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450章 忠烈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450章 忠烈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卢象升身披麻衣孝服,外罩铁甲,手中长刀顿地,目光来回扫过眼前这群面黄肌瘦却眼神决绝的宣大将士。

“死战!死战!!”

数千喉咙迸发出悲壮的怒吼,声浪冲破寒风,在贾庄上空回荡。

人人皆知,今日是有死无生的绝路,但无人退缩。

赶来的山西总兵虎大威领左翼,依托贾庄残破的村落、断壁残垣构筑防线,宣府总兵杨国柱率右翼,死死扼守住通往贾庄的咽喉蒿水桥。

卢象升则自领中军,坐镇贾庄核心,作为最后的预备力量。

清军的海螺号连天,黑压压的黑甲兵楯车、骑兵浪潮开始翻滚涌动,**冲锋明军阵地。

“稳住!长枪手上前!”

“火铳手,听令齐射!”

箭矢破空,刀光群烁。

明军将士依托地利硬生生扛住了清军骑兵来回冲击。长矛从墙缝、栅栏后刺出,将奔腾的战马捅翻,火铳射击声响起,清军第一次冲锋被击退。

但紧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清军依仗人数优势和兵精马壮轮番冲击,攻势一波猛过一波。明军阵线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剧烈摇晃。

卢象升的天雄军和他整顿后的宣大兵马不断用生命去补防线的缺口,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冻土,伤亡开始急剧增加。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午后,明军本就匮乏的弹药终于耗尽。

清军敏锐察觉到了明军右翼火力的骤减,当即集中精锐骑兵,猛扑向蒿水桥!宣府总兵杨国柱部用身体组成人墙,却终究难以抵挡铁骑的反复冲击。

防线被撕开了,蒿水桥失守。

卢象升翻身上马,一把扯下身上碍事的披风,露出内里早已被血水浸透的麻衣。

他目光如炬,扫过身边仅存的中军亲兵,高举长刀:“将士们!随我杀敌!”

他一马当先,如同离弦之箭,率领着最后的预备队,义无反顾地冲向那已然突破的缺口,冲向密密麻麻的清军洪流。

卢象升他身先士卒,手中长刀挥舞如轮,所过之处,清兵人仰马翻。

卢象升接连手刃数十人,鲜血溅满了他麻衣孝服,清军箭矢如雨点般射来,最终他身中四箭,刀锋在他甲胄上砍出三道深痕,鲜血汩汩涌出,却依旧恍若未觉,还在奋力冲杀,口中不断狂呼:“杀奴!杀奴!”

最终因失血过多,气力耗尽,这位年仅三十九岁的督师,在蒿水桥北侧的麦田里颓然坠马。

一直紧随其后的仆从杨陆凯,眼见主帅倒下后清兵蜂拥而上意图割取其首级,他发出一声悲吼,不顾一切地扑在卢象升身上,用自己后背挡住了无数劈砍而来的刀锋和激射箭矢。

当虎大威、杨国柱拼死率领数十骑残兵突围而出,回望那片战场时,贾庄已陷入死寂。

卢象升与杨陆凯主仆二人的遗体,静静卧于染血麦田之中,周围是层层叠叠双方战死者的尸骸。

此役,卢象升麾下数千宣大军全军覆没,却也让不可一世的清军付出了死伤千余的惨重代价。

这是清军第四次入关以来,遭遇的最顽强、最惨烈的抵抗。

寒风呜咽,掠过尸横遍野的贾庄,仿佛在为这位力战殉国的忠魂,奏响一曲悲歌。

时间来到前两日,十二月十日,此时距离清军第四次入关已持续近三月,卢象升所部也已断粮野菜充饥一月。

在察觉清军劫掠畿南后,正沿巨鹿一带回撤,卢象升以“督天下援兵”身份,率被不断分兵后仅剩的五千孤军追击至贾庄。

当地生员姚东照因敬重卢象升忠勇公直,动员乡绅捐粮七百斛(约合现代4.2万公斤),并组织民壮协助明军构筑简易防御工事,此举暂时缓解了明军粮荒。

一时间士卒终得食,欢声动野,但核心问题仍未解决,那就是卢象升所部兵力仅为清军左路军多尔衮部的不到两成,且缺乏骑兵与重型火器,只能依托村落固守待援。

十二月十一日。

卢象升深知贾庄无险可守,遂派监军御史杨廷麟星夜赶赴五十里外的鸡泽,向驻守此地的宦官高起潜求援。

高起潜时任“总监关宁、蓟辽、天津、登莱军务”,手握四万辽镇兵马,是京畿最核心的机动力量。

然而高起潜畏敌如虎,托言“兵少不敢进”,竟率部东撤临清,导致卢象升部彻底陷入孤立。

杨廷麟痛斥其:“高监军一撤,如断我军左臂,贾庄已成绝地”。

而这一决策背后,亦暗含杨嗣昌“主和避战”的政治倾向,杨、高二人暗中阻挠卢象升与清军决战,试图为和谈保留余地,却不知此乃清兵缓兵之计罢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黎明。

清军左路军多尔衮率军五万完成对贾庄的合围,主攻方向选在贾庄南侧的蒿水桥,此桥是漳河支流上的小型石桥,也是明军唯一的退路。

卢象升为鼓舞士气,战前麻衣执刀誓于军中,并将仅有的兵力分为三路。

左翼由山西总兵虎大威统领,依托村落房屋构建防线;右翼由宣府总兵杨国柱率部驻守蒿水桥,阻断清军渡河通道。

卢象升自身亲领中军,坐镇贾庄中心,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宣大明军“人人抱必死之心,无一人有退意”,凭借地形与士气,初期抵挡住了清军的三次冲锋。

战至午后未时,明军弹药耗尽,火炮仅余三发,箭矢悉尽,清军趁势发起总攻,骑兵突破右翼杨国柱部的防线,蒿水桥失守。

卢象升见战局危急,率中军亲兵跃马而出,冲入清军阵型,手刃数十人,身中四箭三刀,犹呼‘杀贼’不止,最终因失血过多,倒在蒿水桥北侧的麦田中,时年三十九岁。

其仆从杨陆凯为保护主帅遗体,扑在卢象升身上,背中二十四箭,与主帅同死,此战宣大军山西军几乎全军覆没。

李重镇、虎大威与杨国柱本配合卢象升发起反冲锋,在看到卢象升战死后,知道事不可为,于是率残部拼死突围,最终三人皆仅率数十骑突围。

十二月十三日,高起潜得知卢象升战死后,非但未组织救援,反而率部仓皇南逃,沿途丢弃军械无数,导致清军从容打扫战场。

而杨嗣昌因卢主战、杨主和,面对崇祯询问,杨嗣昌直言怀疑卢象升“假死避战”,严令地方官“不得妄议收殓”,甚至称将派人核查遗体“是否为象升本人”。

甚至杨嗣昌在卢象升贾庄战死后,还通过拖延入殓、迫害证人等手段阻挠真相,试图以“临阵脱逃”罪名诬陷。

------------

注释1:

《明史·卢象升传》记载:“起潜闻败,仓皇遁,不言象升死状。嗣昌疑之,有诏验视。廷麟得其尸战场,麻衣白网巾。一卒遥见,即号泣曰:‘此吾卢公也。’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顺德知府于颍上状,嗣昌故靳之,八十日而后殓。”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此时贾庄雪消草青,蛆虫穿甲,孝服成灰。

杨嗣昌还派俞振龙等三人验尸,俞振龙抱尸痛哭,坚持指认是卢象升,杨嗣昌对其“鞭之三日夜,肉烂见骨”,俞振龙仍大呼:“天道神明,无枉忠臣!”最终被折磨致死。

另一位报告卢象升死状的千总张国栋也被杨嗣昌拷打,但始终不改口:“死则死耳,忠臣而以为逗留,力战而以为退怯,何可诬也?”

《明季北略,卷十四》载杨嗣昌派俞振龙等三人验尸,因俞振龙坚持卢象升已死,杨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历史上直至十二月二十二日,经巨鹿知县、生员姚东照等人反复举证,称遗体所穿“麻衣”为卢象升战前多穿,身上刀箭伤口与亲兵描述一致,杨嗣昌才被迫确认卢象升死讯,但仍利用权势“压下赠谥之请”。

后至崇祯十二年二月初八,卢象升遗体在贾庄野外停放八十余日后,终于由其弟卢象晋赶赴巨鹿,在姚东照等乡绅协助下收殓,记载称其“遗体已半腐,唯麻衣尚存”,后归葬江苏宜兴老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