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303章 克制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303章 克制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念及此处,杨凡当即出言补充:“既以北上与建奴作战为假想,便须虑及陌生地域之险,加之建奴斥候单兵悍勇、不容小觑,且数量众多。

故而军情司亟需扩编。现今营中已有部分马匹,可酌情抽调一二。军情司也至少须保证三个满编局的兵力,也就是不少于三百人。所有入选士卒,可从骑兵司、散兵司及心中营择优抽调,由中军部协同阎把总统筹此事。”

阎宗盛与石望二人闻言,立即站起来肃然应诺。

杨凡继续道:“其次,散兵司、骑兵司须与军情司合练。明哨暗哨之布设、散骑游斗之策应,皆需拟定详尽作战条例,加以规范。如此,北上真与建奴交手时,方能从容不迫,有备无患。”

话音落下,帐内诸将尽皆附和。

杨凡沉吟片刻,又对虞承文嘱托:“军情司所属夜不收,须优先配发快弩、火铳,具体装备可视个人惯用酌情调配。”

杨凡此举,意在尽力弥补己方与建奴精锐在单兵战斗力上的差距。见虞承文领命,杨凡微微颔首,示意周博文继续。

周博文向杨凡恭敬一礼,随后拍了拍手。只见赞画房人员应声而入,将诸多兵器摊开在长桌之上。

众将望去,见其中既有参将营现今列装的主力军械,亦有不少短柄锤、斩马刀、透甲枪、还有破甲锥和强弩等物。

周博文开口道:“建奴军中,重甲步兵占比甚高,其甲胄多以铁质重甲为主,如布面甲、札甲、锁子甲、鱼鳞甲,防护极强。

“经赞画房与军器局协同试演,我军部分兵器因威力、形制所限,难以击穿此类重甲。主要是长枪手所配副武器雁翎刀,其刃薄力弱,冲击不足,仅能划伤甲片表面,难透铁甲。

以及散兵司弟兄惯用的寻常猎弓,若配常规箭镞,其拉力弱,穿透不足,仅能透皮甲或布甲,对铁甲几乎无效。”

诸将围上前,逐一检视桌上短锤、透甲枪等物。周博文静候片刻,待众人稍静,方继续说道:

“故赞画房建议,为破重甲,长枪手副武器须弃用刀剑,以短柄锤替代原有雁翎刀。”

言罢,他举起一柄约小臂长的短锤示于众人。此锤估重仅两斤左右,柄上缠有防滑绑带,可缚于臂,以防挥砸时脱手。

锤击之效,专克坚甲,即便未能碎甲,重击之下亦足以令敌骨折肉陷,瞬间丧失战力。

此锤制式与杨凡见过的影视作品却是不同,影视作品中脑袋大的锤都是艺术夸张加工。

实际军中素有“锤不过虎”之说,意指锤头绝不大于虎口,否则过沉难挥,反损实战。

待诸将观毕短锤,周博文又道:“散兵司则须增配破甲锥箭,最好能尽数弃用猎弓,换装强弩或鲁密铳;骑兵司与军情司所用长枪,亦需改良为透甲枪。

至于长枪手主武器,大人早已提前换为白杆枪,此械经白杆兵北地实战检验,威能足备能透甲,无须更换。”

“此外,建奴多重甲骑不说,两次破关还都携带了大量蒙古附从。故赞画房认为,亲兵司重装步兵主武器可更换为斩马刀,副武器再配短斧。”

众将纷纷颔首,阎宗盛更是直接拿起桌上斩马刀反复掂量。

周博文却留心观察杨凡神色,因他深知,此刀什么都好,就是造价极为不菲。

桌上这款乃云南斩马刀,直承唐代“陌刀”遗风,专为克骑而铸。其制沿袭宋代“斩马刀”技略,其刀身缩短、刀柄加长,更侧重双手劈砍,尤适重甲兵发力。

刀身长三尺、宽寸余,属重心靠前之破甲器型。以百炼花纹钢锻造,需近百铁匠接力反复锤锻,故有“百人锻一刀”之说。

刃口极硬,可直劈骑铠马腿,刀身挺直窄刃,非弯刀制式,刃体前宽后窄,重心聚于前三分之一处。此设计虽牺牲部分灵活,却极大增强劈砍贯力,宜双手持握猛斩,尤擅破清骑铁甲,一击即可破防。

最大特点是其柄极长,足四尺,甚至已超三尺刃长。柄以硬木为骨,外包浸油麻绳防滑,柄尾镶铁镦,既可平衡刀重,又可在近身时用以砸击。

整体观之,重心前倾,专为斩马裂甲而生。此长度既保挥砍力度,又于狭地运转不失灵活。

劈砍时双手分握,借腰腹发力,攻击范围可达两米以外,远超寻常骑矛马刀,可先敌一步断马腿。

军器局虞承文适时地凑近到杨凡耳语数句,杨凡听后眉头一挑,此时方知此刀造价之高。

杨凡略作沉吟,他手上有岳父唐其瀚的注资,还算宽裕,思索后还是决断道:“斩马刀之事,交由军器局先行试制验看,再呈详报。若确能克制建奴铁骑,便为亲兵司所有重甲兵列装。”

杨凡所不知的是,此刀实为南明时期郑成功“铁人军”之标志利器,锋锐可达人马俱碎。

其迅疾挥砍马腿之能,配合铁盔铁面的骇人威势,冲锋时有如“疯狗突袭”之势。

荷兰人曾描述铁人军“手持装在半人长木棍上的战剑”,正是对此长柄斩马刀的直观记述。

言毕斩马刀,周博文续道:“其四,须反复向士卒申明:建奴亦是血肉之躯,火铳刀枪皆可毙之……”

------------

注释1斩马刀:

荷兰殖民者于《热兰遮城日记》中曾述:“郑军士兵手持长柄大刃,一挥即可斩断马腿,我方骑兵难以近身”,所指正是此云南斩马刀,其形制特质,本质是为在“重甲步卒抗骑”战术中,极致强化“破防、斩马、广域攻击”之核心需求。

据明末清初王睥《兵仗记》载:“斩马刀,一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

然刃柄比例存有实战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三尺刃配四尺柄”过于极端,或损挥砍之灵。然郑成功纪念馆藏复制品实测显示,借“刀柄贴腰”发力技巧,兵士可在0.8秒内完成从守到劈之动作,反较普通腰刀快0.3秒。

另2018年福建博物院复刻之云南斩马刀,采用“百炼钢夹钢”工艺,刃口硬度达hRc56,可于三米内斩断三毫米铁板,完全复现史料“人马俱碎”之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