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399章 面圣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399章 面圣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引路太监带着他又走了一小段,最终在平台廊庑的入口处停下,太监再次侧身低语:“杨将军,请在此稍候,待杂家禀报。”说罢便轻步趋入内里。

杨凡垂首立在门外,能依稀听到里面传来几声压低的交谈,但内容模糊难辨。

片刻后,先前那太监的声音传来,带着特有的宫廷腔调:“宣,四川勤王军、都督佥事、川东副总兵官杨凡,进见!!”

杨凡深吸了一口气,依礼趋步而入,他小步快走,既显恭敬,又不失仪态。

同时不能抬眼,仅凭余光能感知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廊庑空间,两侧似乎立着人影,前方约三丈外,隐约有一张案几的轮廓,其后端坐一人,身着常服,那便是大明圣天子。

杨凡行至御案前三丈左右的距离,依照规制与平台召对的惯例,停下脚步行四拜礼,他先免冠取下头盔交由旁边的小太监,再叩首,再着冠重新戴回头盔,起立等等。整个过程安静有序。

“臣,都督佥事、川东副总兵官杨凡,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杨卿平身。”

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谢陛下。”

杨凡再次躬身,然后从怀中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奏疏,双手高高捧起。“臣,有本奏上,详陈此次勤王战事及斩获情由,恭请圣览。”

一名侍立在侧的近侍太监立刻无声地快步上前,接过奏疏,转身恭敬地呈递到御案之上。

整个过程杨凡的手未曾与御案或皇帝有任何直接接触。

奏疏呈上后,平台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纸张的细微声响,以及远处更漏滴答的微鸣。

杨凡垂首肃立,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内的心跳声,也能感觉到背后官服下渐渐沁出的细微汗意。

鼻尖传来萦绕在宫内特有的檀香、墨锭和一丝陈旧木料的气味,这气味庄重又压抑。

他能感觉到,除了御座上的皇帝,这平台似乎不止他一人,两侧还有好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或审视,或好奇,或带着别的意味,但他此刻还不能抬头去确认任何一道目光的来源,只能像一尊雕塑般低着头。

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奏对,是在皇帝看完奏疏后。

片刻后,御案后传来奏书被轻轻合上的声响。

随即,崇祯皇帝声音响起:“杨卿,抬起头来。”

杨凡依言缓缓抬起视线,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这位末世帝王。

眼前的崇祯皇帝身着青色盘领常服袍,袍服上可见暗绣的云纹,腰间束着玉带,头戴乌纱折上巾常服冠。

他面容清瘦,年纪不过二十多岁,眉宇间却已刻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沉重与疲态,一双眼睛却又是格外锐利,此刻正灼灼地盯着杨凡,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杨凡的眼角余光也迅速扫过了平台上的其他人。

御座侧后方,侍立着几位身着绯袍的重臣,应当是当朝内阁的几位阁老,也就是首辅温体仁,次辅张至发、黄士俊、孔贞运、贺逢圣等人。

而更让杨凡心下一动的是,他在阁臣稍后一些的位置,还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就是原五省总理,新任宣大总督卢象升。

卢象升见他目光触来,微微颔首,眼中带着一丝淡淡地笑意。

“杨卿,”

崇祯的声音将杨凡的注意力拉回,“汝奏疏所言战功,朕已览毕。京郊一战,扬我国威,殊为可嘉!”

他先是肯定了杨凡功劳一句,但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愈发急切,“然今日海内糜烂,贼寇肆虐于内,东虏猖獗于外。朕心甚忧!卿既善战,心中可有剿寇、平辽之良策,以解朕忧,以安社稷?”

来了!

这个问题终于来了。

沿途进宫所想种种,还有老师对崇祯性格的评论分析,以及濒死张凤翼在床榻边以他五年兵部尚书的经历,向杨凡的句句剖析。

杨凡激战京畿、死守通州……他要的,不只是升个总兵、加丁点兵额就收拾东西回川,他费了这么大力,所求的也远远不止于此。

至于,如何才能博取这位急功近利的帝王,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杨凡其实在很早很早以前,也已经已经想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迎着皇帝那迫切的目光,以一种清晰又笃定的声音昂声道:“回陛下!若得陛下信重,委臣以专责,臣……敢言两年靖寇!三年平辽!!!”

此言一出,平台之上瞬间落针可闻!

“嗡……”地一下。

仿佛有无形的涟漪荡开。

杨凡清晰的看到,御座之上的崇祯皇帝身体猛地一个抖动,握住御案边缘的手指也紧紧抓住。

那几位内阁阁老,更是尽皆失色,温体仁的眉头紧紧皱起,张至发等人则是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连原本面带微笑的卢象升,此刻笑容也彻底敛去,眉头深锁,看向杨凡的眼神充满了凝重与不解,甚至有一丝责怪。

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身体前倾得更加厉害了。

“你……此言当真?!”

“两年平寇?三年平辽?!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崇祯几乎立刻回想起之前袁崇焕声称的“五年平辽”,最终却身死名裂的阴影。

所以当杨凡提出更为恐怖的“两年靖寇,三年平辽”时,更是让他本能地产生了联想。

但是……

眼前这个人,却又不同于只会夸夸其谈的文人,更加不是袁崇焕。

而是在京郊、在崇祯自己眼皮底下,实打实地用三千颗真夷首级堆出来的战功。

杨凡已经证明了他能野战击败八旗建奴,这是连袁崇焕都未曾做到的事情,至于剿流寇,更是在中原、川中便已战功赫赫,早已毋庸置疑。

巨大的怀疑裹挟着同样巨大的期望,在崇祯心中激烈碰撞。

他强压下激动,不等杨凡回答又接着说道:“杨卿,狂言朕听得多了,告诉朕,你何以敢出此豪言?你的倚仗何在?”

杨凡对此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条理清晰地回答:“陛下明鉴!流寇之祸,臣与之周旋久矣。其大部实为裹挟之饥民,战力不强,核心全赖那些积年悍匪老贼为骨干。

只能得陛下信任,予臣专职及后勤保障,让臣操练更多精兵,臣可率部直捣症结,尽剿老贼骨干,则流寇大军必作鸟兽散!届时再辅以能臣干吏,安抚地方,恢复民生,断绝流寇再生之土壤,则流寇之乱,两年可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