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三国路 > 第31章 根基渐固

汉末三国路 第31章 根基渐固

作者:长乐墨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5:35

公元182年,光和五年三月廿三。

西别部大营的建设已进入第七天。深阔的壕沟如同盘踞的巨蟒,将整个营区牢牢圈定。丈五高的原木营栅沿着夯实的土垒基墙巍然耸立,尖利的顶端在春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四角的望楼骨架已然搭起,匠作营的木匠们正攀附其上,叮叮当当地加固着横梁。营区内,成排的兵舍已初具雏形,夯土为基,木柱为骨,顶上铺着厚实的茅草。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料、泥土和汗水的混合气息,号子声、伐木声、夯土声交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喧嚣。

王康站在初具规模的中军大帐地基上,环视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营盘初立,虽尚显粗糙,但那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感已扑面而来。他心中那份因急剧扩张带来的压力,被眼前这实实在在的根基稍稍抚平。

“报——司马!”一名亲卫什的士卒快步跑来,“村东方向,有大车队驶来!打的是卫家的旗号!”

“卫家?”王康精神一振。这位眼光毒辣的豪强家主,在关键时刻的支援总是如此及时。他立刻带着典韦、王祢等人迎向营门。

果然,一支由十余辆大车组成的车队,在卫家护卫的簇拥下,缓缓停在了正在修建的营门外。领头的正是卫家管事卫平。他利落地翻身下马,对着王康恭敬行礼:“王司马!恭喜营盘初立,根基始固!我家家主闻听司马荣升别部司马,特命在下送来薄礼,以壮军威!”

卫平一挥手,身后的车队掀开了防雨的油布。三辆车上,是码放整齐、散发着皮革特有气味的优质生牛皮!三辆车上,是乌沉沉、分量十足的精铁锭!三辆车上,则是堆得冒尖的粟米麻袋!更让王康和周围围观的士卒、工匠们眼睛发亮的是最后两辆车——上面满载着处理过的硕大牛角和坚韧的牛筋!

“卫管事,这…”王康看着这远超预期的厚礼,心中感动。三车牛皮、三车精铁、三车粮草已是雪中送炭,那两车牛角牛筋,更是打造强弓硬弩的核心材料,价值不菲!“卫公厚恩,王康铭记于心!请代我转达谢意,待营盘稍定,必亲往拜谢!”

“司马客气!”卫平笑容满面,“家主常说,司马乃当世英杰,卫家能与司马结缘,是卫家的福分。些许物资,能助司马练就强军,保境安民,便是卫家最大的心愿了。家主还说,待大营落成,他定亲自前来道贺!”

卫家的车队刚被王祢指挥辎重营的人引向临时划定的库区卸货,村口方向又传来喧哗。这一次,来的不是豪强车队,而是王家村及周边几个村庄的乡亲代表,还有闻风而来的几个本地小豪强、富户。

他们赶着牛车、驴车,车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犒军”之物。成笼的活鸡活鸭咯咯嘎嘎地叫着;几头肥猪被捆了蹄子,哼哼唧唧;甚至还有两头温顺的母牛和几只山羊!此外,还有成匹的粗布、细麻布,以及一些腌菜、干果等吃食。东西虽然比不上卫家的豪阔,却透着一股浓浓的乡情和朴实的支持。

“王司马!恭喜恭喜啊!”

“一点心意,给将士们添个菜!”

“咱们这十里八乡,可都指着司马您护着呢!”

“这鸡鸭养着能下蛋,牛羊挤奶补身子!”

乡亲们七嘴八舌,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和敬畏。王康心中暖流涌动,对着众人郑重抱拳:“多谢各位父老乡亲厚爱!王康在此立誓,必练好强兵,护得一方安宁!不负乡亲所托!”

他转头对王祢吩咐道:“祢弟,乡亲们的心意,收下!活禽牲畜,立刻安排人手,在营区西侧靠近溪流的地方,圈出地方建牲口棚,好生喂养起来!这些鸡鸭能下蛋,牛羊能挤奶,是长久的肉蛋来源,不可轻动!布匹收入库中,我另有安排。其他吃食,分发给各营,改善伙食!”

“是!司马!”王祢立刻应下,眼中也闪着光。这些活物,在精打细算的他看来,可比一次性宰杀吃掉有价值多了。

待送走热情的乡亲,王康的目光投向正在营区外围空地上,由高顺亲自督训的新编战兵一曲。四百余人排成略显生疏的队列,在高顺冰冷如铁的目光和厉声呵斥下,反复进行着枯燥的持矛、突刺、收矛的动作。汗水浸透了他们单薄的衣衫,喘息声清晰可闻。

“赵平!”王康唤道。

“在!司马!”正在一旁指导本屯弓手基础动作的赵平立刻跑来。

“你第三屯的弓手,练得如何了?”

“回司马,基础开弓、瞄准已教授,但实射次数太少,准头还差得远。新制的弓还需时间驯顺,箭矢也耗不起。”

“嗯。”王康点头,指着远处莽莽苍苍的山林,“光练死靶子不行。带你的弓手什(已扩充),再挑二十名臂力尚可的新兵,带上猎弓、竹箭(节省铁簇),进山打猎去!就当是练习射术、辨识地形、熟悉山林。记住,安全第一,收获第二!打到的猎物,皮毛归匠作营硝制,肉食带回犒军!就当给你们加练了。”

赵平眼睛一亮,这可比枯燥的站姿开弓有意思多了!“遵命!谢司马!”他兴奋地抱拳,立刻跑去点选人手。

安排完狩猎,王康带着典韦和王祢,走向营区另一侧烟火升腾、叮当作响的地方——匠作营的临时工坊区。

这里比营建区更显繁忙。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炉子烧得通红,铁匠们在张砺的指挥下,正挥汗如雨地抡锤锻打。新得的精铁锭被烧红、锻打、淬火,逐渐变成刀条、矛尖的雏形。火星四溅,热浪逼人。

皮匠们则在另一片区域,处理着堆积如山的牛皮(包括卫家新送的和之前缴获的)。刮刀剔除残余的脂肪和碎肉,硝水池里浸泡着半成品,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石和皮革气味。几个手艺最精的皮匠,正在张砺的指导下,按照王康设计的图样,将处理好的硬皮切割成特定形状,用坚韧的皮绳将嵌有薄铁片的甲片串联、叠加,制作着结构更复杂、防护力更强的皮札甲部件。

木匠们也没闲着,赶制着长矛杆、弓胎、营建工具甚至兵舍的门窗。

“司马!”张砺见王康到来,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煤灰,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卫家送来的精铁和牛皮真是及时雨啊!有了这些,属下敢保证,一月之内,至少能再打造出横刀百柄、三棱破甲锥矛头两百枚!皮札甲也能完成百副以上!那牛角牛筋更是宝贝,弓匠们已经开始挑选处理,准备制作一批真正的一石五甚至二石强弓了!”

王康仔细查看了几件半成品,尤其是皮甲的叠札结构和铁片镶嵌的牢固度,满意地点点头:“张营正辛苦!质量是第一位的,宁可慢些,也要坚固耐用。新兵们的甲胄缺口还很大,拜托了!”

“司马放心!张砺明白!”张砺郑重应道。

离开喧嚣的匠作营,王康又转向王祢管理的辎重营临时库区和新建的牲口棚。

库区由精锐的虎贲屯士卒看守,新入库的粟米、精铁、布匹、牛角牛筋等物资分门别类,堆放整齐,王祢正带着几名文书仔细登记造册。

新建的牲口棚虽然简陋,却足够宽敞通风。几头猪在泥坑里打滚,鸡鸭在围栏里啄食撒落的谷粒,两头母牛和几只山羊被拴在木桩上,悠闲地反刍着草料。几个半大少年(辎重营的新兵)正忙着添加清水和草料。

“祢弟,这些活物是宝贝,务必精心照料。挤出的羊奶、牛奶,优先供应伤病营和典韦大哥的亲卫什、虎贲屯这些耗力大的。”王康叮嘱道,“蛋也要定时收集。”

“明白,司马!已安排专人负责,每日记录产蛋、产奶情况。”王祢一丝不苟地回答。

最后,王康的目光落在了那堆积如山的布匹上。深青色的郡兵号衣虽然统一,但质地粗糙,且只有上衣。士卒们下身依旧是各式各样的裤子和草鞋、麻鞋,既不统一,也不利于行军作战。

“祢弟,从乡亲们送的布匹里,挑选厚实耐磨的麻布、葛布。再从村中或流民里,招募一批会针线的妇人。”王康指着布匹说道,“给全军制作统一的军裤和军靴!裤子就用深青色,与号衣配套。靴子要结实,鞋底多加几层布纳实,最好能衬些软皮,要耐磨、跟脚、护踝!样式…就按我稍后画给你的图样来。先紧着虎贲屯、亲卫什和斥候队做,然后是新编战兵。匠作营和辎重营的,可以稍缓。这是体面,也是战力!”

统一的下装和军靴!王祢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这不仅能提升军队的整齐度和士气,更能大大减少行军时的脚部损伤!“是!属下立刻去办!保证尽快让弟兄们穿上新衣新靴!”

夕阳西下,将西别部大营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辉。营建和训练的喧嚣渐渐平息,炊烟在各营区袅袅升起,空气中飘散着粟米粥和炖煮肉类的香气——赵平带队的弓手们运气不错,猎到了几头野猪和不少山鸡野兔,给全营加餐的承诺兑现了。

王康站在初具雏形的中军大帐前,看着眼前的一切:深壕木墙圈定的营盘,整齐排列的兵舍,叮当作响的匠作区,生机勃勃的牲口棚,以及营区空地上,结束了一天严苛训练,正排队领取加餐、脸上带着疲惫却更多是满足与希望的新兵们。高顺依旧如标枪般挺立在队列旁,目光扫过每一个领饭的士卒,无声地维持着纪律。典韦则捧着一个大陶碗,里面是王祢特意让人挤了加热的羊奶,正皱着眉头小口尝试着这“腥膻”的新鲜玩意儿。

卫家的厚礼、乡亲的犒劳、打猎的收获、军服军靴的计划、匠作营的忙碌…点点滴滴,如同涓涓细流,汇入这新生的营盘,滋养着这支初具规模的军队。

根基,正在这光和五年的春日里,一寸寸变得坚实。王康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烟火气息的空气,目光投向更远的、暮色渐浓的东方。他知道,平静的时日不会太久,但至少此刻,他的“西别部”,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