、‘李越’分据。此二人各拥私兵部曲三千余,结寨自守,筑坞堡,修工事,名为保境安民,实为割据一方。彼等与滇零貌合神离,互有提防,暗通款曲却又彼此猜忌。然此二人虽据汉城,承汉名,行事却比羌胡更为酷烈,苛待百姓,视民如草芥,盘剥无度,民心尽失,根基虚浮。”

“其余七县:”他的手指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迅速划过漆垣、雕阴、高奴、奢延、侯官、定阳“城防废弛,守备空虚至极!大县如高奴、奢延,残余郡兵不过数百,且多为老弱;小县如漆垣、侯官,守卒仅数十人,兵甲不全,士气低落。官吏或闻风而逃,或屈膝投降,几无抵抗之力。百姓如久旱望云霓,翘首以盼王师解倒悬之苦!尤以肤施、白土、龟兹三地汉民为甚,暗传‘朔方青旗至,方得见天日’之语!此乃民心所向!”

“地理要害:”王栓最后以拳击案,声调陡然拔高,强调关键,“洛水(今无定河)如巨龙贯穿郡境南北,乃命脉所系!其上游漆垣、雕阴二县,地处河谷险隘,扼东西往来咽喉;奢延水(今大理河)乃西进要冲,控朔方通上郡之孔道!肤施城北三十里‘芦关’,依山傍河,一夫当关;雕阴城南四十里‘雕阴塞’,凭险而筑,易守难攻,此二者皆为控扼上郡东西交通之锁钥!滇零于芦关屯驻其精锐两千,日夜巡防;而雕阴塞因地处腹地,其守备薄弱,仅留数百老弱残兵敷衍了事,此其疏漏!”

情报清晰,敌我分明,上郡的乱局如同一幅血腥的画卷在王康与诸将面前展开。王康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堂下肃立的诸将——张辽、张合、赵云、王续、王宪、吕岱……最终落定在最前方那个如渊渟岳峙般的身影上。高顺,陷阵营统帅,身披玄铁重甲,腰悬环首直刀,静如山岳,不动如山,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窝中,锐利的光芒如寒星闪烁,透出千军万马也无法撼动的坚定。

“高顺!”王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穿透了大堂的沉寂。

“末将在!”高顺一步踏出,铁靴踏地,铿然有声,抱拳行礼,甲叶摩擦发出低沉的金铁交鸣。

“以汝为征上郡主将!”王康字字千钧,“统领战兵四营——陷阵、中垒、虎贲、靖武——两万锐卒!并赵云所部六营骑兵——骁骑、游骑、狼骑、胡骑、突骑、飞骑——三万精骑!合兵五万,克日西进,廓清上郡十县!犁庭扫穴,还郡于民!”

高顺再次踏前半步,抱拳领命,声如金铁交击,掷地有声:“顺,领命!必使上郡山川,尽悬玄青之帜!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军略如下!”王康不再赘言,手指舆图,条分缕析,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指向敌人的软肋:

“其一,以赵云为前驱先锋!统六营精骑三万,自西河郡离石西出,星夜兼程,直取芦关!”指尖如利剑,重重点在肤施北面的险隘之上,“此关乃滇零屏蔽肤施之门户!命飞骑营王栓,亲率本部精锐斥候,趁夜色掩护,潜行渗透,务必拔除沿途所有哨卡暗桩,为大军开路!赵云主力骑兵需迅疾如风,衔枚疾走,紧随其后掩至,趁敌不备,一鼓破关!务必全歼其两千守军,控扼此东西咽喉,不容有失!”

“其二,芦关既下,赵云主力骑兵即刻分兵,并行不悖!”王康手指如剑,分向两路划开,“一路:张辽狼骑营、王续胡骑营、王宪突骑营,合计一万五千精骑,由赵云亲统!沿洛水东岸大道疾进,如雷霆闪电,直扑肤施城下!抵达后,不必急于强攻坚城!首要任务乃锁围四门,深沟高垒,遮断其一切援路与粮道!以骑射游斗,日夜袭扰,震慑滇零,使其龟缩城内,胆战心惊,不敢出城浪战!将其钉死在肤施!”

“另一路:张合游骑营、王栓飞骑营,合计一万轻骑!由张合统率!自芦关分兵,如梳如篦,横扫漆垣、雕阴、高奴、奢延、侯官、定阳等七县!”指尖划过地图西、南大片广阔区域,带着犁庭扫穴的气势,“此七县守备空虚,民心归附,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檄而定!遇降则纳,秋毫无犯;遇冥顽抵抗者,则以铁骑摧枯拉朽,即刻荡平!务必速平地方,收拢流散民心,肃清滇零外围所有羽翼与支点,使其彻底孤立!”

“其三,”王康目光转向高顺,充满信任与托付,“待赵云成功锁围肤施,张合荡平七县,地方初定,汝亲率四营战兵两万主力,并吕岱所部辅兵营一万,携攻城器械、粮秣辎重,自芦关大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向西推进,会师于肤施城下!”他凝视高顺,目光灼灼,“滇零若据城死守,负隅顽抗,则步骑协同,全力攻坚!吾要亲眼所见——陷阵营之丈八精钢长槊,破其城门!中垒营之巨盾重橹,如铜墙铁壁,镇其顽抗!虎贲营之环首百炼钢刀,肃清街巷,寸土必争!靖武营之神臂强弩,箭如飞蝗,覆压城头,令敌抬不起头!吕岱辅兵营,保障攻城器械运转、救护伤员、稳固粮道后路,不容半分疏漏!”

“其四,”王康手指转向西北的白土、龟兹二县,语气转冷,“待肤施城破,滇零授首,大军兵锋稍转西北!命张合分兵:以其本部游骑营五千、王栓飞骑营五千,合计一万精骑,如风卷残云,进逼白土、龟兹城下!传吾严令于公孙雄、李越二贼:速开城门,缚戈请降!念其汉裔,可保其身家性命无忧,其部曲择优编入屯田军,戴罪立功!若执迷不悟,心存侥幸,”他的声音陡然转寒,如同朔方严冬的冰风,“则破城之日,二贼并其核心死党,尽数没入苦役营,劳作至死!其家产尽数充公,其田亩庄园,就地分于受其盘剥之百姓!勿谓言之不预!”

“其五,”王康环视诸将,目光最终落在负责民政的随军文吏身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仁政,“凡大军克复之地,汉民百姓,无论原籍流民,皆循《朔方授田令》,就地核查丁口,分授田亩,立户造册,使其安居!免除当年所有赋税徭役,使其休养生息!至于顽抗之胡虏、豪强死硬部曲丁壮,一经俘获,尽数没为苦役,发往朔方五郡苦役营效力,以赎其罪!其妇孺幼童,无反抗之力者,由军司马甄别,编入就近归化屯妥善安置,教习农桑,导其向化!”

军令如山,条条直指要害,环环相扣,将上郡乱局剖析得淋漓尽致,也铺就了胜利的通途。高顺、赵云、张合、张辽、王续、王宪、王栓、吕岱诸将眼中战意如沸,胸中热血奔涌,齐齐踏前一步,抱拳轰然应诺,声浪震得梁上微尘簌簌而下:“末将等谨遵将令!誓平上郡!复我汉土!扬我军威!”

“粮秣军械,仓曹、军器监需全力支应,不得有误!三日后,六月廿六,大军誓师西河郡离石城!兵贵神速,不得延误!”王康最后下令,声震屋宇,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雷霆之战定下了最后的鼓点。

六月廿六,西河郡离石城外。

天高云淡,初秋的骄阳依旧炽烈,将广袤的原野炙烤得蒸腾起氤氲的地气。离石城下,玄青色的旌旗遮天蔽日,五万大军肃立如林,鸦雀无声。刀枪如麦穗般密集挺立,甲胄在烈日下反射着冰冷而统一的暗沉光泽,汇聚成一片令人窒息的钢铁森林。战马偶尔不安地刨动铁蹄,喷着响鼻,更添肃杀之气。

高顺立于临时搭建的三丈高帅台之上,身披将军重铠,甲叶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硬光芒,如同磐石雕琢。他目光如电,扫视着下方整齐划一、气势如虹的军阵。赵云一身素白战袍,外罩精炼银鳞软甲,手持亮银枪,跨坐神骏白马,位于六营骑兵阵列的最前方。他身后,骁骑、游骑、狼骑、胡骑、突骑、飞骑的旗帜猎猎作响,三万精骑人马俱静,唯有战旗在风中鼓荡,肃杀之气凝若实质,直冲霄汉,连天上的流云似乎都为之一滞。

午时三刻,吉时已至。随着高顺手中那面象征着统帅权威的玄青令旗重重挥落,低沉雄浑、穿透力极强的牛角号声骤然响起,如同沉睡巨龙的咆哮,一声接一声,响彻云霄,在原野上滚滚回荡。

“出发!”高顺的声音通过传令兵,响彻三军。

“朔方军!前进!”赵云清越的喝令声随之响起。

刹那间,静默的钢铁洪流被点燃了!赵云一马当先,白袍银枪化作一道耀眼的闪电。六营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又似脱缰的龙群,轰然启动,万蹄奔腾,卷起漫天蔽日的黄尘烟龙,向着西面险峻的芦关方向,滚滚而去!大地在铁蹄下震颤,隆隆之声如闷雷滚动,经久不息。

高顺稳立帅台,目送骑兵洪流远去。片刻后,他沉稳地走下高台,翻身上马。随着他手中令旗再次挥动,号角声转为浑厚悠长的进军调。四营战兵——陷阵、中垒、虎贲、靖武——两万锐卒,以及吕岱统领的一万辅兵营,如同移动的、沉默的钢铁森林,踏着整齐划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紧随骑兵掀起的烟尘之后,向西进发。辎重车辆发出吱呀的声响,与士兵整齐的脚步声、甲叶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战争进行曲。

朔方军的洪流,在初秋依然灼热的骄阳照耀下,带着无坚不摧的意志,坚定地涌向洛水之畔、群山环抱之中的上郡十城。他们的目标清晰,意志如铁。肤施城头那面象征羌胡暴政的狰狞狼旗,即将在这股玄青色风暴的席卷之下,迎来最终的、无可挽回的飘零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