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24章 暗流涌动

汉末三国路 第24章 暗流涌动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冬十月廿九。

第一场细碎的雪粒子,终于在呼啸的北风裹挟下,簌簌地敲打着王家村茅舍的屋顶和晒谷场冻得硬邦邦的地面。寒意刺骨,铁匠炉的火光显得格外珍贵,硝皮池也结了层薄冰,不得不暂时停工。村口新设的哨塔上,值哨的少年裹着厚实的皮袄,抱着长矛,警惕的目光穿透稀疏的雪幕,扫视着白茫茫的官道和远处沉寂的山林。

王康的茅屋里,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外面的严寒。典韦盘腿坐在一张厚实的狼皮褥子上,面前摆着一大坛刚拍开泥封的烈酒和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炖肉。他撕咬着一条肥厚的野猪腿,油脂顺着虬结的胡须往下淌,发出满足的咀嚼声。王康则小口啜饮着温过的土烧,驱散着骨头缝里渗入的寒意。

酒过三巡,炉火的暖意和酒精的微醺让气氛松弛下来。典韦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抓起酒坛灌了一大口,铜铃大眼望着跳跃的火苗,带着一丝难得的沉静,还有…不易察觉的落寞。

“这鬼天,冻死个人。”典韦嘟囔着,用油乎乎的手背蹭了蹭胡子,“山里这时候,獐子兔子都难找,只能啃点肉干,喝点凉水,真他娘不是人过的日子。”他瞥了一眼窗外飘洒的雪粒子,牛眼里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还是你小子这里舒坦,有热乎屋子,有酒有肉…就是不知道…老家那边…是不是也下雪了…婆娘带着满儿,柴火备得够不够…”

声音不高,带着点酒后特有的含糊,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王康心头。典韦的老家,陈留己吾。他的发妻,还有那个在记忆中应该才几岁、名叫典满的幼子。这个杀熊如屠狗、劈门似开山的绝世凶人,心底最深处,也系着对妻儿的牵挂。

王康放下酒碗,看着典韦被炉火映得忽明忽暗的侧脸。这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同食同寝,同练武艺,典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山中偶遇的猛兽,而是真正被他视为兄长、生死相托的兄弟。兄弟的牵挂,便是他的牵挂。

“大哥,”王康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把嫂子和侄儿接来吧。”

典韦咀嚼的动作猛地一停,霍然转头,牛眼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王康:“接…接来?”

“对,接来!”王康斩钉截铁,“王家村就是大哥的家!嫂子和侄儿在这里,有热炕,有热饭,有乡亲们照应,总比在己吾老家强!大哥你也能安心。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典韦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握着酒碗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亡命之身,牵连家人是大忌!官府的通缉令,像无形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

王康看穿了他的顾虑,沉声道:“大哥放心!如今小弟是这陈留的县尉!虽是小官,但护住嫂子和侄儿,在这王家村一亩三分地,谅那些胥吏也不敢轻易来寻麻烦!就算真有不长眼的…”王康眼中寒光一闪,手按在了腰间横刀的刀柄上,“也得问问咱们兄弟手里的家伙答不答应!”

“县尉…”典韦喃喃重复着,看着王康年轻却异常坚毅的脸庞,感受着那话语中毫无保留的担当。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心头,堵住了喉咙。他猛地抓起酒坛,仰脖子“咕咚咕咚”灌下去大半坛,然后“砰”地一声将空了大半的酒坛顿在桌上,粗声吼道:“好!老子听你的!接!把婆娘和满儿都接来!他奶奶的,以后老子这条命,就卖给你小子了!”

“是兄弟!”王康也抓起酒碗,与典韦重重一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翌日,风雪稍歇。王康立刻找来心思最细、做事最稳的王续。

“王续,给你个要紧差事。”王康神色郑重,“带上你什里十个最机灵、最稳当的兄弟,备足干粮盘缠,挑五匹最好的驮马,再带两匹快马。去陈留郡己吾县,找一个叫典韦的汉子家。他家里有妻子和一个叫典满的幼子。把人平平安安、悄无声息地给我接回王家村!记住,路上务必小心,昼伏夜行也可,避开官府耳目!遇到麻烦,以保全嫂子和侄儿为第一要务!实在不行,亮我的县尉名头,说是接亲眷!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惊动地方!”

“康哥放心!”王续挺直腰板,小脸上满是严肃,“保证把人安安全全接回来!一根头发丝都不会少!”

“好!准备一下,立刻出发!”王康拍了拍他的肩膀。

看着王续带着精挑细选的十名少年,牵着驮马快马,消失在官道尽头的雪幕中,王康心中稍安。兄弟的家事,便是他的家事。

日子在严寒中一天天过去。练兵并未因风雪而停歇,只是场地从晒谷场移到了村中几处稍大的院落和废弃的谷仓。高顺带着他的“破甲锥”什,在有限的空间里反复演练着密集突刺,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次刺出都带着沉闷的破空声。王固、李敢等刀牌手则在王祢的监督下,用新配发的横刀练习劈砍格挡,刀刃破开冻硬的草靶,发出“嚓嚓”的脆响。典韦成了最严厉的总教头,背着他那对铁戟在场中巡视,看到谁动作走形或偷懒,上去就是一脚或一声炸雷般的咆哮,效果拔群。

然而,一股不易察觉的暗流,却随着年关将近和严寒的加剧,悄然在王家村乃至周边村落弥漫开来。

起初只是零星的议论。有村民在井边打水时,低声说起邻村来了几个“仙师”,施符水给人治病,分文不取。接着,消息越来越多:那些自称“太平道”的道人,穿着简陋的黄色道袍,在附近几个受灾较重、日子艰难的村子里出现。他们用画了神秘符号的黄纸烧成灰,混入水中,制成“符水”,宣称饮下可祛病消灾。更令人心折的是,他们真的在一些破庙或村口支起大锅,熬煮着稀薄的粟米粥,分发给那些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饥民!

“真是活神仙啊!我那咳嗽了半冬的老娘,喝了符水,竟真好了不少!”

“是啊,还施粥!这大雪天的,要不是那碗热粥,村东头老孙头一家怕是要饿死冻死几个了…”

“大贤良师…张角…听说在冀州那边,救了好多人呢!真是救苦救难!”

这样的议论,开始在村妇们洗衣做饭的闲聊中出现,在田间地头歇息的老农口中传播。连王家村乡勇中,一些新招募的、家里本就艰难的少年,休沐回家时听父母说起,眼神里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好奇和一丝…向往。毕竟,在这饥寒交迫、官府赋税沉重、豪强盘剥的寒冬里,那免费的“符水”和救命的薄粥,是绝望中伸出的一根稻草,是黑暗里透出的一线微光。

“康哥,”一次操练间隙,王栓趁着给王康递水的机会,压低声音,小脸上带着一丝忧虑,“村里…还有队里几个新来的小子,都在偷偷议论那个‘太平道’…说那些道人怎么怎么好…要不要管管?”

王康接过水碗的手顿了一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他沉默地喝了几口水,冰冷的液体滑入喉咙,却压不住心头骤然涌起的寒意与警惕。终于…还是来了!黄巾之乱的前兆!那场将彻底点燃汉末乱世的滔天烈焰,其星星之火,已借着这酷寒与绝望,悄然蔓延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他放下水碗,目光扫过正在休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的少年们。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符水”、“施粥”、“大贤良师”这些字眼,还是隐约飘入耳中。一些新兵的脸上,确实带着几分未经掩饰的感激和好奇。

王康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得肺叶生疼。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场中一块稍高的石碾上。他并未立刻说话,只是用那双沉静却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眼睛,缓缓扫视全场。喧闹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他们的县尉身上。

“都听着!”王康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冰凌碎裂,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自今日起,军中严禁议论‘太平道’!违令者,以扰乱军心论处!轻则鞭笞,重则逐出队伍!”

命令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场中刚刚升起的议论热度。少年们面面相觑,尤其是那些新兵,脸上露出不解和些许畏惧。连王固、李敢等老队员也有些愕然。

王康没有解释,也无需解释。他冷冷地丢下一句:“继续操练!”便跳下石碾,转身走向自己的茅屋,背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硬。

回到屋内,炉火依旧温暖。王康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飘洒的细雪。

**符水?治病?**

王康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带着深深的嘲讽。那不过是些心理暗示加可能掺了点镇定草药(甚至就是香灰)的玩意儿!骗术!**裸的骗术!利用百姓的无知和绝望,用虚幻的希望来笼络人心!

**施粥?活命?**

这一点,却像一根刺,扎得他心头隐隐作痛,又带着一种沉重的无力感。这…是真的!在这天寒地冻、官府视若无睹、豪强只顾盘剥的年月里,是这些“装神弄鬼”的道人,在真正地给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一口活命的吃食!哪怕只是稀薄的粥水,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粮!

比起那些高高在上、只会催逼赋税、视百姓如草芥的汉廷官吏,比起那些囤积居奇、恨不得榨干穷人骨髓的世家豪强,这些披着道袍、散着符水、施着薄粥的“骗子”,反而在做着最“仁义”的事情!他们给了绝望的人一丝虚幻的慰藉,更给了濒死的人一口续命的粮食!

多么讽刺!多么可悲!又多么…真实!

一股强烈的愤怒与无力感在王康胸中交织冲撞。他愤怒于太平道利用信仰裹挟民众、即将掀起滔天血浪的野心!他无力于这腐朽透顶的汉廷,竟真的不如一群“神棍”更能给底层百姓带来一丝微末的“希望”!

“火…要烧起来了…”王康望着窗外越下越密的雪,喃喃自语。他知道,太平道施符水、行善举,绝非出于慈悲。这是在撒网,在聚拢人心,在积蓄那足以颠覆天下的狂暴力量!那声震天下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恐怕已在无数绝望的胸膛里酝酿、发酵!

王家村这点力量,在这即将到来的洪流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他必须像防备最凶恶的敌人一样,防备这看似“良善”的渗透!军中禁令,是第一步!他绝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这支力量,被这裹着蜜糖的毒药侵蚀分毫!

“康哥!”门外传来王祢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王续他们回来了!还带着…典大哥的家人!”

王康猛地回神,眼中复杂的情绪瞬间被惊喜取代!他立刻拉开门,寒风裹着雪花扑面而来。只见村口方向,王续带着十名风尘仆仆的少年,护着一辆简陋却厚实包裹着防寒毡布的骡车,正缓缓驶入村中。

骡车停下,车帘掀开。一个穿着厚实但洗得发白的棉袄、面容带着长途跋涉疲惫却难掩清秀之色的妇人,抱着一个裹在厚厚棉被里、只露出半张小脸、正怯生生张望的男童,在王续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下了车。那男童约莫三四岁,虎头虎脑,眉眼间依稀有几分典韦的影子。

“婆娘!满儿!”一声炸雷般的、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和颤抖的吼声,从王康身后响起!典韦那铁塔般的身影如同旋风般冲了过去,一把将妻儿紧紧搂入怀中!古铜色的、布满伤疤的脸上,此刻竟滚落两行浑浊的热泪!那凶神般的汉子,此刻抱着失而复得的至亲,哭得像个孩子。

妇人伏在典韦宽阔的胸膛上,无声地抽泣。小典满被父亲浓密的胡须扎得咯咯直笑,伸出小手去抓典韦的脸。

风雪依旧,炉火温暖。亲人团聚的泪水与欢笑,暂时驱散了茅屋里的沉重。王康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乱世之中,能护住身边人的一份团圆,或许就是他此刻战斗的全部意义。

然而,当他目光无意间扫过村口方向,看到两个穿着不起眼的灰色厚袄、挎着布包、正与村口几个老妇低声交谈的身影时,那笑容瞬间凝固在嘴角。虽然看不清面容,但那身影,那姿态…像极了之前王栓描述的“太平道”道人!他们竟已如此靠近王家村!

一股更深的寒意,比外面的风雪更甚,悄然爬上王康的脊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