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42章 分营安俘

汉末三国路 第142章 分营安俘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中平五年六月初二(公元188年),离石郡守府内,烛火彻夜未熄。堆积如山的文牍舆图之间,王康与程昱、陈宫等核心幕僚已连议三日。窗外晨曦微露,新一天的暑气尚未蒸腾,堂内却弥漫着战后重建的凝重气息。

“将军,西河初定,然积弊如山。”程昱将一卷墨迹未干的统计推至案前,声音带着沙哑,“俘获之众,合休屠、醢落、白马铜等部降卒及附逆之民,计有二十二万余口!此辈散处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四郡,监工仅五千,鞭长莫及,隐患日增。更兼最早归降之五万口,劳作已近两载,人心浮动,亟需整饬安置,以定秩序,以增劳效。”

王康指节轻叩案几,目光扫过那令人心悸的数字。二十二万张要吃饭的嘴,二十二万颗或怨愤或麻木的心,是巨大的负担,亦是潜在的力量。“苦役营旧制已不堪其重。当分而治之,责权明晰。”他决然道,“即日起,苦役营一分为四!”

“其一,朔方苦役营!”王康看向肃立下首的彭脱,“彭校尉!”

“末将在!”彭脱魁梧的身躯踏前一步,黄巾旧将的面容在经年磨砺后已刻满风霜与沉毅。

“汝仍为校尉,统管朔方郡境内所有苦役!拨付辅兵三千为监工,严明法度,督催工役。首要之务,保障兴庆、临戎等十城水利修缮、道路畅通,不得延误春耕秋收!”

“末将领命!脱必使朔方苦役,尽效其力,不误农工!”彭脱抱拳,声若洪钟。

“其二,五原苦役营!”王康目光转向辅兵营将领,“孙岩!”

“末将在!”孙岩出列,这位出身兖州钜平猎户的军司马,历经战火与辅兵历练,已褪去青涩,目光锐利。

“擢汝为校尉!统领五原郡苦役,监工辅兵三千亦归汝调遣。五原乃北疆门户,新复之地,城防、烽燧、驰道诸工,皆赖苦役之力。尤要配合枣祗典农,开垦新田,引水灌溉!”

“岩,遵令!必使五原壁垒,日臻完固,田亩广辟!”孙岩躬身应诺。

“其三,云中苦役营!”王康唤道,“周牧!”

“末将在!”原牧童出身的周牧沉稳上前。

“擢汝为校尉!统云中郡苦役,监工三千。云中乃直面鲜卑之前哨,刘馥太守治下,城垣加固、武库营造、边墙补葺,万般工程皆系于此。汝当与刘府君、牵招屯田校尉紧密协同,筑我北疆铁壁!”

“牧,定不负将军所托!云中一砖一石,皆经得起胡马冲撞!”周牧誓言铿锵。

“其四,西河苦役营!”王康目光最后落在新投之将身上,“郭泰!”

郭泰浑身一震,出列单膝跪地:“败军之将郭泰,听候将军差遣!”他青龙寨血战坚守,赢得王康信任与敬重。

“擢汝为校尉!西河新附,疮痍尤甚,苦役众多。拨汝辅兵三千监工,统领全郡苦役!首要急务,便是配合工曹,抢筑西河十三城!离石、美稷等城垣破损,圜阳、平周诸县几成白地,重建迫在眉睫!此乃安民御敌之基,汝可能当此重任?”

郭泰猛地抬头,虎目含泪,抱拳过头:“泰,愿以此残躯,督率苦役,重建西河!城不立,泰不归营!”誓言掷地有声,饱含赎罪与报效之志。

四营分设,权责落定。王康环视诸将:“各营所辖苦役,当据其劳作年限、表现优劣,渐次分流。最早归降之五万口,劳作已近两载,着各营详加甄别,凡勤勉守规、无过犯者,期满三年即赐予‘归化民’身份,授田安置,编户入籍!此例一开,苦役方有盼头,劳效方可倍增!”此言一出,堂下文武皆露深以为然之色,此为长治久安之策。

“然则,二十二万苦役分置四郡,十万归化民、新迁汉民待安置,官吏任免升降、考课铨选,千头万绪,非有专司不可。”王康话锋一转,看向羽扇轻摇的陈宫,“公台!”

“宫在。”陈宫躬身。

“着汝兼任吏曹掾!总掌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四郡所有文职官员之任免、升降、调动、考课!制定铨选之法,建立官员档案,严审政绩功过。务求人尽其才,吏治清明!”王康深知,欲治广土众民,一套高效公正的官僚体系乃重中之重。陈宫明于律令,刚直不阿,正是此职不二人选。

陈宫神色一肃,长揖领命:“宫,敢不尽心竭力!必秉公持正,为将军甄选良吏,整肃纲纪,使四郡政令畅通,如臂使指!”

“吏治之外,文教礼法亦不可偏废。”程昱适时开口,接续王康思路,“祭祀以安民望,礼仪以正秩序,外交以睦四邻。此‘礼’之大者,关乎根本。今疆域日拓,当设专曹。”

“仲德所言极是。”王康颔首,“即设礼曹,专司祭祀典礼、邦交聘问、教化礼仪诸务。”他看向程昱,“仲德可有贤才举荐,担此礼曹掾之职?需品性端方,通晓典籍,非徐景山(徐邈)。”

程昱捻须沉吟片刻,眼中一亮:“昱举一人,乃北海孙乾,字公佑。此人年方二十有五(生于公元163年),师从大儒郑玄,精研《诗》《礼》,性情敦厚,敏于应对。黄巾乱起时避祸徐州,后辗转至朔方,入招贤馆已有半载,于崇文馆助程昱整理典籍,进退有度,堪当此任!”

“孙乾,孙公佑…”王康回忆招贤馆名录,确有此君,“好!便依仲德所荐,擢孙乾为礼曹掾!着其即刻赴任,拟定四郡祭祀之仪,整饬学宫礼法,并筹谋与南匈奴余部、鲜卑诸部之交涉方略!”一个熟悉经义、善于辞令的年轻学者,正是展开文化秩序重建与对外怀柔的合适人选。

“至于西河郡…”王康目光投向舆图上这片新拓的热土,“百废待兴,急需干才坐镇民政。徐景山(徐邈)!”

侍立文官队列中的徐邈应声出列:“下官在。”他年岁二十有三(生于公元165年),气质沉静,自去年冬招贤入朔方,便一直在崇文馆治学。

“汝才具清通,志行高洁。着汝出任西河郡太守,专责民政!离石郡府暂为行在,总揽西河十三县编户、劝农、抚民、兴学诸务。当体恤民瘼,恢复生产,使新附之民,皆感朝廷德泽!”王康此命,意在使徐邈脱离崇文馆具体事务,独当一面,历练其理政之能。

徐邈深吸一口气,深感责任重大,肃然长揖:“邈,蒙将军信重,敢不竭股肱之力!必夙夜匪懈,抚平疮痍,使西河生民得安,田野复垦,不负将军所托!”

“屯田乃安边之本。”王康视线转向枣祗,“枣祗!”

“下官在。”枣祗躬身,这位二十五岁的屯田专家(生于公元163年)在五原政绩斐然。

“西河地广而人稀,尤需屯垦实边。着汝转任西河屯田军校尉!自辅兵营、归化民及新救汉民中,募精壮一万三千人,组建西河屯田军,分驻十三县!主责戍卫、屯垦、兴修水利。西河地情迥异朔方、五原,汝需因地制宜,广辟田畴,务求军粮自给,仓廪充实!”

“祗,领命!必殚精竭虑,引水灌田,督劝农桑,使西河荒芜之地,尽化膏腴之壤!”枣祗眼中闪烁着对土地与农事的热情。

“五原屯田军亦不可一日无主。”程昱再次开口,“昱举一人接掌五原屯田——国渊,字子尼。此君年十八(生于公元170年),乐安盖县人,避黄巾之乱,辗转幽冀,月前方投招贤馆。虽年少,然于农桑水利之学见解独到,尤善《齐民要术》,言及深耕细作、选种积肥,条理分明,切中肯綮,实为难得之专才!”

“国渊,国子尼…”王康略作思忖,十八岁虽年轻,然屯田校尉更需专业知识而非资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才。便擢国渊为五原屯田军校尉!令其速赴五原,接掌屯田军,承枣祗未竟之业,深耕河套,广储军粮!”一个专精农事的年轻俊彦,正是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提升五原产出的理想人选。

最后,王康的目光落在离石城残破的城垣示意图上,语重心长:“城池乃军民屏障,西河十三城,尤以离石、美稷为要。着西河苦役营校尉郭泰,即刻会同工曹掾马钧及所属工匠,调拨役力,抢筑城防!木石砖瓦,优先供给。离石城墙爆破损毁处,需加固重修;美稷单于庭,当改建为郡治壁垒;其余十一县,亦需择要冲之地立堡设寨。限尔等秋收之前,立起城基雉堞,使西河诸城,初具规模,可御外侮!”

“末将(下官)遵令!”郭泰与侍立的马钧同声应诺。郭泰眼中是破釜沉舟的决绝,马钧则已沉浸于如何优化筑城工艺的思索中。

议事至此,窗外已是日上三竿。王康步出郡守府大堂,灼热的阳光洒在离石城断壁残垣间忙碌的身影上。深青色的朔方军旗在修葺中的城楼猎猎作响,辅兵正引导归化民清理瓦砾,工曹匠人则指挥苦役将巨大的条石垒上离石城墙的缺口。远处,新划定的屯田区里,已有百姓在屯田军保护下,小心翼翼地引水灌溉着久违的土地。

河东方向的烽烟暂时被群山阻隔,王康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层峦,落在于扶罗遁入的白波谷。北疆的棋盘上,朔方已落子如飞,牢牢掌控了并北四郡。然而治理的棋局才刚刚展开,二十二万苦役的分流、十万归化民的安置、四郡吏治的整饬、西河城池的筑造、河东潜在的威胁……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步步为营。他深吸一口混合着尘土与希望气息的空气,深知真正的考验,已从金戈铁马的战场,悄然转向了这千头万绪的案牍与田畴之间。重建西河的帷幕,在六月的骄阳下,正隆隆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