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205章 改制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205章 改制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谢士章闻言颔首。

“杨将军有心杀敌,此等细枝末节之事,本官自当尽力所能及之劳。”

其实他心底还藏着些关于王维章新近的偏门消息并未曾分享,只因太过复杂。

陷城失地是一回事,还有一方面便是王巡抚被京师党争波及,有一“荐吕纯如翻逆案”牵连到了王维章。

吕纯如在天启五年任浙江巡抚时,曾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并上疏称颂其“功德”,甚至公然宣称“厂臣魏忠贤心专为国,念切恤民”,是故吕纯如乃实打实的阉党。

而今虽阉党失势,朝中东林党与非东林党的党争仍在暗流汹涌。

温体仁入阁拜相后,为钳制打击东林党,逐步收拢阉党残余势力。

推出此案的真实意图,实乃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推翻“钦定逆案”,扩张己方权柄,打破东林党主导的政治格局。

然圣上对翻逆案态度异常坚决,明谕“逆案所定,毋得更议”。吕纯如的翻案亦因此被驳回,图谋终告破产。

王维章则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举荐出任的四川巡抚,亦属非东林一派。

这几日又恰逢“剿贼不力、陷城失地”的口实。东林党适才防守得手,自然要乘势发起凌厉反击。

……

暮春时节的细雨,无声浸润着重庆涂山连绵的营垒。

青砖砌就的游击将军营房内,竹帘半卷,松木的清香与炭火炉的暖意悄然交融。

最后进来的寇汉霄与张攀摘下头上被雨打湿的毡笠帽,拱手告罪:“对不住诸位,方才底下又有人斗殴,耽搁了些时辰,累诸位久候。”

自石砫白杆兵加入,游击营连同哈布两族的散兵司,已有四个民族混杂。俱是血气方刚的汉子,摩擦斗殴在所难免。

屋内众将纷纷道无妨,高踞上座的杨凡抬手示意二人落座。

寇、张二人又朝杨凡施了一礼,方才入了自己位置。

见人已齐备,杨凡先宣布人员调动:“先说简单的人事安排。秦起明加入后,由其接任张攀的千总二部千总一职。张攀本职仍在镇抚司。”

众人点头,张攀的职本在镇抚司,只因千总二部的千总一职久久无人,这才暂兼千总二部。

杨凡接着道:“大宁一战,我部阵亡与重伤员逾两成,轻伤者更达三成,折损过半。经轻伤员医治归队,及数百石砫白杆健卒加入,刀枪兵员稍得补充。眼下唯火铳手、火炮手尚需新募。”

言及此,杨凡目光扫过首次列席此间的秦起明。

察觉到杨凡视线,年轻的秦起明急忙挺直腰背,坐姿比任何人都更为端正。

“然两个千总部的士兵构成,本将计划革新。剩余长枪手将与白杆兵混编为千总部近战力量。日后千总部战列,仅余长杆兵器与火铳,取消刀盾手。比例为长枪手四成、鸟铳手六成。”

杨凡话音落下,屋内众将皆颔首认同。大宁血战的惨烈犹在眼前。

面对数倍之敌,单薄的长枪线列难以形成致密“枪林”,缝隙过大,长兵优势无从发挥。

杨凡此举,亦是痛定思痛,修正前误。他原本以为战场刀光剑影,刀剑当为主角。然亲身经历后,方知在真实搏杀中,刀剑之利远不及长枪实用。

实则远在蒙昧之初,先民便已洞悉矛、枪在狩猎中的距离优势,能以此弥补力量不足,耗死皮糙肉厚的史前巨兽。

兵器越长,先手刺中敌身之机便越大。短兵一方则需先行格挡闪避,方能反击,天然失了先机。于军阵层面观之,这也是极不划算之事。

况且华夏古训有云:一寸长,一寸强。除此之外长枪更兼有一利,那便是制作简易,利于量产。

加上秦起明加入,使杨凡得以打造那威震天下的白杆枪。其“三浸桐油”的核心工艺,亦由随军而来的石砫工匠掌握。

白杆枪枪杆多取西南山区白蜡树主干,长度常在一丈二尺至一丈五尺间(约合3.6米至4.5米),杆身通直光滑,呈天然浅白色,兼具韧性与弹性,挥刺时可借杆身弹力倍增突刺之威。

枪头则以精铁锻打,长约八寸至一尺(约24厘米至30厘米)。形制为尖锐菱形枪矛,刃开双血槽,尾接铁镦以平衡重心。枪头侧设短钩,既可勾挂敌军甲胄,亦利阵列突击。

白蜡木杆经“三浸桐油”处理,可承丈二长度之扭力而不折。崇祯年间工部曾仿制此枪,却因“木纹不直”致“三月即弯”。

寇汉霄点头拱手道:“大人明鉴。然长枪手近战终显掣肘,仍需每兵配短刀一柄,以备短兵相接之需。”

此言一出,满屋附和。

杨凡点头应允,负责记录的中军部书吏立刻将这条添上。

“那就配腰刀。眼下主要敌手皆为流寇,多无甲胄,长枪手配雁翎刀足矣。”

阎宗盛立刻接茬,攥袖比划道:“但杨大人此番将刀盾手尽数裁撤,某仍觉不妥。长枪列阵刺杀虽利,但若遇敌集中猛攻一点,长枪终究转动不便,难以及时驰援。”

------------

注释1:

据《明末农民战争史》记载,崇祯七年春,王维章因兵力分散、情报滞后,未能及时堵截,导致高迎祥、张献忠等农民军主力由湖广入川,连克夔州奉节、大宁、大昌等州县。

据《崇祯长编》明确记载:“逮巡抚四川右佥都御史王维章”,并严厉指责其“剿贼无功,致贼蔓延”。

注释2:

据《明史》《崇祯长编》《明末农民战争史》记载:陈奇瑜夔州之战结束后,正式檄调四川机动明军入陕合剿。四川巡抚王维章虽因兵力不足、防御失利被弹劾,但四川明军的调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注释3:

雁翎刀为明代腰刀典型,刀身窄长、弧度柔和,形似大雁翎羽。刃长通常在70-100厘米,刀背厚约0.5-1厘米,刀尖略上翘,兼顾劈砍突刺。灵活性强,利于骑兵挥砍与步兵格斗,核心优势在灵活,非在破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