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233章 墟烬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233章 墟烬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火光将半边天空烧得通红,也将无数张脸映照得如同丧犬。

闯王大旗的轰然倒塌,让本就溃散的洪流彻底陷入歇斯底里的惊恐。

“闯王!闯王在那边!”

一声嘶哑的呼喊,在绝望蔓延中投下一丝希望。

透过攒动的人头和弥漫的黑烟,陈家壮瞥见了数百骑兵出现于视野之中。

那支马队在乱军中格外醒目,马上骑士虽衣衫混杂,却个个穿着红衣,透着老营的精悍,身后不少红衣马兵还在不断汇聚过来,正是闯王高迎祥的亲随老营。

今日的闯王只裹着一件厚重的暗色斗篷,脸上不见了往日的沉稳,铁青的面色下是近乎冷酷的焦灼。

彪悍的老营奋力挥舞兵刃,在他周围劈开一条血路,吼声嘶哑如裂帛:“闪开!给闯王让路!滚开!”

刀锋毫不犹豫地斩向所有挡在前路的厮养。

陈家壮心头刚燃起的那点微光,瞬间被眼前这残酷的景象碾得粉碎。

老营的刀尖并非指向身后的官兵,而是指向了他们这些同样在逃命的人。

一股蛮横的巨力猛地从侧面撞来,一个比他强壮得多的厮养,为了抢先逃窜,用肩膀狠狠将他撞开。陈家壮踉跄着向前扑倒,啃了一嘴腥咸的泥泞。

他挣扎爬起,一道寒光攫住了他的视线。

就在闯王老营的身后,东西这两个方向同时出现了亮甲官军的身影,数百名官军马步兵如同两股铁流,冷酷无情地犁开溃逃的人群。

跑!!!

这个念头疯狂地驱动着他快要散架的身体。

老拐子枯瘦却有力的手一把将他从泥泞中拽起。陈家壮用尽残存的力气,手脚并用地向前爬行。

他不敢回头,不敢去想身后那如影随形的马蹄和刀锋。

陈家壮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向前!逃跑!

这个词在他空白的脑海里疯狂擂动,好似催命,榨干他肺腑里每一丝气息。

五更的石泉坝,大雾弥漫。

红如炼狱。

……

五更尽,天光破晓。

卯时,黎明降临。

石泉坝连绵的流寇大营,已陷入一片焦土死寂。

杨凡伫立在一片狼藉的营地中央,目光所及,尽是绵软起伏、姿态各异的遗骸。

昨夜的突袭极为成功,在听到东线明军的号炮后,为求稳妥,杨凡特意又等了半刻,确认友军确实已猛攻流贼东侧营盘,这才下令秦起明率部突进。

他们几部有备而来,又是黎明浓雾天,流寇各部头目混杂,群龙无首,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营溃势如洪水无法遏制。

天光已亮,激战过后的汉江畔,安静得令人窒息。

能逃的流寇早已遁入山林,剩下的只有这片无边无际的废墟。散落的辎重车被砸得支离破碎,车轮歪斜地深陷在泥泞里。

尸体层层叠叠,扭曲着凝固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态。零散低沉、断续的呻吟、垂死的呜咽,从四处传来。

杨凡循声望去。一个穿着破烂号衣的年轻汉子,仰面倒在血泊泥泞中,半边身子几乎被重兵器砸烂,血肉模糊一片,暗红的液体仍在缓慢向外渗出。

他的眼睛半睁着,眼神涣散,嘴唇无力地翕动,每一次微弱的吸气都伴随着胸腔里可怕的咕噜声。当涣散的目光捕捉到杨凡身上那身亮银甲胄时,瞳孔深处竟闪过一丝微弱的光,像是绝望深渊里最后一点无声的乞求。

预备役士兵见状循着声音上前补了一刀,结束了对方的痛苦,同时利落地割下耳朵,扔进腰间的藤筐里。

前方,一面残破不堪的“闯”字大旗斜斜插在灰烬中,旗角被晨风微微吹动了一下,几名中军部属主动上前将其收拢。

缴获敌方主将的大旗,其价值远胜于散碎的贼耳。

秦起明的千总二部、散兵司、军器局官兵全部席地而坐,抓紧时间休憩。

此刻只有未参与突击的千总一部和预备役士兵在打扫战场。

浓雾已然散去,流寇营地里曾经的喧嚣混杂,此刻都已随风消散,只余下死寂和浓重的血腥气。

石望脚步匆匆地走到杨凡身边,压低声音道:“大哥,翻遍了,没什么值钱东西。娘的!金银细软早被流寇卷跑了。”

杨凡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大宁一战本就亏本,导致他本就紧张的经济状况愈发窘迫。虽未到山穷水尽,却也已触及他心中的警戒线。

尽管回春堂和长江时报开始缓慢回血,但需要用银子的地方依旧如无底洞般多。

“马匹呢?”他沉声问。

“高源他们拢共抓到四十多匹。本来还能抓更多,但好些马受惊跑进东边营区了。大哥您吩咐过,不要去东边跟其他明军争抢,所以高源就没再追。”石望解释道。

杨凡扭头望去,只见高源等人抢回的马匹被牵到汉江边饮水。

这些畜生惊恐地打着响鼻,蹄子不安地刨着河岸冻结的硬土,发出空洞的“笃笃”声。

此战收获实在微薄。川东游击营至少斩杀了数千流寇,但其中多为厮养流民,真正的老贼大多已遁入南山。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流寇未组织有效抵抗,游击营自身伤亡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注释1:

据《石泉县志》记载,明末石泉县“叠经杀掳”,人口从四万三千锐减至二千余人,印证了该地战乱之惨烈。汉中府其他州县如紫阳、平利的方志也提到同期明军与农民军反复拉锯。

《明史·卢象升传》明确记载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卢象升率部在石泉坝等地“连战,斩馘五千六百有奇”。

石泉坝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为汉水流域的战略节点,流寇在郧阳受挫后,沿汉水西撤至石泉坝,形成跨陕鄂的流窜态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