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羽在南疆驿馆遇刺的消息,如同又一记沉重的闷雷,在本就因山东地动而焦头烂额的京师上空炸响。
虽国难当前,救灾仍是头等大事,但藩王世子、尤其还是刚刚册封、代表朝廷与南疆关系新平衡的世子遇刺,其政治意义极其恶劣,瞬间在朝堂引发了不小的震荡。
皇帝司徒星竹在御书房接到八百里加急奏报时,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笔架乱颤:“放肆!岂有此理!竟敢对世子下手!查!给朕彻查!”
平南王司徒星河就在一旁商议救灾后续事宜,闻讯更是霍然起身,周身杀气凛冽,眼中寒芒如实质般射出,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好!好的很!本王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我司徒星河的儿子!”
清羽是他和林王妃唯一的嫡子,是他刚刚亲自定下的继承人!居然有人敢对他平南王府的世子动手,那肯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尽管朝廷人手因救灾而捉襟见肘,皇帝依旧以极强的力度下达了严查旨意。擢升大理寺少卿为钦差,专司侦办此案,言明务必揪出真凶,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同时,明面上加大了对南疆世子仪仗的护卫力量调派。
平南王亦压下滔天怒火,在皇帝默许下,动用了王府自身的力量。
数名精于追踪、审讯、江湖门道的心腹密探,带着平南王的雷霆之怒,悄无声息地离京,南下汇入调查洪流。
消息传开,安郡王司徒清玉第一时间入宫,在皇帝面前表现得忧心忡忡,痛斥刺客无法无天,恳请陛下严惩凶徒,言语间全是对弟弟的关切,姿态做得十足。
回到王府,却闭门不出,其郡王妃张氏更是小心翼翼,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郑侧妃得知消息时,先是震惊,随即涌起的却是巨大的不甘和恐慌。
她的清玉那么优秀,为什么世子之位偏偏给了那个病秧子?如今那病秧子遇刺,王爷会不会怀疑到她们母子头上?
她心急如焚,多次前往书房求见平南王,想打探消息,更想为自己和儿子辩解、表忠心。
然而,此刻的平南王既要协助皇帝处理地动灾后事宜,又要暗中调查南北两起刺杀案,更要担忧一双儿女的安危,千头万绪,焦灼万分,哪还有心思和时间去应付后宅妇人的那点心思?
他要么忙于公务彻夜不归,即便回府,也是直奔王妃正院,与林王妃商议要事。
在郑侧妃眼中,这便成了王爷彻底冷落她、眼中只有王妃和清羽的铁证。
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门外,她心中的不安、委屈、怨恨如同野草般疯狂滋生,只觉得自己与长子前途一片灰暗,几乎要将她逼疯。
这种极端情绪,也给了有心之人可趁之机,利用了她去对付清羽清漓,当然,此乃后话。
且说南疆那边,遇刺消息传回后,平南王与林王妃加派的人手还在路上,南疆小朝廷派出的接应精锐已然先一步赶到。
深入南疆势力范围后,清羽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后续行程,可谓是重兵护卫,铁桶一般,再未给宵小任何可乘之机。
沐芸夫人的调理也未曾中断,清羽虽受了惊吓,但在药物和精心照料下,并未引发严重的心疾,只是精神仍有些恹恹,对那夜的惊魂心有余悸。
京师,慈安宫。
皇帝深知太后对清羽的疼爱,加之山东地动已取消了太后筹备许久的千秋宴,心中正觉亏欠老娘,更怕清羽遇刺的消息会让她着急上火,影响凤体,便严令封锁消息,绝不许传入慈安宫。
然而,他的命令终究晚了一步。
就在他下令后不久,郑太后正与前来请安的昭阳大长公主说着话,忽见心腹嬷嬷脸色有异地进来,在昭阳大长公主耳边低语了几句。
昭阳大长公主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惊讶与担忧,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竟有此事?羽儿他……”
她话一出口,似乎意识到失言,连忙掩口,不安地看向太后。
郑太后何等精明,立刻察觉不对,心中猛地一沉,手中的白玉嵌珠护甲“哒”一声敲在紫檀小几上,目光锐利地扫向昭阳,又看向那嬷嬷:“出了何事?羽儿怎么了?说!”
皇帝恰在此时赶来慈安宫,本想亲自安抚(并封锁消息),一见殿内气氛和昭阳大长公主那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知大事不好,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昭阳大长公主连忙起身,一脸惶恐:“陛下……”
郑太后却已等不及,直接看向皇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皇帝!你来得正好!你让人瞒着我,不让我知晓,是不是我的羽儿出事了?!”
皇帝心中暗骂昭阳多事,面上却不得不强装镇定,上前温言安抚:“母后切勿多虑,没有的事。不过是路上遇到了几个不开眼的毛贼,侍卫们得力,连羽儿的油皮都没挨着就被收拾了。虚惊一场,虚惊一场而已。”
“果真?”太后将信将疑,紧紧盯着皇帝的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