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124章 三辅疮痍

汉末三国路 第124章 三辅疮痍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四月廿三,左冯翊,频阳(今陕西富平)境内。

暮春的风掠过渭北台塬,卷起的不是柳絮花香,而是呛人的烟尘与隐约的焦糊气息。王康麾下四万朔方精锐(步骑战辅),深青色的军服与皮甲上已蒙上厚厚的征尘,正沿着残破的官道向西挺进。黑风马上,王康玄甲猩氅,目光沉凝地扫视着这片曾经富庶的京畿之地。触目所及,满目疮痍。

曾经阡陌纵横的沃野,如今杂草丛生,大片田地荒芜板结。仅存的麦苗稀稀拉拉,蔫黄矮小,显然疏于照料。散落的村落,十室九空,残垣断壁间焦黑的木梁无声诉说着兵火的暴虐。偶见几缕炊烟升起,也显得那么微弱而胆怯。官道两旁,沟壑之中,不时可见散落的白骨,在暮春的阳光下泛着森然的光。几只野狗在远处逡巡,警惕而贪婪地注视着行军的队伍。

“报——将军!”一骑游骑营斥候自前方飞驰而来,声音带着压抑的悲愤,“前方十里,槐里亭!聚集流民数千!皆自凉州安定、汉阳郡逃难而来!饥馁困顿,死者枕藉!更有小股乱兵散匪混杂其间,抢夺妇孺口粮,状极惨烈!”

王康眉头紧锁:“传令!骁骑营赵云部前出警戒,驱散乱兵散匪!中军加速前进!辅兵营吕岱,立刻组织医工、分拨随身携带应急干粮(炒粟、肉干),准备施救!”

“诺!”

当朔方大军抵达槐里亭时,饶是见惯了塞外苦寒与沙场血腥的将士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所谓的“亭”,早已化为一片废墟。断墙残壁间,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数千形容枯槁的流民,如同密密麻麻的蝼蚁,蜷缩在尘土中。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蔽体的破布难以遮掩嶙峋的肋骨和深陷的眼窝。老人倚着断壁,眼神空洞,只有胸腔微弱的起伏证明他们还活着。母亲抱着饿得连哭都无力出声的婴儿,木然地拍打着。更多的孩童,瘦骨伶仃,肚腹却因长期食用草根树皮而鼓胀如球,茫然地看着这支突兀出现的、甲胄鲜明的军队。

空气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汗馊、屎尿、伤口溃烂的恶臭,以及死亡的气息。几处临时挖掘的浅坑里,胡乱堆叠着新死的尸体,蝇虫嗡嗡乱飞。一群面黄肌瘦、眼神却带着野兽般凶光的溃兵,正挥舞着锈蚀的刀枪,从一个老妇怀中抢夺半块黑乎乎的麸饼。老妇死死抱着,发出绝望的呜咽。

“住手!”赵云一声清叱,如同惊雷!数十骁骑精骑如旋风般冲至,雪亮的骑矛瞬间将那几个溃兵逼退。溃兵见大军压境,发一声喊,丢下老妇,仓惶钻入流民群中消失不见。

“将军!水…给口水吧…”一个嘴唇干裂出血的少年,挣扎着爬到王康马前,伸出枯枝般的手。

“娘…娘不动了…”旁边一个小女孩,摇晃着身边一具早已僵硬的妇人尸体,声音嘶哑。

王康翻身下马,面色铁青。他俯身,解下自己的水囊,塞到少年手中。目光扫过这片人间地狱,胸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与悲悯。这就是三辅!这就是煌煌大汉京畿之地的现状!

“辅兵营!立刻行动!”吕岱早已按捺不住,嘶声吼道,“医工队!救治病患伤者!辎重队!支大锅!熬粥!先紧着妇孺老人!执法队!维持秩序!敢有哄抢者,鞭二十!”

深褐皮甲的辅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支起大锅,点燃柴火,从随军粮车上卸下粟米倒入沸腾的水中。医工们穿梭于人群中,为病患包扎溃烂的伤口,分发有限的草药。仓曹吏员在军士护卫下,开始按人头分发炒粟和肉干。秩序在皮鞭的威慑和食物的诱惑下,艰难地建立起来。

“老人家,从何处来?”王康扶起一位气息奄奄的老者,陈宫在一旁通译。

老者浑浊的眼中淌下泪水,用浓重的凉州口音断断续续道:“汉…汉阳…冀县…傅…傅青天(傅燮)战死了…韩遂…马腾的兵…烧杀抢掠…儿子媳妇…都死了…只剩…只剩我这把老骨头…带着小孙子…逃…逃出来…”他颤抖的手指,指向不远处一个被辅兵喂粥的小男孩。

“朝廷…朝廷的兵呢?”王康沉声问。

“兵?”老者脸上露出刻骨的恐惧和怨毒,“耿刺史的兵…败了…跑得比谁都快…抢…抢自己人…比贼还狠…皇甫将军…听说在美阳…离得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类似的哭诉,不断从流民口中传来。陇西、安定、北地、汉阳…一个个曾经繁庶的郡县名字,此刻只代表着毁灭与逃亡。韩遂、王国叛军的凶残,地方溃兵和趁乱而起的土匪的劫掠,官府赈济的彻底瘫痪,如同三座大山,将三辅与凉州东部的百姓推入了无底深渊。流民的数量,远超王康等人之前的估计,仅在左冯翊境内,目力所及,便不下数万之众,更遑论整个三辅!

“程公,”王康看向身旁面色同样凝重的程昱,声音低沉,“所见,比所闻更惨烈十倍。迁徙之策,刻不容缓!”

程昱重重点头,眼中是悲悯,更是冰冷的决断:“将军,此非一地之殇,乃三辅凉州之缩影!流民数十万计,朝廷无力,官府无能!唯我朔方,可予其生路!当立刻施行!”

王康不再犹豫,翻身上马,目光如炬扫过在粥棚热气中暂时获得一丝生机的流民,声音借助铜皮喇叭,响彻废墟:

“朔方、五原父老乡亲们!吾乃天子亲封平西中郎将、朔方度辽将军王康!奉旨讨贼,亦为安民!”

他的声音带着塞北风霜淬炼出的沉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流民的注意,连哭泣声都小了许多。

“尔等遭此大难,背井离乡,颠沛流离,非尔等之过,乃国乱贼凶之罪!朝廷心系黎庶,然力有未逮!本将奉旨平叛,见此惨状,痛彻心扉!”

他话锋一转,指向东方:

“然天无绝人之路!吾治下朔方、五原两郡,地处河套,沃野千里,黄河滋养!去岁大破鲜卑,拓土安民,城垣坚固,仓廪渐丰!今为解尔等倒悬之苦,奉朝廷抚民之旨,特颁《招抚迁徙令》!”

陈宫适时高举早已备好的简牍告示,数名嗓门洪亮的军吏齐声宣读,声震四野:

“凡愿迁入朔方、五原之汉民流户:”

“一、授田!每丁壮授上好水浇田二十亩!荒地开垦,三年内不纳田赋!”

“二、贷种!由官府贷予粟、麦良种各一石!”

“三、贷牛!三户共贷健牛一头,分年偿还!”

“四、贷具!贷予铁犁铧、锄头、镰刀等农具!”

“五、安家!官府协助搭建屋舍,分发过冬口粮、盐巴!”

“六、免赋!新迁之户,免田赋、口赋三年!三年后,赋税同朔方旧民!”

“七、编户!即刻登记造册,入汉民户籍,受官府保护,子弟可免费入蒙学!”

“随军登记,即刻启程!吾朔方健儿,沿途护送,保尔平安!此乃朝廷恩典,亦是本将恤民之心!愿求生路者,速来登记——!”

告示宣读完毕,整个槐里亭废墟陷入一片死寂。流民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些军吏,看着高头大马上那位威严的将军。授田?贷牛种?免赋三年?编户齐民?这…这简直是梦中都不敢想的事情!比起在这片废墟里等死,或者被下一波乱兵土匪杀死,朔方,仿佛成了绝望深渊中唯一透下的天光!

短暂的死寂后,是山崩海啸般的哭嚎与涌动!

“将军!将军大恩大德啊!”

“我去!我去朔方!给我登记!”

“官爷!官爷!这里!我们一家五口!全去!”

“娃他爹!快!快背娘过来!我们有活路了!”

人群如同开闸的洪水,疯狂涌向辅兵营设立的临时登记点。负责登记的户曹吏员和辅兵们瞬间被淹没。吕岱急令执法队持矛维持秩序,声嘶力竭地喊着:“排队!排队!妇孺老人优先登记!哄挤者取消资格!”场面一度混乱至极。

王康看着这求生的人潮,心中五味杂陈。悲悯于百姓的苦难,庆幸于程昱之策的及时,更感肩上担子之重。他沉声对程昱和陈宫道:“此景,恐为常态。传令后续各部,凡遇流民聚集处,就地设立登记点,分发应急口粮,宣讲《招抚令》!着工曹吏员随军,绘制迁徙路线图,规划沿途水源、临时宿营地!着户曹加派精干吏员,星夜赶来!迁徙之民,务必妥善组织,分队列行进,严防踩踏疫病!此数万乃至十数万生灵之托,重于泰山!”

“诺!”程昱、陈宫肃然领命。

深青色的洪流继续西进,身后,槐里亭的废墟上,数千流民在朔方辅兵的引导下,开始汇聚成一条新的、充满希望与忐忑的迁徙长龙,蜿蜒指向东方河套的方向。而在前方,左冯翊、京兆尹的广袤土地上,同样的疮痍,同样的流离,同样的招抚与迁徙,才刚刚开始。王康勒马回望,那滚滚的烟尘,不仅是行军的痕迹,更是无数绝望生命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西征之路,平叛的刀锋尚未染血,一场拯救与重建的大幕,已然在破碎的三辅大地上轰然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