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240章 凤隐于朝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第240章 凤隐于朝

作者:安小雅77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3:25

八月初,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早晚已带了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让这本该趋于平缓的朝局,再起微澜。

起因是一份由十三名御史联名上奏的折子,措辞激烈,直指女帝“新政扰民,苛待士绅”,尤其对近期在运河沿线加强军事布防一事大加抨击,称此为“重北轻南,动摇国本”,暗示皇帝有鸟尽弓藏、清算江南之心。

折子虽被司徒清漓留中不发,但内容却不胫而走,在朝野间引起不小震动,一些原本已被分化、态度有所缓和的中等世家,又开始观望起来。

御书房内,气氛有些凝滞。

岑子瑜刚刚汇报完江南几家绸缎商联合压价,抵制皇业司新式棉布的情况,眉头紧锁。

韦筱梦则因为一份关于地方官府阻挠小型纺机推广的报告,气得差点当场要去工部调蒸汽锤“理论”。

“陛下,此风不可长。”岑子瑜沉声道,“御史风闻奏事本是职责,但此次联名之人,多与江南世家有旧,分明是受人指使,意在搅乱视听,阻挠新政。”

司徒清漓揉了揉眉心,她何尝不知这是世家的反击?

军事上的布局触及了他们的敏感神经,经济上的分化拉拢又让他们感到了切肤之痛,狗急跳墙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这舆论与朝议的压力,确实需要妥善应对,否则刚刚稳定的北方局面也可能受到波及。

就在她思索对策之际,殿外传来内侍略显急促的通传:“太皇太后驾到——”

声音未落,一身绛紫色常服、头戴简单珠翠的太皇太后郑氏,已扶着贴身女官的手,步履平稳地走了进来。

她脸上带着惯常的、不谙世事的温和笑容,目光在御书房内扫过,最后落在司徒清漓身上。

“皇帝还在忙于政务?哀家是不是来得不巧了?”

司徒清漓立刻起身相迎,心中却是疑窦丛生。

这位皇祖母,自她登基以来,除了年节庆典等必要场合,几乎从不出慈安宫半步,更别说主动来御书房了。

她一直以为,这位靠着生育之功和运气登上高位的傻白甜祖母,经过二皇兄宫变一事,太上皇远走南疆后,早已心灰意冷,只想安度晚年,今日此举,实在反常。

“皇祖母言重了,您能来,孙女求之不得。”司徒清漓满脸堆笑,言语恳切,亲自搀扶她坐下,又命人赶紧看茶。

太皇太后接过茶盏,并未饮用,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状似无意地开口:“哀家近来在宫里闲来无事,宫里的丫头们也给哀家讲了许多关于外面的风言风语。说什么皇帝苛待江南士绅,欲行强干弱枝之策……真是荒谬。”

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岑子瑜和韦筱梦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连侍立一旁的黎川,气息都微不可察地凝滞了一瞬。

“不过是些宫外流传的无知妄言,劳皇祖母挂心,倒是孙女的不是了。”司徒清漓谨慎地回应。

太皇太后抬起眼,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朦胧笑意、显得与世无争的眸子,此刻却清亮得惊人,仿佛能穿透人心。

“妄言吗?哀家看,未必吧?哀家虽然久居深宫,但也知道些树大招风的道理。皇帝到底还是年轻,锐意进取是好事,但有些老树,盘根错节,根扎得深,想要撼动,光靠猛力却是不行的,得顺着根须的脉络慢慢来,必要时,还得先松松土。”

她语气平淡,像是在闲聊家常,但话里的意味却让司徒清漓心中剧震!

这哪里还是那个她印象中,除了礼佛便是逗弄鸟雀、对朝政一窍不通的傻白甜祖母?

太皇太后仿佛没看见她眼中的惊疑,继续慢悠悠地说道:

“说起来,宗人府的几位老王爷,还有礼部的张尚书,前几日入宫给哀家请安,也提起了这些事。皇帝也不要怪他们多嘴,他们啊,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担心,怕皇帝年轻气盛,被小人挑唆,坏了与江南士林的和气。毕竟自古以来,这天下,终究还是需要天下士人与皇家共治的嘛。”

她轻轻放下茶盏,发出清脆的磕碰声。

“不过哀家告诉他们,皇帝虽然年轻,但心智成熟,做事向来自有分寸。开拓美洲,引进新作物,推广新技术,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运河布防,更是为了保障漕运畅通,维护南北安定,何来‘重北轻南’之说?皇帝,你说对吧?”

清漓赶紧点头,言说祖母说的是。

太皇太后,似乎很满意清漓的态度,稍微点头,又继续说道,“所以,哀家跟他们说,让他们把心放回肚子里,别听风就是雨,这天下,皇帝治理得好好的,他们啊,只管安安分分享他们的清福便是。”

她三言两语,竟将宗室和老臣中最可能因此事生出波澜的力量,轻描淡写地安抚了下去!

司徒清漓看着她,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父皇的精于算计、平南王亲爹的隐忍野心、自己兄弟姐妹们个个身怀的“演技”……原来,根源在这里!

也是,一个能在陈皇后那般强势、几乎触摸到女帝宝座的人物眼皮底下,不仅安然存活,还顺利生下两个皇子并将他们都培养成才(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权倾一方的藩王)的女人,怎么可能是单纯靠运气上位的傻白甜?!

自己真是大意了!被这近二十年来她刻意营造的无能表象所迷惑,完全忽略了这只一直蛰伏在宫闱深处的凤凰!

二皇兄宫变,太上皇被迫离开,恐怕不是她毫无察觉,而是安逸太久,一时疏忽了,或者……是那场变故让她痛定思痛,决定不再隐藏?

那么,她此刻出手相助,目的何在?

司徒清漓迅速冷静下来。在她记忆中,这位祖母虽自她五岁起便开始抚养自己,但感情却并不深厚。

现在想来,很可能是自己当年自以为是的的刻意藏拙,全部都落在她的眼里,惹了她不喜,二来,自己当年也没有刻意去讨好她。

反倒是清羽,因为远离父母,身体也不好,对太皇太后这个祖母颇为依赖,所以太皇太后对清羽倒是是真心疼爱。

所以,清漓不信,太皇太后此刻会无缘无故对她示好。

“皇祖母深明大义,孙女感激不尽。”司徒清漓语气真诚了几分,带着试探,“只是如今朝局纷扰,孙女年轻识浅,还需皇祖母时时提点。”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仿佛在说“你明白就好”。

她挥了挥手,示意岑子瑜等人退下。

待到御书房内只剩祖孙二人(黎川如影子般隐在暗处),她才缓缓开口,语气不再是之前的温和,而是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通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清漓,你是个聪明孩子,比你父王……更懂得审时度势,也更坚韧。”

自清漓登基后,这是她第一次直呼其名,“哀家这些年,看似不理世事,但眼睛还没瞎。上次宫变,是哀家过了二十年太平日子,疏忽了,差点酿成大祸,也让你皇伯父……不得不远走他乡。”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色,随即被坚定取代:“你登基以来,表面上对哀家礼敬有加,但哀家感觉得到,那只是规矩,而非真心。哀家老了,不求别的,只求一个安稳。但这安稳,不能只靠你的施舍和表面的尊重。哀家需要的是,如同你皇伯父对哀家那般,发自内心的倚重和……忌惮。”

她说得如此直白,让司徒清漓心头再震。

这才是真正的条件——展现力量,换取真正的话语权和安全感。

“皇祖母需要孙女如何做?”司徒清漓直接问道。

太皇太后看着她,语气缓和下来:“哀家知道你不喜人干涉你的婚事,哀家也并非要强行指定人选。但是,清漓,皇帝不仅是天下的君主,也是宗室的族长。你一日不立皇夫,不诞下子嗣,这朝堂上下,宗室内外,人心便一日不稳。与哀家交好的那些老臣宗亲,他们最在意的便是此事。”

她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你需要给哀家,也是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时间。哀家允许你用自己的方式去考察、去选择,但必须有一个章程,一个让所有人看得到的进程。这,便是你对哀家,对宗室,展现的‘尊重’。”

司徒清漓瞬间明了。

太皇太后并非真的要操控她的婚姻,而是要以“督促帝嗣”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巩固她自己在宗室和老臣中的地位,同时向自己展示其影响力,确保她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

这是一场交易,用她对皇夫问题的“让步”,换取太皇太后在稳定内部、对抗世家问题上提供的助力。

沉默片刻,司徒清漓抬起头,迎上太皇太后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孙儿明白了。立皇夫关乎国本,孙儿会慎重考虑,并尽快……给出一个章程。”

太皇太后脸上露出了真正的、带着一丝满意的笑容,她伸手轻轻拍了拍司徒清漓的手背,动作带着长辈的慈和,却又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好孩子。前朝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做,宗室和老臣这边,有哀家替你看着。”

她起身,依旧是那副温和无害的模样,在女官的搀扶下缓缓离去。

司徒清漓独自站在御书房中,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情复杂。

她万万没想到,在这场与世家的博弈中,第一个跳出来给予她关键支持的,竟是这个她一直忽略的祖母。

这位隐藏至深的太皇太后,手腕、心机、对时机的把握,都远超她的想象。

“黎川。”

“臣在。”

“重新评估慈安宫的一切………”

司徒清漓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还有,查查当年陈皇后时期,太皇太后……是如何‘安然无恙’的。”

“是。”

窗外,秋意渐浓。

司徒清漓知道,朝堂上的棋局,因为这位“意外”盟友的入场,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有趣了。

她拿起朱笔,在那份御史联名的奏章副本上,轻轻画了一个叉。

内部的阵脚,暂时稳住了。

接下来,该集中精力,应对外部的风浪了。

而皇夫的问题……她揉了揉太阳穴,看来,是不能再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