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47章 河套新元

汉末三国路 第147章 河套新元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中平六年正月初一(公元189年),朔方郡,兴庆城。

塞外的深冬,朔风如刀,卷起细碎的雪沫,在将军府高大的玄青色石墙外呜咽盘旋。然而府邸之内,正堂之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青铜炭盆分列堂角,上好的无烟兽炭烧得通红,旺盛的热力蒸腾开来,不仅驱散了刺骨的酷寒,更将堂内烘烤得温暖如春,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炭火特有的暖香。堂内光线略显深沉,厚重的玄青色帷幕低垂,隔绝了外界的严寒与喧嚣,只留下炭火噼啪的轻响和一种沉甸甸的肃穆。

主位之上,河套五郡的实际掌控者,将军王康端坐如山。一身猩红氅衣,在炭火映照下仿佛流淌的火焰,衬得他眉峰如剑,眸光深邃,不怒自威的仪态仿佛与这塞外的山河融为一体。堂下,济济一堂,文臣武将,屏息凝神,分列两班。左侧以程昱为首,其后陈宫、田豫,再后是户曹掾梁习、仓曹掾杜畿、金曹掾卫觊、工曹掾马钧、兵曹掾赵俨、法曹掾苏则、吏曹掾(兼招贤馆主事)陈宫、礼曹掾孙乾、牧曹掾温恢、马监令韩暨等八曹四监主官;右侧则是以高顺、赵云等为首的各营校尉,以及崇文馆祭酒程昱、讲武堂祭酒(本期轮值)赵云、理番院院正田豫等四院掌事。每个人都穿着节日的深色官服或整洁的戎装,神情庄重,目光炯炯,等待着这场决定河套五郡(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未来命脉的幕府会议开启。堂角巨大的青铜更漏,水滴声清晰而恒定,仿佛在丈量着这塞外新年的第一缕时光。

“滴答——” 一声更漏轻响,打破了堂内的寂静。

户曹掾梁习,一个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文士,率先出列。他步履沉稳,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用黄绫包裹的户籍总册,如同捧着一方社稷基石。他走到堂中,对着主位深深一揖,随即展开册页,声音洪亮而清晰,字字句句如珠落玉盘:

“禀将军! 托将军洪福,赖军民戮力,去岁天公作美,河套五郡大稔!更兼新政惠民,流民归附,编户大增!截至腊月三十日岁末封册,五郡在册户籍人口,总计七十一万三千余口!” 这数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众人心中激起波澜,不少将领微微挺直了脊背。

梁习目光扫过册页,条理分明地继续道:

“其中,汉民四十六万八千口:此乃根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四郡原有汉民四十一万三千口,新增者,多为去岁定襄大捷所解救之六千三百余口汉民重归故土,以及新生婴孩、自并州等地迁入之良民。此乃河套之根!”

他稍作停顿,声音转为凝重:“归化屯胡民十四万九千口:旧有归化者十二万四千口,去岁定襄大捷后,安置新降之妇孺,计二万五千口。此六十余万口,皆已授田编户,纳粮服役,乃我河套五郡柱石之民!” 堂下不少处理民政的官员,如陈宫、田豫等,皆微微颔首,深知此等融合之不易。

“另,” 梁习的语气在此处略作停顿,声音低沉了些许,目光扫过负责苦役的校尉方向,“苦役营丁壮二十二万口,分隶五郡苦役校尉统辖,未入民籍。此中多为战俘、重犯。然,其中最早归降劳作之五万丁壮,役期将满三载,去岁勤勉,鲜有劣迹。今岁秋后,经法曹核验、吏曹考核,若无大过,可望归化入籍,编户授田,永为河套之民!” 此言一出,法曹掾苏则、吏曹掾陈宫神色更为专注,显然此事后续还需他们通力协作。负责苦役营的校尉们则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站姿。

梁习奏毕,再次躬身,退回班列。堂内炭火似乎更旺了些,驱散了方才提及苦役营时带来的一丝寒意。

仓曹掾杜畿紧接着出列。他体态微丰,面色红润,此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手中虽无册页,但各项数据早已烂熟于心:

“贺将军! 去岁秋粮,颗粒归仓,辅以定襄大捷所缴获之巨量粮秣辎重,五郡官仓总储,已达空前之丰!” 他声音洪亮,带着自豪:

“计有:粟麦一百八十二万石!肉干十二万斤!盐七万石! 府库之中,钱帛堆积,积至两亿三千万钱!此等储备,足支我五郡军民并苦役营两年之需!将军,河套粮仓,根基深固如磐石矣!” 他每报出一个数字,堂内便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即便是见惯了沙场征伐的武将,也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如此丰厚的储备,是支撑一切雄心壮志的底气。王康端坐主位,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显是极为满意。

杜畿退回后,金曹掾卫觊,一个气质儒雅却目光精明的官员,沉稳上前:

“禀将军,盐铁专卖、边市互市,乃府库钱帛之活水。去岁收益丰厚,远超预期。今岁更添新利:定襄郡新探得盐池三处、铁矿两座,矿脉富庶!盐监监正郑淳、矿监监正孙墨二位大人已星夜兼程,赴任督办开凿事宜。” 他目光投向站在班列末端的两位年轻监正,二人感受到目光,立刻挺直了身体。“预计新盐池、铁矿投产后,盐利岁入可增至两千五百万钱!铁料月供,可达八万斤!军器、农具之资,将更为充盈!” 卫觊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工曹掾马钧,这位以巧思闻名的匠作大家,说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有些结巴,但内容却极为务实:

“禀…禀将军。五…五郡二十城,主城城墙、官署、驰道主体,已…已按将军规划,于去岁末全…全部竣工。今岁工曹之重…重心有三:其一,贯通朔方至定襄之主干驰道,使五郡…五郡连为一体,调兵运粮,畅通无阻;其二,于五原、西河两郡,黄河险段筑分水堰,引水灌田,可…可增溉田五万顷!其三,”他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试制将军所绘‘翻车’(龙骨水车)图纸,若…若试制成功,高地汲水,事…事半功倍,旱地亦可成沃野!” 王康闻言,目光在马钧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赞许和期许。水利与交通,是河套发展的命脉。

工曹奏毕,兵曹掾赵俨手持厚重的兵籍册,肃然出列。他身形挺拔,面容刚毅,一开口,便带着一股金戈铁马之气:

“启禀将军!全军兵籍在册,总计——”他略作停顿,声音陡然拔高,清晰吐出那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十二万七千有奇!” 堂内气氛骤然一凝,所有武将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如同嗅到战场气息的猛兽。

赵俨翻开名册,详陈道:

“可战之兵,乃我军锋镝所向!计有:战兵四营——陷阵、中垒、虎贲、靖武,员额两万整!此四营乃步战之精粹,攻坚守御,无往不利!骑兵七营——骁骑、游骑、狼骑、胡骑、突骑、飞骑、虎卫,合计三万五百骑!驰骋塞外,纵横捭阖!另有辅兵营,两万三千人,专司救护、筑营、输运、修缮。此七万三千锐卒,乃将军手中利剑,河套安危所系!” 高顺、于禁、徐晃、赵云、张辽等被点到的营主将,眼神锐利如鹰。

“守备之兵,”赵俨继续道,语气转为沉稳,“乃五郡根基之保障!五郡屯田军:朔方王祢一万、五原国渊一万、云中牵招一万一千、西河枣祗一万三千、定襄贾逵一万二千,总计五万六千人!专司戍边、屯垦、城防、治安,乃军民一体之典范!” 被点名的几位屯田校尉纷纷抱拳示意。

“铁甲之备!”赵俨的声音陡然加重,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军器监日夜赶工,不敢懈怠。今库中铁札甲嵌镜(关键部位镶嵌青铜护心镜的铁甲)存一千二百副!依现有匠户、炉火,月产三百五十副计,兵曹将优先补足战兵四营长矛手之缺口!预计一年又四个月,”他目光扫过战兵营主将,“可完成四营长矛手全员铁甲换装!皮札甲嵌镜库存充足,新募辅兵、屯田军皆已列装完毕!” 此言一出,战兵营主将眼中皆爆发出灼热的光芒,铁甲,是战场上生存和胜利的关键!

牧曹掾温恢与马监令韩暨一同出列。温恢主管畜牧,韩暨专司马政。

温恢先道:“禀将军,官牧牛羊繁盛。牛存栏十七万头,春耕畜力无忧;羊存栏一百二十万只,肉食皮毛,军民丰足!”

韩暨接口,声音带着兴奋:“战马(肩高四尺二寸以上)存栏三万匹!驮马、驽马九万匹!今春,马监将设新苑于定襄郡水草最为丰美之地,精选良种,专司繁育!若天时地利人和,年增战马五千匹,可期!” 这对于骑兵为主的河套军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赵云、张辽等骑将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法曹掾苏则,一位面容严肃、法令纹深刻的官员,出列奏报:

“《朔五律》推行经年,深入民心。五郡讼案较往年锐减七成!民间纠纷多依《乡约》自行调解。今岁法曹将增派精干法吏至定襄新设诸县,广设‘申明亭’,深入乡里普法,尤重胡汉纠纷之调处,务使新附之民,亦知法守法,和睦共处。” 陈宫、田豫闻言,皆微微点头,深知胡汉和睦对河套稳定的重要性。

吏曹掾陈宫(兼招贤馆主事),再次出列:

“禀将军,五郡文职、县吏总计两千四百余员,去岁考课档案齐备,优劣分明。今岁铨选,将侧重定襄郡干才之拔擢,充实新郡;同时,加大从崇文馆高阶班学子中遴选授职之力度,使其学以致用,历练成才。” 作为崇文馆祭酒的程昱,捋须颔首,显然对学子的出路早有安排。

礼曹掾孙乾,仪态端方,奏道:

“开春祭奠河套山川、英烈祠大典,诸项仪轨、祭品、人员已筹备妥当,届时请将军主祭,以慰英灵,祈福五谷丰登,兵戈永息。另,”他话锋一转,呈上一卷帛书,“遣使怀柔阴山以北鲜卑素利、轲比能等部之策,细则已成。涉及使者人选、馈赠礼品(茶、帛、盐、铁器)、交涉底线、情报暗线等,皆列于其上,待将军钧裁。” 王康目光微凝,示意近侍收下帛书。北疆的安宁,是河套发展的前提。

矿监监正孙墨(年十九),这位年轻的监正,虽面容尚带稚气,但眼神坚定,出列时步履沉稳:

“禀将军!五郡大小矿场四十七处,运行如常。月供铁料八万斤、铜料万五千斤,皆足额交付军器监、工曹。定襄新辟矿场已探明富脉,三月内增派人手、改良掘进之法,铁料月供可再增产一成!” 少年老成,语带铿锵,引得卫觊、马钧等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盐监监正郑淳(年二十二),紧随其后,声音洪亮自信:

“禀将军!各盐池月产两万五千石,行销河套、并州乃至关中,畅通无阻。今岁盐监将着力于定襄新辟盐池,试验改良河东‘垦畦浇晒’之法。此法若成,晒盐之速与质皆可提升,新池月产增三成,指日可待!” 年轻的脸上充满干劲。

军器监监正郑浑,这位掌管着河套武力命脉的大家,神色凝重中带着自豪:

“禀将军!军器监月产如常:铁甲三百五十副、皮甲一千五百副、三棱透甲矛头四千枚、横刀两千柄、强弓四百张、蹶张弩两百把、破甲箭簇十二万支!各营损耗补充及时。尤其箭簇一项,库存储备已逾两百万支,足支数场大战之需!”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一丝忧虑:“然,铁甲产能已达极限,炉火日夜不息,匠户轮番赶制,仍难满足换装之速。急需新增匠户,或寻访精于冶铁锻甲之大匠,方可解此瓶颈。” 王康和赵俨闻言,眉头都微微蹙起,此事关乎全军战力提升的速度。

医监监正张仲景,这位以仁心仁术闻名的医圣,出列时带着一股草药的清苦气息:

“禀将军。五郡共设官办医署五十处,去岁防治时疫,推广‘祛寒娇耳汤’(饺子汤)等防冻疗伤之方,活民逾三万。今岁医监要务:一,广招聪颖少年,培植学徒,传承医术,充实各署;二,尤重金创医治之术研习与推广,编纂《战场救护规程》颁行各军,务求伤者得救,减折损于万一。” 他的话语带着悲悯与坚定,武将们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沙场搏命,谁不希望能有良医在侧?

崇文馆祭酒程昱再次出列,此次是专司文教:

“禀将军。郡县蒙学已增至百所,童子就学者一万两千人,稚子诵书声,乃河套未来之希望。高阶班授经史、律令、术算、百工者八百人,其中佼佼者,已可襄助吏曹、工曹、仓曹理事。今岁崇文馆将增设‘格物院’,邀集巧匠、通晓算学之士,专司探究军械、农具之改良,以期格物致知,利国利民。” 王康眼中精光一闪,对“格物院”的设立显然寄予厚望。

招贤馆主事陈宫(兼) 亦再次奏报:

“去岁招贤馆遍撒网罗,引才三百一十五人,以河东、幽冀饱学务实之士子为多,已分派各郡县、曹监效力。今岁将再发‘求贤令’,广至司隶、兖豫等中原腹地,重金延揽治河、筑城、算学、匠作之专才,凡有一技之长,愿效力边陲者,皆厚待之!” 求贤若渴之意,溢于言表。

讲武堂祭酒(本期轮值赵云) 出列,这位白马银枪的将军,此刻是育才之师:

“禀将军。讲武堂年训军烈遗孤、良家子八百人。去岁课程已增沙盘推演、骑兵协同、攻城守御之实练。今岁毕业生,将择优补入各军为队率、屯长,使军中基层,后继有人!”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代表着军队传承的意志。

理番院院正田豫 最后奏报,这位深谙边务的干才,肩负着融合的重任:

“禀将军。归化胡民自愿入籍、改汉姓者,年增万户,此乃长治久安之基。胡童入蒙学者已逾六千,习汉话,读汉书,渐染华风。今岁理番院将颁《胡汉通婚令》,鼓励胡汉通婚,血脉相融;并于边境要冲增设‘互市监’,以我之茶、帛、盐、铁器,易彼之牛羊、皮毛、战马,以利相结,以市羁縻,柔远人而实边备!” 田豫的策略,着眼于更长远的融合与稳定。

---

诸曹、监、院主官奏毕,依次退回班列。堂内陷入一片深沉的寂静,落针可闻。只有炭火偶尔爆出噼啪的轻响,以及更漏那永恒不变的滴水声。河套五郡的筋骨血肉、钱粮甲兵、文脉武备、民情边务,在这新年伊始的第一日,被一份份详实的数据、一条条清晰的方略,如同匠人丈量基石般,清晰而沉重地丈量出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军民的血汗与期冀;每一项规划,都指向这片塞外沃土更加深远的未来。

王康的目光,深邃如寒潭,缓缓扫过堂下济济人才。从须发皆白、老成谋国的程昱、陈宫,到锐气方刚、勇于任事的孙墨、郑淳;从沉稳干练的赵俨、杜畿,到巧思精进的马钧、郑浑;从威震沙场的诸将,到默默耕耘的屯田校尉……每一张面孔都刻印着对这片土地的责任。他的目光最终落向右侧肃然而立的诸将队列,声音不高,却带着金铁交鸣的质感,清晰地传遍大堂的每一个角落:

“诸军去岁征战,驱胡虏,复定襄,辛苦!今春,以休整、补员、换装为第一要务!”

“高顺、于禁、徐晃、王固!” 四个名字如同重锤敲响战鼓。

“末将在!” 四员战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甲叶轻响。

“战兵四营,去岁激战,缺额及伤退者,着兵曹、辅兵营于两月内,自屯田军、辅兵、良家子中择优补足!新补士卒,严加操练,务求三月成军!铁甲换装,” 他目光转向军器监郑浑,“军器监优先保障战兵营!一月一报进度!”

“赵云、张合、张辽、王续、王宪、王栓!” 六个名字,代表着七营骑兵的统帅。

“末将在!” 六员骑将踏步出列,气势如虹。

“六营控弦之士,亦需补足员额!精练骑射、冲阵、迂回、袭扰诸技!缴获之良驹,优先配属尔等!孤要的是一支能追亡逐北、踏破阴山的铁骑!”

“典韦!” 这个名字带着千钧之力。

“末将在!” 如同半截铁塔般的巨汉轰然应声,声若洪钟。

“虎卫重骑,乃全军之锋刃,陷阵之磐石!着军器监,再为虎卫精锻重甲百副!用料务求上乘,锻造务求极致,务必坚不可摧!此乃军令!” 典韦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重重抱拳:“诺!必不负将军厚望!”

“吕岱!” 王康看向辅兵营主将。

“末将在!” 吕岱沉稳出列。

“辅兵营两万三千众,乃全军之血脉!整训战场救护、快速筑营、粮秣转运、器械修缮诸般技艺,不可有丝毫懈怠!尔等之功,关乎全军存续!”

“谨遵将令!” 被点到的诸将,连同堂下所有武官,轰然应诺,声浪汇聚,仿佛要将屋顶掀开。一股无形的、深青色的肃杀之气,如同旌旗漫卷,瞬间充盈了整个厅堂。那是百战之师的意志,是塞外男儿的血性。

会议已近尾声,王康缓缓起身。猩红的氅衣垂落,他高大的身影在炭火映照下,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投下巨大的阴影。他目光如电,再次扫视全场,声音沉凝如朔方广袤坚实的大地,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诸君!今我河套五郡,民逾七十万,带甲十二万七千,仓廪实,兵甲利,城垣固,百业兴!此等气象,非复往昔流离凋敝之边陲!”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穿透时空的警示:

“然!诸君且看——鲜卑诸部,狼子野心,其心叵测!南望中原大地,上郡、安定、北地三郡仍为胡虏所据!此绝非我辈高枕安卧之时!” 堂下文武,神色皆凛。程昱、陈宫眼中闪过一丝忧思,武将们则握紧了拳头。

王康的声音如同战鼓,擂响在每个人心头:

“诸君当各司其职,夙夜匪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务使粮秣堆积如山!砺我戈矛,锻我甲胄,固我城垣,务使武备精良如新!整训士卒,明法令,通文教,柔远人,务使军民同心如铁!” 他猛地抬手,指向堂外那苍茫辽阔、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北方,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刺穿阴山的屏障:

“待根基更深,铁甲尽覆,军民同心,府库充盈之日——则我王师所指,玄青旌旗所向——” 他的声音如同雷霆,炸响在寂静的厅堂:

“阴山之北,瀚海之滨,亦当知我河套玄青旌旗之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威!”

“谨遵将令!” 满堂文武,无论文臣武将,曹监主事,院堂掌事,尽皆躬身抱拳,齐声怒吼。那声音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声震屋瓦,连炭火的焰苗都为之摇曳!

恰在此时,塞外新年的阳光,奋力穿透了厚重的云层和雕花的窗棂,一束束金色的光柱投射进来。光芒照亮了王康案头堆积如山的图册文牍,照亮了堂下文武们坚毅或睿智的面容,也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墙壁,照亮了兴庆城外那广袤无垠、正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河套大地。那深青色的旌旗,在将军府的高杆上,在五郡的城头,在每一个军民的心中,猎猎招展,指向一个属于河套充满希望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