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55章 弃子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55章 弃子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两日后,平彝千户卫所(云南营上镇)。

明朝一直沿袭卫所制,但卫所却因与生俱来的制度性缺陷,从明初开始便一直在进行不断崩塌,到了明末已是崩无可崩。如平彝千户卫的一千一百余卫所军户也不知十存其几,几乎不可能承担防卫一地之职能。

而又逢云南接连战乱,先是经过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乱,才刚刚休养生息二十年,又赶上连绵**年才平定的奢安之乱。

如今仅仅勉强喘息两年而已,普名声又冒出来叛乱……

此方之地叛乱如此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又是高山深水,叛乱所需的地理、人和皆在,仅需一点天时便足以引爆火药桶。

因此为了防守镇压,明廷在此设置楚雄卫、大理卫、永昌卫、腾冲卫、蒙化卫、临安卫、平彝卫七个卫所,编制兵力三万余。在卫所衰微之后,另设昆明周围多个营统辖卫所增强防御。

虽然军事编制上看似十分强大,但南方持续经历连绵战事,云南的本地滇兵已是千疮百孔,雄厚的纸面军力面对着城墙外数以万计的普名声乱军,明军能进城的就龟缩昆明城内,不能进城的便猬集城外寻求庇护。

云南本地滇兵无法独立镇压叛乱,除了刚逢大败之外,也是因为本地久经战乱,积弊已久,各处兵备松弛,积年老兵死伤殆尽。

而且由于北方辽事更具紧迫性,明帝国的中央税收都优先用于了北方九边,这也是九边能够由卫所制转换为募兵制的财政基础。

不管是平定西南播州之乱还是剿流寇,每次朝廷要大规模用兵,几乎都只能从九边抽调南下。

看样子明面上似乎朝廷没了北地军不行,但实际上并非是只有北方能出强军,而是这种财政分配的格局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周大焦堂堂两江守备,才会只有五十多家丁、数百乌合之众。

而卫所与营兵是两个系统。一般来说,平日卫所和营兵各行其道。因为卫所的上官众多,不仅要负责守城,还要承担钱粮、漕运、防汛等一系列事务。

指挥使衙门里,跟县衙一样设有六房一库,对应不同的上级部门。所以按照朝廷体制,没有出征打仗的时候,本地守备营兵无法管辖到卫所。

但一旦有战事,因作战主力军都是营兵,所以卫所兵理应归营兵制上级分配调度,营兵军官的命令便成了军令,也就能像这样命令平彝卫配合两江守备营同攻同守。

周大焦让朱燮元抽调平彝卫协战,虽是周大焦发起的,但这里边所经历的门道和流程肯定不简单。

想必也是周大焦要求本地滇兵协战,朱燮元便安排缩在昆明的云南败兵去配合,云南本地兵的军官进而命令平彝卫所兵去配合。

所以搞了半天,平彝卫的卫所兵也是弃子。

川兵派了周大焦,周大焦又派了杨凡做弃子,本地滇兵派了平彝卫做弃子,简直同是天涯沦落人。

然而据杨凡得知,平彝卫所虽有定额一千一百余,然则实无一兵可用。

听说这卫所千户军官原本驻在平彝卫中,前些时日听闻要参与平乱并与普军正面冲突,当晚散去半数,余者也犹如惊弓之鸟。最后在朱燮元一纸命令下,要求平彝千户卫所配合两江守备营共同解围秦拱明后,剩下的卫所兵丁也跑了个干干净净。

眼下,杨凡呆呆看着集合过来的十几个老朽。老朽们穿着破破烂烂的乞丐衣服,杵着一根根长矛,低眉顺眼担忧地瞧着杨凡这位来自四川的营兵老爷。

没人说这是军人,路人只会觉得这些是流民乞丐,然而事实令杨凡窒息,这便是平彝卫的全部军力了,也是周大焦许诺自己的全部援军。

甚至于就连卫所千户长都跑路了,只留下十几个跑不动的老头子,这些老头子听到杨凡的集合指令,颤颤巍巍地汇集过来。

虽说大家都知道卫所情况不可能好,但也不知道会糜烂如斯,如此落差赶到平彝卫的所有人万念俱灰。

杨凡没有办法,只能安排所有人先就地休整,先行休整缓解风尘疲惫。

好在平彝卫虽然只有十几个老头,但是空房子多得是,实际上这些房子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的规模,现在这些空房子没了主人,可以直接落脚居住,同时众人取火柴也是方便,拆桌子下门板便是。

杨凡草草将这平彝卫的十几个老头打发成辅兵,让他们帮忙生火做饭。随后便一个人坐在原千总的那间屋子思考对策。

周大焦已经严令他不可走回头路,必须朝着秦拱明被围的罗平州方向前进,但并没有说死让他必须到罗平州去。

杨凡本意是想就在此地看看情况,就算往前挪也是一步一营,切不可像曲靖的王国祯那般轻兵冒进,一头撞进普名声的怀里。

况且和王国祯比起来对方兵多那么多,杨凡更没这个实力,满打满算把手下士卒全部算作战兵,杨凡也就一百七十三人,吴广余的把总司剩下七十五人,寇汉霄的把总司剩下九十八人。

除此之外,还有周大焦和普安州知州安排给自己的三百随军民夫,粮食都是他们在运,私藏的火铳和七十副铁甲则是石望在亲自管。粮草方面周大焦给杨凡派了半月的,眼下还剩下十日,勉强足够。

“大哥,我找到些好东西。”

石望兴奋地走进来,看样子是有好事。

瞧他这副样子,杨凡也是精神一振,急忙询问何事。眼下举步维艰,能有好消息,当然是妙事。

石望道:“我刚才整理粮草发现旁边木匠铺有小舟二十多艘,听本地军户说,那是木匠做的运木船,原本是要交工的,碰着叛乱,买家一直没来,就搁那了。我想着,咱们可以沿着河走,万一碰见敌人,打不过咱们还能坐船跑。”

杨凡拍手叫好,如今自己有了小船,真到万不得已,要么死要么活的时候,周大焦的军令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保命要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