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22章 落籍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22章 落籍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杨凡和石望摆脱农民后,便迅速朝许师爷说的同福客栈走去。一路穿过城中的民居和商业区,感觉与城外相比也没什么太大差别,如果没有城墙,两边也不至于分为城内城外两区。

来到同福客栈门前,那许师爷已在此等候多时,他迎面走来,见到两人已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脸色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惊讶,只是淡淡地说:

“如此也好,省了等会儿的许多口舌,不错,你们准备得很充分。”

杨凡点点头,随后问道:“那是自然,那落籍的事情老先生办得如何了?”

许师爷摆了摆手,疲惫道:“小事一桩,你们跟我来。”

说罢,许师爷转身朝另一条路走去,他走起路来一只腿只能轻轻点地,看来昨夜被杨凡用砸的那下伤得不轻。

杨凡装作瞧不见,拉上石望紧跟其后。

找许师爷办事虽担了极大风险,但他们两者之间除银子外,并无深仇大恨,综合来说是现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杨凡与石头之前俱是一穷二白,毫无根基可言,更不可能有门路。除此之外更有通缉缠身。

难道既要躲官府?又要捧着赃银去寻陌生人帮他落籍?再买官?

除了买官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倒是不用落籍,那就是直接落草为寇再慢慢发展自己势力,这路杨凡其实也是琢磨过的。

但此时崇祯三年,全国虽天灾**交织,但绝大部分地区秩序都还在,光是之前刘佑弟等人怕极的泸州兵那等营伍,在川内便有好几支,但凡有一点起势火苗马上就会被围攻、扑灭。

更何况几千两银子看似数额不小,但要起事却是捉襟见肘。陕西那流民遍地走的环境或许好些,至少有了兵员来源,川内却是不行。

但杨凡不知道的是,就算是陕西,此时农民军势头也远远还没起来,始终处于明朝官军的高压追杀中。

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闯营,其初代头目高迎祥,后来被俘后押解北京凌迟处死。继任者李自成成为新闯王后,也被官军围殴得只剩十几骑勉强逃回山里狼狈求生。像张献忠这等,更是只能连连降而复叛才能苟延残喘。

此情况持续数年,直到天灾**不断加剧,后金又南北夹击,歼灭不少朝廷的剿匪官军,才让农民军渐渐脱离控制。

走在前头的许师爷不知杨凡有如此多的想法,头也不回地嘱咐道:“一会儿见了甲长,你们就顺着我的话说就好。不过你们也要记住,你们是那赵牛鼻子的陕西远亲,在那边父母病故,所以你们才变卖祖屋,收拾财物过来投奔赵牛鼻子的。”

两人连连点头,至于赵牛鼻子是什么人,杨凡根本懒得问,多半是许师爷找的愿意为两人担保的保人。

杨凡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是个无籍流民,石望也早就没了户籍。当乞丐时还好,可要经商,甚至当官,没有户籍就是黑户,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至于许师爷说的甲长,便是明代的甲长制度,此乃明代基层组织,与保甲制度紧密相连。

通常以十户居民为一甲,设甲长。甲长一般由本甲居民推举,然后由官府造册登记产生。若干甲又组成一保,设保长。

甲长负责维护本甲内的治安秩序,若甲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等,甲长需及时察觉并向官府报告。

同时,甲长要对甲内居民的人口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情况都要进行登记和掌握。还要协助征税,传达政令。

三人穿过几条街道,最后在城西街道上停下脚步,许师爷略一寻找后,便领着两人带头进了一处民居。

这民居是个两进的院子,不算太大。前院只有一个院子,四周有些枯死的绿植和柱子作为装饰,此外便别无他物。

进了后院,后院除了有正房、东西厢房、厨房、茅厕之外,还有个小柴房,如果在后世,算是底层套三的房子。

此时后院院子里的石桌边,坐着一个瘦巴巴的老爷子,他抬眼瞧见有人来,急忙起身相迎。

领头的许师爷朝他客气地一拱手,介绍道:“郑老,这便是杨公子和石公子。”

杨凡和石望客气地朝郑老拱了拱手,说道:“见过郑老。”

郑老笑眯眯地快速打量了一番两人,见杨凡两人衣冠楚楚,完全不像是为非作歹之徒,心中便已安定。

他笑着说:“见过两位公子,两位公子之事我已知晓。虽路引遗失,但两位公子知书达礼,又有那赵牛鼻子做保,落籍此处包在我身上。”

“多谢郑老,还有就是我俩远道而来,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赵兄弟这几日也不太方便……”

郑老呵呵笑道:“那是当然,中午许老爷便已和我说了这事,就算落户籍也得有个地址,你们那亲戚赵牛鼻子这两年爱赌,他那祖屋早就被当在了当铺里,你们就算想要挂靠他家名下也是不可能,还得自己买套宅子…”

说完,郑老身子侧了侧,开始给三人介绍这宅子,他盯着杨凡说道:“这宅子便不错,二进的,厨房、茅房皆有,起夜时也无需去外边用公用茅房。所有房间家具齐全,仅需打扫打扫便可住进来,前院还可以自己添种些花草,住着还是极为舒服的。卖家离开时本不打算卖,所以还留了三床被褥锁在偏房柜子里,你们住进来,也省了不少购置钱,”

杨凡已经了解了大概情况,边听边点头,他客气地询问道:“如此甚好,只是我俩远道而来,路上已耗费了不少钱财,如今囊中羞涩,已所剩不多,还请问郑老这宅子多少银子?太多我们可负担不起。”

郑老先是瞧了瞧杨凡,又扭头看了看石望叹了口气,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才抬头说道:“也罢也罢,这房子主人去了成都投亲,托我在牙行替他们出售这房子。言明这房子标价六十两,他们最多能接受五十两成交,你们初来乍到,银两不多,我便擅自做主,四十五两卖与你们罢!至于那五两差额,我再去信与他们解释。”

瞧他说得声情并茂,杨凡当下就已信了五成,但并未马上应承,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明代县城的二进院子大概要多少钱,还有这郑甲长说的又有几句是真。

当下他便扭头朝许师爷投去探寻的目光。

许师爷见状,先是微微皱眉,然后说道:“可这院子颇为破旧,也不甚大气,这类空置房屋城里数量怕是不少。四十五两这价格颇高,我想他们怕是无法负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郑甲长为难地说:“那许老爷觉得多少合适?”

许师爷伸出三根手指,说道:“三十两,实不相瞒,这两个后生也就这么多钱,如果郑甲长觉得可以,现在就可以给定金。”

“三十两?!”

郑甲长哭丧着脸连连摇头道:“那主家万万不可能答应,不可,不可。”

两人又是一番唇枪舌剑,在价格是不断试探拉扯后,最后将价格确定到了三十五两。

确定了这事,郑甲长给杨凡办好了定金手续,杨凡给了他十两银子的定金,因今日已晚,只能相约明日上午去那牙行再办正式过户手续。

至于户籍之事,上午牙行过了户,下午就可以去官府登记,不出意外明日日落之前,杨凡和石望就能成为四川安岳的户籍人士。

此件事毕,自觉砍价被砍到大动脉的郑甲长顿感无趣,又是口干舌燥、身心疲惫便要告退。

杨凡陪同郑甲长出门,走出前院后,杨凡偷偷塞了一锭银子到郑甲长手里,对他说道:“我们两兄弟初来乍到,手上钱财不多,隔些日子又需要去他地寻个生计。

这银子不多,还希望郑老您老人家受累,组织甲里街坊邻居吃些酒肉,剩下钱财便是您老人家的辛苦钱。”

郑甲长掂了掂手中的银子,估摸着有二两多左右,当即脸色阴转晴,喜得眉开眼笑,心头也从刚与许师爷砍价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虽说卖这宅子最终成交价已定,他最多能拿不到一两银子的佣金。可请街坊邻居吃顿好的根本用不了多少银两,他油油手再节约一些,至少能扣个一两出来。

如此综合算来,杨凡这一波,让他收益足有二两左右了,也算是油水十足。

他当下拉住杨凡的手,对其赞不绝口,夸其少年英才,拍着胸脯保证杨凡和石望两人过户及户籍之事包在他身上,明日一早他就亲自跑,一定办妥。

最后甚至还提前将这宅子的钥匙给了杨凡,让他们省了今日住客栈的钱,先住上未来新家。

杨凡收了钥匙告别郑甲长,转头回了后院。

后院里,石望兴奋地在每个房间穿梭,对他来说,一月前两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当时的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也能住进这样宅子的。

许师爷则坐在石桌边,低着头不知在思索什么。抬头瞧见杨凡回来,他急忙站起。

杨凡朝他客气地一拱手道:“辛苦许先生了,后面的事情还需许先生为小子多操心一番。”

许师爷无奈笑笑,摆手道:“户籍这些都是小事一桩,只要你愿意出钱,赌档里有的是人愿意为你作保。”

但随后他又皱了皱眉道:“只是你想走路子,此事还需多考虑,如果只是纳捐个卫所官的话,那轻而易举,可你想要的是营兵里边的守备官,此事却颇有难度,还需要找对人,走对路,否则银子给了也是白给。”

让许师爷动用他在此地的人脉关系,走路子为杨凡谋个正五品守备的官职,这是昨日两人在那大殿之中谈好的交易。

事成之后,杨凡将给予许师爷两千五百两的报酬,其余钱杨凡得留着买官。

至于为何是守备一职,而不是其他,是因为这些日子杨凡了解后所做的考量。

在明末时期,朱元璋设立的卫所制度已严重衰落。卫所兵制败坏,士兵逃亡现象严重。土地兼并使得卫所士兵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军饷又常被克扣,生活困苦,大量士兵逃离卫所,卫所的编制和组织架构几乎名存实亡。

营兵制度则在明宣宗朱瞻基执政期间兴起,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和完善。

如今崇祯年间,营兵制与卫所制共存。卫所制下的将士除日常哨警守卫一地外,还需承担耕种任务,而营兵制下的将士则是职业军人,只接受军事任务,不需屯田。

所以营兵也成为此时的绝对的作战主力,营兵制度里的守备,约等于现代社会一个团长。其地位在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之下,在千总、把总之上。

也算是这个时代能独立经营、独立作战的最小集团。

杨凡作为外来者,并不清楚该走哪些流程才能买到一个守备,也并不清楚花多少银子才能买到。

所以此时虽然银子和主动权都在杨凡手上,可毕竟有求于人,杨凡当下客气道:“自然是有难度的事才需许先生你出马,若是谁都行,小子我也就不用叨扰许先生了。”

许师爷叹了口气:“此事,我既然允诺了你,自然就会做到。只是事成之后,你答应我的银子,可容不得食言。”

“这是自然,许先生大可放心。”

许师爷停顿片刻,伸出手掌道:“不过今日我需要先支用五百两白银,从那二千五百两里扣。”

闻言杨凡吓了一跳,五百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一户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也就只需要十几两到二十两银子。

“这是何意?”

许师爷白眼一翻,又是那副无奈的神情:“我现在还是官府眼中的失踪人口,面对那些权贵人士的下人,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所以我会伪装成在客栈逃出的受害者,可到了官府,到时候也少不了会有问讯,必要时候,还需要银子疏通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五百两可不是个小数目。”

“不用担心,我就在那同福客栈天字二号房,随时找我。”

杨凡沉吟思考片刻后,还是挥手呼唤了石望过来,从行囊里依次拿出五百两银子,放在桌上。

许师爷反复确认了重量,然后当即放在随身背囊中。他提醒道:“到时候我会带衙门的快手壮班去栖岩寺,提供现场线索。”

话说到这里,许师爷停顿了一下。

他随意地看向他处,嘴上悠悠问道:“银子……不会还在那栖岩寺里吧?”

杨凡淡淡回道:“自然不在。”

四目相对,许师爷咳嗽两声,呵呵一笑:“如此便好,如果被那些衙门的人找到了,你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送别许师爷后,杨凡还站在原地,看着许师爷离去方向他脸上阴晴不定。心中总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这老狐狸摆自己一道。

如果许师爷和衙门搭上话了,那自己这边唯一的优势便是那些银子还在自己手中,许师爷投鼠忌器,不敢怎样。

但也不敢排除他利用官府恶吏,直接铤而走险抓了杨凡强行要黑吃黑。

石望从身后靠过来,说道:“大哥,明日我去跟着这老家伙。”

杨凡点点头,随后又道:“你一个人去跟怕是颇有不便,咱们如今手上无官无权,如履薄冰,还得要多些帮手。”

想到此处杨凡却犯了难,两人不可告知外人的事情太多,仓促招募帮手,怕反而人多嘴杂,况且陌生人也多为不便。

一时间,杨凡陷入沉思。

此时石望却是眼前一亮,朝杨凡道:“需要帮手的话,我这倒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

杨凡诧异地抬起头问道:“哦?可靠吗?”

石望重重点了下头,道“绝对可靠!与我乃是从北走到南一路同行之人,我们三个当时也是一起溜进这城里讨吃食的,那段日子里都是我和他们俩同甘共苦,如此才熬过来的这些时日。”

杨凡愣了一下,询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当时见你时,只有你一个人,不见他们?”

------------

注释1:卫所与营兵区别:《明史·兵志》记载,卫所“军士逃亡者众,所存无几”,且“器械朽钝,甲胄不具”。

而营兵制部队以招募为主,朝廷优先保障其装备和粮饷。同时自弘治年间省镇营兵制确立后,卫所系统逐渐沦为营兵制的附庸。都指挥使司(卫所最高机构)的地位被总兵官取代,卫所将领需听命于总兵、参将等营兵将领。

实例有: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命曹文诏突袭农民军老巢,曹文诏直接弹劾行动迟缓的卫所将领,甚至直接将其撤职。

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入塞,勇卫营将领黄得功、周遇吉等率部作战,征调卫所士兵作为辅兵参战。在围剿农民军的战役中,曹文诏、左良玉等营兵将领亦可直接调遣卫所部队,卫所将领需服从其战术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