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皇上,你发配边疆的废物成仙了 > 第49章 举国上下军力出征

十万铁骑早已在王城外集结完毕,黑压压的一片,铁甲映着未亮的天色,泛着冷冽的寒光。

除了文武百官和王城各大世家的子弟们,更有无数家属早早赶来送行。

儿郎们皆跨战马,身披重甲,唯有帝皇李奕毅独乘一辆雕龙刻凤的玄黑马车,立于车辕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肃穆的军阵。

天色尚未破晓,寒风凛冽,却吹不散校场上冲天的肃杀之气。

家属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母,有强忍泪水的妻子,亦有懵懂却努力挺直腰板的幼子。

他们为即将远征的亲人整理着最后的行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不舍与决绝。

此情此景,让李奕毅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不禁想起了一首深埋于记忆中的唐诗——〈游子吟〉。

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蕴含着磅礴的内劲,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偌大的校场上空,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句落毕,短暂的寂静中只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许多军士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眶微微发热。

那些送行的母亲与妻子们,早已掩面无声垂泪。

然而,李奕毅并未停下。

他要让那些终日吟风弄月、自以为是的所谓读书人明白,什么才是真正贴合山河、撞击灵魂的诗句。

他再次开口,声音沉郁而铿锵,仿佛带着金戈铁马之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两首诗,一柔一刚,一诉离情,一写国殇,完美地契合了此刻的壮烈与悲怆。

场中许多即便是粗通文墨的武将,也不由得为之动容,更遑论那些心思细腻之人。

诗毕,李奕毅“铮”的一声拔出腰间天子剑,剑锋直指遥远的天际与魏国方向。

他站在马车之上,身姿挺拔如松,声音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所有人耳边:

“三军听朕号令,整装出发,不破魏国终不还!”

“喏!喏!喏!”

十万铁骑与御林军齐声应和,声浪如同实质的冲击波,震得王城的城墙似乎都在微微颤抖,冲天的士气几乎要撕裂黎明前的黑暗。

在这震耳欲聋的誓言中,是无数家属默默的擦拭眼泪,将所有的担忧与祈祷化作凝望的目光,送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随着他们年轻的皇帝奔赴那未卜的战场。

大军如黑色的洪流,开始缓缓移动。

王城之下,留下的是一位头戴帝冠、面色复杂的老皇帝李玄渊,和他身边永远微微躬着身子的赵公公。

他们站在冰冷的城墙之上,望着那浩浩荡荡、逐渐远去的旌旗与洪流。

李玄渊的脸上写满了落寞与艳羡,他喃喃自语:

“朕就是缺少了这股睥睨天下的霸气……若朕有老九一半的果决刚毅,何至于让朕的公主们去那苦寒之地委曲求和……”

赵公公低眉顺眼,不敢接话。

良久,李玄渊才收回目光,像是想起什么,问道:“今日,为何不见长平?”

赵公公连忙回禀:“回陛下,长平公主殿下天未亮便已出城,亲自率领她的商队前往南昭、大齐采购粮秣去了。”

李玄渊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得的慰藉:“不愧是朕最宠爱的皇女,深知社稷之重,懂得为她皇兄稳固后方。”

“陛下圣明。不止长平公主,沈家的商队也几乎倾巢而出,筹措军粮,说是要直接送往边境将士手中。”赵公公补充道。

“好,好!”李玄渊连连点头,“传旨给大司农,让他全力配合,妥善管理好新收的粮种,与通州的农业合作需加紧进行,引进的高产种子要尽快推广下去。”

“奴才遵旨。”

大军离去,原本喧嚣的王城仿佛瞬间冷清了下来。

街道上往日高谈阔论的书生不见了踪影,帝国的金库几乎被搬空,只留下勉强维持宫廷日常用度的份额。

一种大战来临前的紧绷感,弥漫在空气之中。

御驾亲征,这对于几百年未经历大战的大乾男儿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刺激。

皇帝陛下的话语如同烙印般刻在他们心中——“真理不是求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不服就干!”

李奕毅的龙辇与大军所过之处,沿途城池戒备森严,无数的信鸽扑棱着翅膀飞向四面八方,将大乾帝国的动向传递到每一个密切关注此战的帝国都城。

龙辇之内,李奕毅看似闭目养神,实则以内力传音给随行在侧的大宗师护卫阿武:

“阿武,派人盯紧老四他们那几个的一举一动。若发现他们有任何试图暗中脱离大军、逃回王城的迹象……便扮作敌军把他暗杀掉。”

“是,陛下!”阿武的声音直接在他耳边响起,冰冷而无情。

此次出征,二皇子因双腿被废,终身需与轮椅为伴,被留在了宫中,美其名曰侍奉父皇,实则形同软禁。

至于那至尊之位,传国玉玺正稳稳地躺在李奕毅的怀中,随他一同开赴前线。

“户部尚书。”李奕毅的声音传出马车。

“臣在。”一个声音急忙应道。

“即刻传令沿途各州府,张榜公告,发起民间捐饷。

告示写明:凡捐银五百两者,免其家族十年赋税;捐百两者,免五年;捐十两者,免两年;即便只捐一两,也可免一年赋税!

此乃国战,需举国上下同心协力!”

户部尚书闻言,面露难色:“陛下,若免赋税者众,恐伤及国库根本,日后……”

“国库之事,朕自有考量,你们的俸禄一文不会少。照办便是。”李奕毅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他心中早已在盘算推行银行机构之事。

一旦成立皇家银行,天下财富皆可流通汇聚,以钱生钱,何愁军饷匮乏?

行军途中,忽有快马来报:“陛下,大齐帝国遣使送来国书,愿主动归还我大乾九座城池!”

高大人将国书呈上。

李奕毅接过,扫了一眼,便对着龙辇内说道:“嫣然皇后,修书给你母后,请她速派五万精兵,前往接收大齐归还的城池。朕这里分不出兵力。”

车内,传来一个慵懒而艳丽的声音:“知道了,我的小皇帝。”

正是南昭女帝、现大乾皇后王嫣然。

李奕毅嘴角勾起一抹坏笑,压低声音道:“你说谁小?昨夜不知是谁在连连讨饶?”

王嫣然的脸瞬间绯红,隔着帘幕嗔道:“呸!我是说你年纪小,心思却坏得很!想到哪里去了,臭不要脸的!”

随即,她清了清嗓子,对外面的侍女吩咐道:“小蝶,速传信给我母后,让她即刻派兵五万,接收大齐归还的……嗯,就说是十座城池吧。”

她临时又多加了一座。

“是,女帝陛下!”车外的小蝶应道。

“叫娘娘!我现在是大乾的皇后。”嫣然纠正道,语气中却带着一丝笑意。

“是,娘娘!”小蝶抿嘴轻笑。

大齐的恐惧显而易见。

他们害怕一旦大魏被这股恐怖的钢铁洪流碾碎,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此刻的魏国使节正不断穿梭于齐国朝堂,苦苦哀求支援,却悉数被拒。

齐王深知,一旦卷入,南昭帝国的大军必将从背后袭来,齐国危矣。

更何况,连魏国的红尘仙老祖都陨落在李奕毅剑下,他岂敢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去赌。

齐国王宫,大殿之上一片愁云惨雾。

“大王,不如……我们再追加三座城池,送给大乾,以示诚意?”有大臣颤声建议。

“不急!”齐王烦躁地挥手,“先看!看乾魏之战结果如何!给朕死死盯住李奕毅的每一步动向!快去!”

“李玄渊之妹,现为陛下淑妃,或可派她前往,试探一下李奕毅的口风?”礼官小心翼翼地道。

“试探?现在谁不知道那小崽子六亲不认?派去送死吗?”齐王想起被李奕毅斩杀的数名使臣,历来不斩来使的规矩在他面前形同虚设。

昨日魏国使臣呈上归还十三城的国书,人头此刻恐怕已被送回魏国都城了!

“他们的军队到何处了?与杨洪锋部何时会合?魏国那边情况如何?各大宗门是何态度?”齐王连珠炮似的发问。

“回陛下,魏国除‘从龙宗’誓死效忠外,其余各大宗门均已封山,避世不出。”

“宗门强者不出,魏国如何抵挡乾国的上四宗支援?”

“即便他们出山,恐怕也非李奕毅一合之敌,传闻他手持一柄绝世魔剑……”

“他真是为了前朝皇后和那个孽障皇子?还是……这只是个出兵借口?”

恐惧和猜疑,如同瘟疫般在各国朝堂蔓延。

而在大乾边境,兵马大元帅杨洪锋已率先锋部队抵达多日。

这一日,他再次纵马出阵,来到魏国边关巨城“铁岩城”下,声如洪钟:

“城内魏将听真!速将我国逆后及其孽子交出,再割让边境三十八城赔罪!否则,我大乾天兵一到,必踏平你魏国山河,鸡犬不留!”

城头之上,魏国副将强作镇定,高声回骂:“杨洪锋!你这老匹夫休得猖狂!

要战便战,我大魏男儿何惧你乾国!背信弃义之徒,有何颜面叫阵!”

“呸!信用?与尔等窃国藏逆之贼何谈信用!归还十三城乃天经地义!尔等包庇罪该万死之逆后,便是自取灭亡!”

杨洪锋长枪直指城头,“待我皇陛下御驾亲临,必灭你国,诛尽从龙宗满门,九族皆斩!”

城楼上,一位身着从龙宗服饰的老者冷哼一声,强大的气息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两军之间的空中,衣袂飘飘,仙风道骨,正是玄天宗主。

他冷漠地看着城头上的老对手,声音平淡却传遍战场:

“念在昔日同道份上,奉劝一句。若我是从龙宗,此刻便该回山解散宗门,令弟子各自逃命去。何必为注定倾覆之舟,陪葬千年道统?”

从龙宗长老面色铁青:“玄天!你等自诩方外之人,何时也成了帝国走狗?”

“道不同,不相为谋。良言难劝该死鬼。”玄天宗主淡淡摇头,不再多言。

他脑海中浮现出李奕毅那深不可测的身影,和他那柄令人神魂皆颤的战戟,一旦那位杀神降临,此地必将化为一片尸山血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