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商场开业盛典的狂欢气氛,随着夜幕的降临与人群的逐渐散去,慢慢沉淀下来。
然而,这一日的喧嚣与忙乱,却如同被刻印在了特区崭新的石板路上,成为了南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表面上的顺风顺水之下,是无数细微处的手忙脚乱与有惊无险,共同构成了这座“未来之城”初生时的鲜活脉搏。
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忍俊不禁的,莫过于那几座不断循环运行的“自动步梯”。
它们如同钢铁与玻璃构成的奇异怪兽,安静而不知疲倦地吞吐着人流。
开业之初,绝大多数人只敢围在步梯口指指点点,好奇观望,真正敢迈步踏上去的,十不足一。
偶有胆大的年轻人或好奇心重的孩童,在家人的鼓励或自身的冲动下站了上去,随即便被那缓缓移动的台阶与逐渐升高的视野吓得惊呼连连。
有那穿着繁复裙装的少女,踏上步梯后重心不稳,吓得花容失色,紧紧抓住扶手不敢动弹,直到被同伴或好心的路人搀扶下来,仍自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引来周围一片善意的笑声。
清漓早有预见,在每部步梯上下口都安排了专人引导和协助,这才避免了更大的混乱。
几天下来,随着敢于尝试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口口相传的经验分享,乘坐自动步梯才渐渐从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变成了寻常的上下楼方式。
另一项让商场管理人员头疼不已的,便是层出不穷的“寻人启事”。
商场内新奇事物太多,莫说是孩童,便是许多大人也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父母们往往自己也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或独特的建筑结构所吸引,一个不留神,身边的孩子便不知钻到了哪个角落。
于是,商场内设的“广播处”几乎成了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请来自广信城西市的张富贵张老爷留意,您家公子张小宝正在一楼服务台等您,他身穿蓝色小褂……”
“寻一位约莫五岁,扎着两个小揪揪,名叫‘丫丫’的女童,听到广播请至 ……呃,请至最近的穿橙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处……”
“哪位客官丢失了一个绣着兰花的荷包,内有碎银若干,请到二楼失物招处认领……”
此类广播,在开业初期此起彼伏,几乎未曾间断。
幸而清漓高瞻远瞩,开业首日除了商场自身招募培训的安保人员外,还特意从王府卫队及地方驻军中抽调了部分人手,身着便衣或统一标识,分散在各处维持秩序、引导人流、协助寻人。
因反应迅速,措施得力,虽惊险频发,倒未曾发生真正无法找回孩童的重大事故,但这也足以让商场的安保团队和那些粗心父母们惊出一身冷汗。
相比之下,导购员们面临的则是“甜蜜的负担”。
商场太大,商品太新,布局太奇,几乎每一个进入商场的客人,都有无数问题要问。
“姑娘,这‘电灯’当真不用灯油?”
“小哥,去三楼的‘蜀香阁’怎么走最快?”
“这玻璃镜子怎地如此清晰?比我家铜镜强多了!”
“劳驾,这‘肥皂’如何使用?当真比胰子去污强?”
每一个身着统一制服、臂戴“导购”袖章的员工身边,几乎时刻都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客人。
他们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指引、推荐,一天下来,大部分导购员的嗓子都已沙哑不堪,随身携带的润喉药片成了最紧俏的物资。
但看着客人们恍然大悟或满意而归的表情,他们疲惫的脸上也难掩自豪。
人流量巨大,摩擦也在所难免。不同店铺的伙计为了争抢客源,在门口吆喝时难免言语冲撞;顾客因拥挤发生口角;甚至有人因好奇触摸自动步梯的履带而被轻微夹伤……各种小纠纷时有发生。
而最令人心惊的,则是电灯偶尔发生的故障。
由于技术尚处于早期应用阶段,稳定性有待提高,偶尔会有一两盏灯忽明忽暗,甚至短暂熄灭。
虽然维修队24小时待命,能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但每一次灯光闪烁,都会引起小范围内不明所以的客人的一阵骚动和恐慌,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安抚解释。
然而,这一切的忙乱与突发状况,都在清漓事先制定的详尽预案和培训下,被有效地控制和化解。
失物招领处堆满了各式各样被捡到的物品;维修队的工具包从未离身;服务台的记录本上写满了各种奇葩问题和处理结果……
这一切的“小问题”,非但没有击垮这座新生的商场,反而像一块块磨刀石,迅速打磨着这支年轻管理团队的应急能力和服务意识。
当夜幕彻底笼罩大地,商场在璀璨的电灯光芒中结束了一天的营业,初步统计的数据被迅速汇总,送到了仍在特区官署内坐镇的清漓手中。
看着报表上那串惊人的数字——开业首日客流量、总营业额、各品类商品销售排行、甚至自动步梯的累计乘坐人次—。连早已有心理准备的清漓,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