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182章 皮甲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182章 皮甲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张献忠部前锋冒进闯入伏击圈。白杆兵骤然以长枪阵冲锋,截敌首尾。弩手自侧翼齐射,压制敌阵。

流寇猝不及防,阵型大乱,千余人尽被歼灭。

遭此损失,张献忠遂与高迎祥部合兵,本欲东撤。却忽改方向,往北直奔大宁而来。

杨凡将秦良玉的塘报递与周围将领传看。

赞画房众人闻讯赶来,周博文看过塘报后马上说道:“大人,贼寇怕是要来抢回盐场!”

杨凡点头。秦良玉的加急塘报是昨日发出的,川陕云贵地形险峻,故而今日才送到。

奉节距大宁县城二百里,照此算来,流寇该已行军一日,如今怕是只剩一天半路程便能抵达。

盖世才急声拱手:“大人!当务之急是整兵备战!流寇有数万之众,最好依托大宁县城固守待援才是上策!”

杨凡沉吟片刻下令:“传令!石望领预备役留守大宁盐场,其余全军南下,拱卫大宁县城!”

“遵命!”

……

大宁盐场与大宁县城相隔二十里,当日下午,守备营除预备役外,全军折返大宁。

杨凡命令手下组织百姓加固城墙,修复破损城门,并让带头里甲安排百姓准备石头、金汁等守城物资。

城防筹备得如火如荼之际,忽闻石砫秦良玉派来信使。

杨凡便召集部下,在大宁县衙一同接待。

来者是一队石砫兵,领头的是个穿皮甲的土家族年轻人,这年轻人生得圆头阔面、中鼻宽肩。

他身上的皮甲显是牛皮所制,鞣制后裁为甲片,以皮绳缀连,重点护住胸、背、肩等要害,瞧着轻便,想来极适合山地机动。

身后数人则皆着藤甲,似以青藤、黄藤编织,看着也轻便,只是不知防御力如何。

秦良玉的白杆兵威名远播,又是杨凡此时在川东唯一可依靠的友军,何况对方的官阶、名声皆在杨凡之上。

杨凡自然不敢摆架子。见两人走到县衙中央,便让人客气接待过来,还招呼亲兵倒上热水。

许是感受到杨凡的善意,这土家族年轻人作为石砫白杆兵的使者,他也毫无跋扈之态,先客气道谢,浅啜一口热水。

而后抬眼扫过屋中明军将领,自觉不似其他明军那般怯懦,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随即面朝杨凡朗声道:“末将乃石砫宣慰司峒长!奉秦都督之命,特来知会友军与我等协同合战!”

他口中的“秦都督”便是秦良玉——这封号是其崇祯三年己巳之变封的。

那年,建奴皇太极率军突破长城,直逼京师(史称“己巳之变”)。

朝廷急召各地驻军勤王,多数将领行动迟缓。时年近六旬的秦良玉仍亲率白杆兵兼程北上,沿途秋毫无犯。

抵达京师后,她配合明军收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崇祯帝对其功绩赞赏有加,特于平台召见,当面赏赐彩币、羊酒,并当场赋诗四首。

崇祯帝称秦良玉“忠勇冠绝,古之名将不及”,还将其画像悬于皇宫武英殿,与历代名将并列。并封都督同知(从一品)和“二品服俸” 。

秦良玉也由此成为明朝首位以女性身份获此称号的军事统帅,其地位与威望无论在石砫还是海内明军之中,已至上流。

杨凡面色一肃,拱手道:“秦都督将军有何吩咐,还请小将军详述。”

那穿皮甲的年轻人喉结微动,声音带着几分自豪:“我部昨日已在奉节成功伏击流寇,成功将其逼退。如今流寇北进,正往此地而来!

流寇中八贼张献忠虽遭我军重创,但仍有数万之众,另与闯贼高迎祥合兵北上。高、张两部在奉节的总兵力约六万,其中真寇约两万,其余皆是沿途裹挟的百姓。”

“依贵军所观,敌军何时能到大宁?”

“流寇三日内必至!”

石砫兵话音刚落,得知敌军更确切的消息,县衙内众将顿时议论起来。

今日是第一日,也就是说,最迟后天便要直面数万流寇。

赞画房众人一声招呼,已尽数围到地图前开始商议对策。

杨凡只觉呼吸略促,客气问道:“其余友军尚未抵达,此地仅有你我两军。不知秦都督有何高见,可御流寇?”

那石砫兵并未兜圈子,直言道:“流寇两股合兵,动辄数万,单靠一营兵马难以应对。都督之意,仍需你我两军合力,方能正面迎击流寇。”

“那贵军何时能到大宁,与我部会师?”

“我部夺回奉节后亦在尾随流寇北上,但为防流寇折返围合,不敢追逐过近,与流寇相隔约有半日路程。”

听闻此话,杨凡松了口气,半日时间秦良玉就可以赶到。

他自己这三千兵马,在大宁县守个半日还是绰绰有余。

他当下说道:“如此甚好,我军便依托大宁城而战,阻击流寇,以防大宁复陷。同时静待你部石砫劲旅到达。届时,两方南北夹击,流寇可破!”

---------

注释1:

据《重庆历史政德人物秦良玉》明确记载:崇祯七年二月(1634年),张献忠、高迎祥入川,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于夔州(奉节)击败张献忠,迫其退走。

同时明末流寇分合无定,据《明末农民起义大事年表》载:崇祯七年,高迎祥、张献忠联合入蜀,陷夔府、破房县、保康入川;二月攻夔州、破大宁,为秦良玉所扼。

注释2:

白杆兵多数是皮甲、藤甲。石砫土司兵的藤甲和皮甲传统可追溯至宋元,《宋史·蛮夷传》便有“以藤为甲,遇矢不贯”的记载。

注释3:

据《明史·秦良玉传》载:天启元年奢崇明反重庆,……良玉乃出家财募兵,率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崇明败走,成都围解。

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佛图关,复重庆。朝廷授良玉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