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07章 风声鹤唳 暗流汹涌

清漓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尤其是在自身羽翼未丰、对手盘根错节的当下。

与心腹们议定的那份堪称激进的盐改章程,被她牢牢锁在了议政厅最隐秘的档案柜中,并未急于公之于众。

此时的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在发动致命一击前,需要用足够的耐心去观察、迷惑,甚至麻痹她的猎物。

很快,一些经过精心筛选和模糊处理的消息,被有意无意地释放了出去。

核心意思只有一个:盐课改制,兹事体大,郡主决定采取稳妥渐进之策。

第一年,仅为小范围试点,且试点内容,仅限于技术革新,即推广晒盐法,以验证其于南疆之可行性。

至于制度重构、打破垄断等更深层次的改革,暂不涉及。

此消息一出,原本因王令而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南疆盐业利益圈,顿时出现了微妙的分化。

悬在头顶的利剑似乎暂时移开,许多人长长舒了一口气,尤其是那些依附于大盐商生存的中小盐商和盐务系统中的中下层官吏,觉得至少还有缓冲的时间。

然而,真正的巨头和嗅觉敏锐者,却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反而更加积极地活动起来,试图穿透这层迷雾,窥探郡主真实的意图。

---

广信王城,苏氏别院。

院落清雅,却难掩主人眉宇间的焦灼。苏婉清一身素净衣裙,坐在花厅中,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她的弟弟苏宁,则在一旁烦躁地踱步。

“姐,这都多少天了?礼送了一茬又一茬,连王府内务司总管的面子都用上了,可郡主那边,还是没一句准话!这小范围试点,到底怎么个试点?会不会动到我们西场?”苏宁年轻气盛,这几年的艰难让他格外敏感。

苏家世代经营西场盐业,虽不如掌控东场的潘家势大,但在西场也是根深蒂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苏父前几年意外亡故,留下苏婉清和苏宁这对年轻姐弟支撑家业。

旁人见他二人年少失怙,又守着西场这块产业,犹如稚子怀金过市,岂能不起觊觎之心?

这两年,明里暗里的打压、蚕食、构陷,让苏家姐弟疲于应付,举步维艰。

今年好不容易,苏婉清凭借过人的手腕和几分运气,搭上了王府内务司总管这条线,靠着及时足额的“孝敬”和乖巧懂事,才勉强稳住局面,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势力稍稍收敛。

还没等他们喘过气来,郡主主持盐改的消息便如晴天霹雳般砸下。

别人或许还抱观望态度,他们苏家却是惊弓之鸟。

郡主还在江南未归时,姐弟俩便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早早携带重礼来到广信王城打点,希望能在新政中寻得一线生机,至少,不要成为被首先开刀的对象。

“宁弟,稍安勿躁。”苏婉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保持着冷静,“郡主既然放出风声是技术试点,且是小范围,多半不会立刻动到根本。我们西场产量本就不及东场,技术也相对落后,或许……或许暂时还是安全的。”她这话,与其说是安慰弟弟,不如说是安慰自己。

“安全?”苏宁停下脚步,语气激动,“姐,那潘家势大,或许还能跟郡主掰掰手腕。我们苏家呢?万一郡主觉得西场好拿捏,拿我们开刀立威怎么办?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立刻就会扑上来把我们撕碎!内务司总管?在郡主面前,他敢为我们说句话吗?”

苏婉清沉默了,弟弟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绝对的权力和未知的改革面前,他们这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关系,脆弱得不堪一击。

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一片冰凉。礼是送出去了,可就像石沉大海,连点涟漪都没看到。

这位年轻的郡主,心思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沉难测。

“再等等看吧,”苏婉清最终只能无力地说道,“至少,我们现在知道,郡主暂时不会大动干戈。我们……我们还有时间想办法。”

与苏家的惶惶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场实际掌控者,潘家的态度。

广信王城,潘家大院。

这座宅邸占地广阔,亭台楼阁极尽奢华,与其说是商贾之家,不如说是王侯府邸。

此刻,潘家的家主潘均,正悠闲地坐在花厅的太师椅上,品着上等的雨前龙井。

他年约五旬,身材微胖,面容富态,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透着久经世故的锐利与倨傲。

潘家垄断东场盐业已历五代,势力盘根错节。

东场的生产、运输、销售,名义上归属王府,实则都由潘家一手把持。

更令人侧目的是,潘家还暗中涉及“洋务”,在这海禁未全开、朝廷对海外贸易管控严格的年代,能打通关节,将生意做到海上,其背后的人脉和能量,可想而知。

潘均自听到清漓主持盐改的风声起,便从潘家大本营莫阳县来到了广信王城。

他可不是来俯首听命、等候“整改”的,他是来坐镇,来看戏的。

“哼,黄毛丫头,口气倒是不小。”潘均抿了口茶,对身旁的心腹管家嗤笑道,“盐课改制?动我潘家的根基?她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王爷或许是宠她,由着她胡闹,但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这南疆上下,有多少人靠着我潘家吃饭?有多少官员收着我潘家的孝敬?她动得了吗?”

管家连忙赔笑:“老爷说的是,郡主年轻,不知深浅。这盐课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说改就能改的?光是东场这摊子,没了我们潘家,她玩得转吗?”

潘均得意地捋了捋短须:“所以啊,老夫就在这里看着。看看她这第一年的‘小范围技术试点’,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晒盐法?呵呵,想法是好的,可南疆这天气,是她想晒就能晒出盐来的?就算晒出来了,这盐怎么卖?渠道还在我潘家手里!她想绕开我们?门都没有!”

他早已放出话去,潘家世代以盐为业,盐就是潘家的命根子。谁敢砸潘家的饭碗,潘家就敢跟谁拼命!

这不仅是说给清漓听的,更是说给南疆所有观望势力听的,是在展示肌肉,稳定人心。

在潘均看来,清漓放出“技术试点”的风声,本身就是一种退缩和妥协。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郡主,最终会在他潘家这座大山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灰溜溜地收回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然而,接下来清漓的一系列举动,却让所有密切关注她的人,包括自信满满的潘均,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风声放出去之后,郡主府关于盐改的具体措施似乎就停滞了。

除了那个被郡主委以“观天”重任的唐婉茹,每天雷打不动地带着她那堆稀奇古怪的仪器记录天气,并且其预测越来越精准,引得不少人私下称奇之外,清漓本人,竟再未就盐改事宜发布任何明确的指令。

她的精力,似乎完全转移到了别处。

她连续数次召见了官营船厂的总负责人,询问船只建造、维修、以及远航能力,问得极其细致,甚至对某种能够抗风浪的新型海船图纸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她还秘密接见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相关官员,会谈内容无人知晓,但会谈后,市舶司内部明显加强了管理和巡查力度,一些以往睁只眼闭只眼的灰色地带被收紧,引得一些靠海吃饭的商人怨声载道,却又不敢明言。

更让人费解的是,清漓还频频出现在珠江南岸一片荒芜之地。那里有她的一处私产——几座造型古怪的窑炉。

据跟去的侍卫隐约透露,郡主是在那里进行什么“烧窑实验”,研究一种名为“水泥”的古怪东西。

郡主还兴致勃勃地对身边人说,这东西是用来“修路”的,还反复念叨什么“想要富,先修路”。

最令人浮想联翩的,是她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对前来汇报韦氏土司领地情况的韦筱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了一句:“筱梦,回去告诉你母亲,让你们家的狼兵把刀磨亮点,说不定很快就有机会活动活动筋骨,顺便……发点小财了。”

这些举动,与盐课改制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修路?造船?整顿市舶司?甚至动用狼兵?这些和降低盐价、改革盐政有什么关系?

潘均听到这些汇报,先是一愣,随即不屑地大笑:“果然是小孩子心性!三分钟热度!见盐改艰难,便转移目标,去玩什么修路、造船的过家家了!看来是被我潘家的声势吓住了,不敢硬碰硬了!哈哈,不足为虑,不足为虑!”

苏婉清姐弟听到这些消息,却是面面相觑,心中更加没底。

他们不相信那位能从王爷和皇帝手里拿到支持、行事每每出人意表的郡主,会如此轻易地放弃或转移目标。可她这些举动,究竟意欲何为?

广信王城的舆论场,也因此变得诡异起来。

有人认为郡主知难而退,转向更容易出政绩的领域(如基建);有人认为这是郡主的障眼法,背后必有深意;还有人则觉得郡主年轻,想法天马行空,做事全凭兴趣。

但无论如何,清漓按下了盐改的暂停键,转而捣鼓那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确实让原本紧绷的局势,呈现出一种暴风雨前的诡异平静。

只有极少数真正了解清漓性格和野心的人,才能从这平静的水面下,感受到那股正在悄然汇聚、指向未知远方的巨大暗流。

清漓,这位看似偏离了航道的掌舵者,她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盐场灶台,投向了更波澜壮阔的海洋,以及通往财富与权力的、尚未铺设的道路。

她正在为一场远比盐改更为宏大、也必然伴随更多血与火的博弈,默默地准备着筹码。

而盐课改制,或许仅仅是她宏大蓝图中的第一块,也是最不起眼的一块拼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