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440章 藩王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440章 藩王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而南原战后,流寇归降老营颇多,闯塌天和闯营中老营骑兵比例本来就多,其中大多更是其原本核心战斗力。

但杨凡不想让归义营的骑兵部队一家独大,于是打散了大半流寇老贼骑兵去骑兵营,将骑兵营增配至二十个局、四个司,分属四个主力营,共二千四百七十人。

骑兵营四个司分属四个营,可战时以营级为单位主动承担独立作战任务,也可以于战役中集中指挥。

于是归义营老贼化整后,骑兵也就是一个司五百七十人,再另有预备役三百人,每营军情司下辖夜不二百人。

至此与其他三营主力营一样,共计五千一百三十七人,

至于被淘汰的四千多兵,大多被充入预备役和辎重营,余者则被重庆知府谢士章受命,将其与他们的家属等一同安置于重庆民生各业。

……

同年六月,崇祯帝为应对朝堂内外局面,重新任命内阁人选,其由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蔡国仕、范复粹五人组阁,组成新的内阁班子。

其中,杨嗣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同时,仍兼任兵部尚书,继续主持军事事务。

杨嗣昌此前因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战略镇压流寇有功而深受崇祯信任,此次也标志着他成为类似温体仁那般的实权人物,其主张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初具成效,深受崇祯器重。

同月底,蓟镇(今北京密云一带)明军哨探发现蒙古部落附近有清军在运输火炮,还有铺设道路的迹象,其立即上报兵部,称“边口外有鞑子运炮垫路”。

崇祯帝亲自过问此事,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因轻视清军的火炮能力,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

崇祯十一年六月,济南城。

德王府内朱甍碧瓦,飞檐斗拱,张灯结彩。

今日是德王朱由枢的三十五岁寿辰,王府门前车马如龙,冠盖云集,山东地界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挤进了这座恢弘的济南德王府。

朱由枢身着亲王常服,虽值盛年,眉宇间还是带着慵懒。

他不疾不徐地走在连接前殿与内苑的抄手游廊上,身后跟着亦步亦趋的长子朱慈杲。

朱慈杲正值青年,脸上带着几分兴奋,正低声向父亲禀报着今日的情况。

“布政使张大人送了赤金寿星一座,并礼金五百两,俱是成色极足的金子。按察使宋大人则是三百两,外加一对和田玉如意;都指挥使王大人稍逊,二百两,但附上了一张难得的画,说是唐寅真迹……”

朱由枢微微颔首,这些封疆大吏的礼数都在规矩之内,不多不少,既全了面子,也不至于过分扎眼。他漫不经心地听着,目光扫过廊外园中盛放的夏荷。

世子朱慈杲话锋一转,语气稍显犹豫:“……还有,济南城里宝银楼的东家那个姓邱的商人也递了帖子送了礼,礼金是八千两足银,在商贾里头不算显眼。

不过儿子瞧着,这人倒像是个知恩图报的实在人。他此番是想求父王恩典,看能否为他家中小儿子在知府衙门里谋个文职差事,清闲些便好……爹,您看……”

朱由枢闻言,脚步倏然停住,扭过头,目光冷冷地落在儿子脸上,直看得朱慈杲心里发毛。

“你这般替他说话,怕是收了他不少好处吧?”

朱慈杲被父亲一眼看穿,脸上顿时掠过一丝尴尬,知道瞒不过,便只好硬着头皮坦言:“不敢欺瞒父王。前些时日,百年世家出了几款限量提包,您知道的,儿子内屋几个女的她们……甚是喜欢,都缠着我想要,可惜下人不争气,没抢到,被其他大家夺了去。也不知那邱老板从何处得了风声,竟设法弄到了两个送来……”

他声音更低了些,“他还私下赠了儿子辆百年世家的马车,说是整个济南府也仅此十辆,巡抚严大人的公子和布政使家的公子便各有一辆,我与他们游园时,他们皆说这马车行驶起来颇为平稳,内里外在做工亦是极尽精妙绝伦。

那邱老板自己本也没抢到,据说是托了南边的中间人,费了好大周折才弄到手,儿子瞧着他做得如此用心,应当是个懂规矩、可靠之人。儿子想着不过是在知府衙门里安插个无足轻重的文职,也算不得什么大事,爹,您看……”

朱由枢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沉默片刻后,才带着几分责备的口吻道:“糊涂,以后这等事情莫要贸然应承。那邱老板的底细为父并不清楚,连他族中小儿子可有读书的功名都未知晓。

但你既然收了他的礼,若最后事情办不成,却是砸了咱们德王府的面子,平白让人笑话。”

他见儿子面露惭色,才略缓了语气,挥了挥手:“罢了,既然收了这次便依你,下不为例。去告诉那邱老板,让他备好他儿子的名帖和履历,等今宴过后,我自会派人去安排。”

朱慈杲本以为要挨一顿训斥,见父亲竟然应允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躬身:“是,儿子明白,多谢父王!儿子这就去办!”

看着长子匆匆离去的背影,朱由枢轻轻叹了一声,转过身,继续向喧闹的寿堂走去。

廊外阳光炽烈,映得他袍服上的金线蟠龙耀眼生辉。

穿过喧闹的前厅,朱由枢脸上那公式化的和煦笑容稍稍收敛了几分。

他与一众济南官员、商贾的寒暄应酬,虽只是拱手、点头、接受恭维,却也颇耗精神。

耳边不断还回荡着那些谄媚的声音:“王爷寿辰,如此盛筵,实在令我等开眼,只是太过破费了……”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一张张摆满珍馐佳肴的宴席桌,几乎每张桌子上都醒目地摆放着数个白瓷瓶,瓶身贴着鲜红的酒标,正是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赤酿酒。

其实就朱由枢喝过后的观感来说,此酒口感醇厚,色泽诱人,但却算不上什么琼浆玉液。

单从口感来说,他自认为觉得以秋露白为代表的黄酒才是最好喝的,因其添加花露而香气独特,更是被不少文人列为“华夏名酿”。

其次白酒也是有的,这些年间山东白酒逐渐兴起,以德州罗酒和济南仲宫酒为代表,皆是色白味醇,被誉为北酒之佳者。

但这赤酿却不一样,其从长江两岸传过来的黄酒,

但其营销手段高超,短短两年间,那用来娱乐时报各种普及此酒,价格更是明码标价。

不像其他酒名小门小灶的做着,价格也是模棱两可,这酒一上桌,大家就知道今日这宴规格几何,不用去多介绍工匠、价值云云。

如此这般已在长江南北占据了高规格的宴饮场合的半壁江山,成为身份与财力的象征,并在不断蔓延。

即便是他德王府的寿宴,若不备上此酒,似乎也显得不够体面。

朱由枢对众人的客套只是礼貌地颔首回应,语气平和:“诸位能拨冗前来,是给本王面子,薄宴何足挂齿,大家尽兴便好。”

客套一段时间后,在下人引导下,他转入王府内更为幽静的私宴区域。

此处的陈设更为精致,侍立的下人也愈发恭敬。

圆桌旁,山东地面上真正手握权柄的几人,布政使张秉贞、按察使宋学朱、都指挥使王燮已然落座,正低声交谈着。

他们见朱由枢进来,三人立刻起身,脸上堆起比外面那些官员更为稳重的笑容,纷纷拱手:“王爷。”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请坐。”朱由枢在主位坐下,环视一圈,发现主宾位左手边的位置还空着,便随口问道:“颜抚台还未到?”

张秉贞笑着接口:“颜大人公务繁忙,想必已将至了。”

话音未落,便听得外面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和门房通传声。

紧接着,山东巡抚颜继祖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口,颜继祖年约四十多岁,官袍一丝不苟,虽略带赶路的匆忙,但步履依旧沉稳。

“抱歉,诸位,衙中些许琐事耽搁,累王爷与诸位同僚久等了。”颜继祖声音洪亮,先对在座的三司同僚拱了拱手,随后便快步走向主位,面向朱由枢,郑重地躬身行了一礼,“下官颜继祖,恭贺王爷千秋,福寿绵长。”

朱由枢脸上重新浮现出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虚抬了一下手:“颜抚台快快请起,你能来,本王已是欣喜。入座吧,就等你了。”

颜继祖这才在空位上德王旁边位置坐下,宴会最重要的角色,至此才算到齐。

--------------

注释1:

明代藩王寿诞时,地方官员依制需赴王府行四拜礼。《大明会典》规定,亲王生日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官员及府州县官需“上表称贺”,并参与宴饮,商贾或通过进献礼品间接参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