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409章 归渝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409章 归渝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将火铳交给内侍后,皇太极重新坐直身体,脸上却还是绷紧,他眼神扫过殿内所有将领:“诸位都看到了,明国并非全是任我宰割的羔羊!此次入塞,是我大清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

“从今往后,尤其是像那川将所部这般敢于野战、火器凶悍的明军!一旦发现,不必吝惜代价,集结重兵将其彻底剿灭,绝不能任其坐大!要将任何可能威胁到我大清的苗头,毫不留情地掐死在萌芽之中!”

在场旗主与固山额真皆是点头称是,皇太极顿了顿,随后话锋一转,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对明国的挫败感中引开。

“但此次入关攻明,仍然收获颇丰,亦是大胜!这明国之事,暂且记下。眼下却有另一件事。”

皇太极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朝鲜国王李倧,对我大清阳奉阴违,表面称臣,暗地里仍与明国勾连不断,输送粮饷,拒不彻底向我大清臣服!此等墙头草,不彻底将其收服,我大军日后如何能安心入关?”

他肥胖的手掌重重按在案上,掷地有声:“朕意已决!出征朝鲜!此次务必一举踏平朝鲜,擒其君臣,彻底断绝其与明国的往来,让他知道,在这辽东,谁才是真正的王!”

殿内众将闻言,精神皆是一振。

在明国京畿遭遇的挫折,正需要一场新的大胜来重振士气,而相对弱小的朝鲜,无疑是最好的目标。

征服朝鲜,不仅能获得大量人口物资,更能彻底稳固后方,解除南下攻明的后顾之忧。

……

崇祯九年,十二月。

川东的冬意不及辽东酷烈,但涂山脚下、长江之畔的湿冷也已浸入骨髓。

四海瞩目的新建凯旋军大营中,却是热气腾腾,气氛热烈。

刚刚勤王归来的凯旋军主要将领及幕僚济济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建功立业后的振奋,与跟着杨凡身份骤然跃迁的激动。

赞画房主事盖世才和周博文,已从一介秀才擢升为从五品的官,官袍崭新,掩不住他脸上的红光与眼中的干劲。

盖世才作为主要战术分析者,正站在一幅粗略绘制的京畿地形图前,正在复盘此次与清军的作战:

“根据京畿西郊遭遇战与通州攻防战之经验,赞画房以为,建奴之长,在于其大股骑兵来去如风,斥候侦查绵密难防,近身搏杀时,其重甲步骑单兵悍勇,确在我军之上!”

“特别是其白甲兵,冲入我军阵中后便翻身下马,往往先以重箭射面,随后便如狼入羊群,其战斗力强悍,身披甲至少二至三层,我军常需要损失三四个战士才能将其击毙!”

他话语直面敌我差距,“然,我军亦有所长!火炮之利,射程与威力已令建奴胆寒,自生火铳之精良,无需火绳,射速、精度、可靠皆远胜旧铳,建奴与我军对射,完全不是一合之将,此乃我军克敌之基石!”

“更何况还有火炮,此更乃我军制胜法宝,建奴无任何破解之法,只得试图近距离突入我军,与我军以命搏杀。”

他特意指向地图,地图上是赞画房复盘的京畿西郊战场,其中标注的左翼战场最为醒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量配发给散兵司的石灰瓶,于战中成功阻滞了建奴骑兵集群突破我军左翼之企图,效果显着!

其烟雾弥漫,沾染者皆目不能视,敌军阵型大乱,为我等拖延时间,也创造了决胜点,此等造价低廉、制作简便却效果奇佳之物,赞画房认为当大力推广配备!”

端坐主位的杨凡微微点头。

他深知,清军那些身经百战的白甲兵、红甲兵,是其数十年残酷环境磨砺出来的杀戮机器,单兵格斗能力极强,更是寒山黑水间磨练出来的数年技巧。

而自己麾下的士兵,往往都是些纤夫、土司百姓,论单兵搏斗,自然比不上,不管怎么训练,也追不上对方,所以才需要两三人配合才能勉强抵挡其单兵。

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让新兵拥有对方数十年的搏杀经验,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弯道超车。

“盖赞画所言甚是。”

杨凡开口说道:“建奴重步之勇,非一日可成。我等难以速成悍卒,却可让新兵手持利铳,于一息之间,毙杀彼等锤炼十数年的老兵!

此乃我‘凯旋营’未来建军之要义,以火力弥补勇力之不足!再辅助以其他武器,当可百战皆胜!”

他目光转向负责军械的虞承文,“虞大使,之前交办改良的震天雷,进度如何?我想用此替换灰瓶。”

虞承文立刻起身,他如今也从不入流的军器局大使,升任成了千户,品级连升,但职位不变,俨然已经被崇祯默许,从地方官吏变成凯旋营专职军器局大使,成为专为凯旋军武器研发与提供军器的主官。

他恭敬回道:“禀将军,属下与工匠们还在攻克壳体铸造与引信定时的关键工艺,力求使其威力更大,投掷更远,引爆更准。目前已有些许眉目,但尚需些许时日反复测试,以求万全。”

杨凡点头表示理解,工艺研发就是这样,必然有些难题瓶颈需要攻破,研发自然需要时间。

杨凡随即又提出一个新的构想:“另有一事。战时我观火铳手临敌,发射完毕后,若需近战,须将火铳背负再取腰间小锤,转换之间,贻误战机。而碰见要追击敌人之时,又要从背上取下燧发铳装填,亦使此时火铳手更加脆弱。

我思忖,可否于火铳枪口之下设计一物,如短矛般可装可取?平时不影响射击,需要近战时套于枪口,则火铳即刻化为长枪,铳手也可结阵挺刺,如此,则一兵可兼远程射击与近程格斗之能,远近皆能兼顾。”

这便是杨凡记忆中“刺刀”的雏形。他补充道:“此构想尚不成熟,还需看看实战表现,长枪手编制目前仍需保留,与火铳手协同作战。虞大使,此事交由你军器局,先行研讨,试制样品。”

虞承文立刻领命:“属下曾在赵大人书中略有一瞥,属下回去即刻组织精干匠人,着手研制!”

此刻的杨凡,手握崇祯特批的专项军饷,每月六万两准时到账,更是身负太子少保荣衔,在有尚方宝剑在手,奏折可直抵御前,文官不得掣肘。

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营伍的战役指挥将,而成了真正手握战略自主权的战略级统帅。

--------------

注释1:

明朝在火器发展中早有铳刀设计。万历年间成书的《兵录》记载,明军已掌握铳刀技术,其铳刀“刀刃长1尺3寸,刀把长5寸,插入铳口扭转即可扣紧”。赵士桢于1598年改进的“鲁密铳”,尾部直接安装钢刀,可“作斩马刀用” 。当时已经具备初步铳刀的制造能力,只是受制于其他难以推进改良。

而且明末炒钢法已能生产熟铁和中碳钢,但优质钢材仍依赖木炭冶炼,而北方森林枯竭导致木炭供应不足,被迫改用高硫煤炭,致使铁料杂质多、易脆裂。所以赵士祯的鲁密铳的钢刀需经“冷锻”和“百炼钢”工艺强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