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06章 蓝图初绘 破立之间

在外界各种猜测、担忧、期盼的目光聚焦下,镇国郡主那扇象征着盐改核心决策的大门,终于对内部核心成员彻底敞开。

清漓召集了以韦筱梦、岑伟钧、黄滢滢、陈世杰为首,以及另外几位在农事、工建方面表现出色的年轻属官,开始了连续数日的闭门会议,正式商讨盐改的具体章程。

议事厅内,气氛严肃而专注。巨大的南疆地图铺在长桌上,上面特意标注了东西盐场以及崖州盐场的位置、大致产量和主要官吏信息。

清漓端坐主位,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心中稍定。这些都是她未来班底的雏形,今日之议,既是定策,也是锤炼。

“诸位,”清漓清冷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父王王令已下,外界目光皆汇聚于此。盐改成败,关乎南疆未来财政,亦关乎我等前程。今日起,需摒弃杂念,群策群力,将章程细化,务求稳妥可行。首要之事,便是技术革新。”

她伸出纤长的手指,点在地图上东场的位置:“我南疆制盐,沿用古法,淋卤煎盐。此法极耗柴薪,成本高昂,且灶户终日守候灶台,苦不堪言。然,我查阅古籍并派人北上考察,如今中原乃至北方沿海,晒盐之法早已普及,效率倍增,成本大降。”

岑伟钧接口道:“郡主所言极是。据下官了解,晒盐法无需煎煮,全凭日光风力蒸发海水成盐,省却了燃料之费,确是良法。只是……我南疆气候虽热,但雨季分明,空气湿度较北方为大,蒸发速度或有不及,恐影响产量和稳定性。”

“说得好。”清漓赞许地看了岑伟钧一眼,这正是关键所在,“所以,技术革新之首,在于因地制宜改进晒盐法。需选择地势开阔、日照充足、风力强劲之处,修建梯级盐田,精细控制海水流动与蒸发节奏。而此法成败之关键一环,在于……”

她目光转向坐在角落,正努力摆出一副严肃模样却难掩好奇的唐婉茹:“在于精准预判天气。晴日当空,便是晒盐佳期;阴雨连绵,则需提前防范,保护盐田。婉茹。”

唐婉茹一个激灵,立刻挺直腰板:“郡主!我在!”

清漓神色郑重:“此事,我便全权托付于你。你师从蜀王太妃,精通星象历法,观测天象变化乃你所长。自即日起,你需带领人手,建立天气观测记录,力求提前数日预知阴晴风雨。此乃晒盐法推行之基石,责任重大,你可能胜任?”

感受到清漓话语中的信任和期待,唐婉茹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脸蛋激动得通红,猛地站起来,声音都带着颤儿:“能!郡主放心!婉茹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有负郡主所托!我……我今晚就把师门带来的观星仪器都搬出来!一定把每天的天气都算得准准的!”

她这副恨不得立刻冲出去观星的架势,冲淡了议事厅内些许严肃的气氛,众人都忍不住露出善意的微笑。

清漓也莞尔道:“好,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所需人手、物资,直接向伟钧申报,一律优先保障。”

接下来的日子,唐婉茹果然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她不仅将那些精巧又神秘的观星仪器擦拭得锃亮,每晚雷打不动地守在观测点,记录星象变化、云层走向、风力湿度,还逼着清漓给她找来了南疆各地数十年的天气记录,埋头研究规律。

令人惊叹的是,她在这方面确实天赋异禀,不过旬日,她做出的短期天气预报便已精准得令人咋舌,何时放晴,何时转阴,甚至小雨大致何时开始,都能预测得**不离十。

清漓闻讯大喜,特以王府议政厅名义,颁发了一道嘉奖令,表彰唐婉茹“精研天象,勤勉王事,于盐改大计有奠基之功”,还赏下不少绫罗绸缎、精巧玩物。

这道嘉奖令可把唐婉茹高兴坏了,捧着那卷帛书看了又看,当晚就点了灯,吭哧吭哧地给蜀中的父亲、道观里的师傅和太妃娘娘、甚至还有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四师兄写了好几封长信,字里行间满是“郡主重用”、“重任在肩”、“嘉奖令在此”的炫耀之情,仿佛已经成了盐改首功之臣。

技术路径有了保障,清漓便让人着手推动在西场划出区域进行晒盐法试点。

然而,技术革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

陈世杰负责协调盐场人力,他提出忧虑:“郡主,晒盐法省却煎煮之苦,固然是好,但也意味着不再需要那么多灶户终日守在灶台前。虽可暂时安排他们进行盐田维护,但长久来看,若全面推行晒盐,富余出来的劳动力恐以千计。这些人如何安置?若处理不当,恐生事端。”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安静下来。这确实是个现实而棘手的问题。灶户世代以煮盐为生,别无长技,一旦失去这份工作,生计立刻成了问题。

清漓神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她环视众人,缓缓道:“此事,本郡主在决意推行技术革新之初,便已有所考量。为官者,不仅需知兴利,更需懂得除弊安民。富余劳力,并非负担,若引导得当,亦可成为新的财富。不过,具体方略,时机尚未完全成熟。今日,便算作对诸位的一个考较,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想一想,除了盐业本身,还有哪些路子,可以吸纳这些人力,为他们谋一条安稳的生路?”

她将问题抛了出去,意在锻炼下属的思维,也看看是否有她未曾想到的妙计。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有的提议兴修水利道路,有的说到开发山林种植经济作物,还有的建议扶持手工业……清漓仔细听着,不时点头,但并未立即表态,显然心中已有更成熟的规划,只是暂且按下不表。

技术层面的讨论暂告一段落,清漓将议题引向了更深水区——制度重构。

“技术革新,可降成本,提效率。然,若制度不变,利益格局依旧,则降低成本之利,未必能惠及百姓,反而可能肥了硕鼠蛀虫。”清漓的声音冷了几分,“故,第二要务,便是打破垄断,重构盐业管理体系。”

她拿起一枚代表盐运司的棋子,轻轻从地图上拿开:“旧有盐政机构,叠床架屋,冗员充斥,且与各大盐商利益勾连,效率低下,贪腐丛生。我意,废除盐运司及下属诸多冗杂机构,代之以全新的‘南疆盐务总局’,直属于王府统辖。”

她在纸上勾勒出新的架构:“总局之下,分设生产、运输、销售、稽查四司,权责清晰,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生产司负责盐田规划、技术推广、质量把控;运输司专管盐货调度、仓储物流;销售司掌管盐引……不,今后不再用‘盐引’。”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废除‘总商’制度,打破大盐商对销路的垄断。改‘盐引’为‘盐票’,化整为零,降低准入门槛。无论资本大小,只要符合条件,皆可申请盐票,按票购盐,自主销售。引入竞争,盐价自平。”

这套方案可谓石破天惊,直接动摇了延续百年的盐业利益根基。众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如此彻底的改革方案,仍是不禁吸了一口凉气。

韦筱梦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她虑事更为周全,立刻提出了现实的担忧:“郡主,此策若能成行,自是利国利民。只是……如今盐运司,以及各盐场、乃至缉私衙门的相关官吏,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千人。若尽数裁撤,这些官吏如何安置?其中虽有害群之马,亦不乏循规蹈矩、以此为生之人,若处置不当,恐引动荡。再者,那些大盐商,家资巨万,甚至富可敌国,关系网盘根错节。他们平日里无事还要生非,如今骤然被夺了饭碗,岂会甘心?若联合起来,或煽动闹事,或勾结外敌,其祸非小。”

韦筱梦的担忧正是许多人心中的疑虑,所有人都看向清漓。

清漓神色不变,唇角甚至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机构改革,非是简单裁撤。新建盐务总局及各司,同样需要大量人手。可令原盐务系统内所有官吏,一律参加考核,择优录用,按能力重新分配岗位。至于那些考核不通过、或是劣迹斑斑的无能之辈、贪腐之徒,罢黜便是,何须怜惜?难道我平南王府,还养不起一批清廉干练的新官吏?”

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近乎霸气的自信:“至于盐商?筱梦,你多虑了。历来揭竿而起、动摇国本的,都是活不下去的饥民,是失去土地,生计无着的农夫。你何曾见过,哪个富甲一方的商人,因为一桩生意做不成了,就舍得抛下万贯家财、娇妻美妾,去干那掉脑袋的造反勾当?商人逐利,天性使然。盐业之利被分薄,他们自然会去寻找新的利源。”

岑伟钧若有所思,接口道:“郡主高见。只是,如今天下承平,暴利行业皆有主。茶叶、丝织、香料、造船航海、外贸,哪一样不是被各家权贵、世家大族牢牢把持?饼只有这么大,我们引入小盐商分饼,被动了利益的大盐商,又去哪里找新的、足够大的饼来填补损失?”

“问得好。”清漓赞许地看了岑伟钧一眼,随即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韦筱梦身上,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饼不够分?那就把饼做大就好了。本郡主,自然已有章程。”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才缓缓说道,语气却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跃跃欲试:“筱梦,你们韦家的狼兵,是不是在南疆山林里休养得久了,筋骨都有些松散了?要不要……出来活动活动?顺便,发点小财?”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品出了清漓话中那非同寻常的意味,技术革新和制度重构,或许只是这场盐改风暴的前奏。

郡主的眼光,似乎已经投向了更遥远、更广阔,也必然伴随着刀光剑影的领域。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已悄然露出了它的獠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