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152章 鸟铳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152章 鸟铳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万历皇帝就曾批三万两白银用于制造鲁密铳,但因官僚贪腐,实际可用资金仅剩一万六千两。

最后也就造了千门左右,单门造价也高达十六两。

虞承文道:“若是要大力推广此铳,还需要先解决工匠问题,能造鲁密铳的工匠属于极少数,大多都在京师南京、杭州的军器局之中,若是要招来,还需花些手段……”

杨凡若有所思,并未对鲁密铳有定言,最后将目光落在燧发枪上,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这燧发枪本应是利器,可听你说来,却不好装备予全军,这是何故?”

虞承文面露难色:“燧发枪发火原理新颖,击锤打击火石产生火星点燃火药,优势明显。

然实际测试中,发火率低,多因火石与击锤配合不够紧密。

角度、力度稍有偏差,便难以发火。另外,火药受潮也会影响发火。若能攻克难题,必是未来火器发展的方向。”

众人又去摆弄燧发铳装填射击了几轮,发火率的确只有一半。

燧发铳省去了火绳枪繁琐的点火流程,士兵可随时待发,避免了火绳暴露目标或受潮失效的问题。

而且火绳枪在风雨天气中常因火绳熄灭或火药受潮无法使用,而燧发铳的燧石点火机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尤其适合南方多雨地区作战。

除此之外,燧发铳还有射速优势,理论上每分钟2-3发,可提升火器部队的持续火力,配合段击战术,能有效压制敌军骑兵冲锋。

但是眼下问题还是技术瓶颈,燧发铳需精密加工弹簧、燧石夹等金属部件,而这个时候工匠缺乏标准化生产能力,导致成品故障率高。

比如燧石与钢片的撞击角度、弹簧弹力控制等关键技术都难以精准制造,常出现“火石触机不发”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明朝火药配方也还需改良。

杨凡陷入沉思。

如此一来,四种火铳中三眼铳射程太近不堪大用,鲁密铳造价高昂且产能不足无法大规模装备部队,燧发枪则还有技术未攻克,难以大用。

这样看来,多项选择题也就变成了单选题,只能选择鸟铳。

而且鸟铳制造技术已扩散至全国,北方宣府、南方福建均有成熟工匠群体,只要给足工钱,产能和良品率都不是问题。

同时根据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的军事着作《练兵实纪》所写,鸟铳训练成本更低。

士兵只需掌握“装铅子、点火绳、瞄准”三步骤,10天即可初步实战。

而且维修简易,前线士兵可用随身工具拆卸清理,据记载武器战损率低于15%。

而方方面面更好的鲁密铳,它技术改良虽具前瞻性,却触碰了杨凡此时的三大死穴:缺银子、缺专业工匠、缺时间。

相比之下,鸟铳作为“成熟技术底线”,虽非最优解,却是唯一能在短期内武装新军的最好选择。

片刻后,杨凡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虞大人,我已决定鸟铳即刻投入批量制造、装备军队,但都需精造,也要严控炸膛率。”

瞧见杨凡下了命令,虞承文马上应承道:“卑职得令。”

杨凡继续说:“鸟铳大规模装备,但鲁密铳适合精准打击、猎杀敌将,又兼顾射程与威力,除产能不足且造价高昂外其他皆是优于鸟铳,也算是军国利器。”

话音落下,杨凡呼唤道:“阎把总、高把总。”

阎宗盛与高源闻声越过众人,回应道:“属下在。”

“鲁密铳产能不足,我只订购一百杆,你们军情司和散兵司各配五十杆,由你们局内考核后分配给敢战又不善弓弩之士。”

“属下遵命。”两人应下。

“至于燧发铳……”

杨凡沉吟片刻,他来自未来,就算再怎么不了解历史,也至少知道火枪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以后发展趋势可以定为相对容易的燧发铳,所以他还是下了决心:“虞大人,燧发铳代表未来,还需网罗匠人,研究推敲,精研构造。”

虞承文深受触动,重重点头:“大人英明。末将忙完鸟铳量产之事,便调配精工良匠,专攻燧发枪难题。不敢有半点懈怠!”

火铳说完,杨凡心头落下一件事情,我他扭头朝大校场看去,那边还在进行队列训练,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鸟铳是成熟技术,无非就是看重工匠、材料两者,两者严控的话,军器局稳定制造良品并不是什么难事。

相信过不了多少时日,杨凡手下的兵就不再是仅拿木棍操练了。

虞承文想到一个关键的事:“鸟铳大规模批量生产,是生产多少杆,除了鸟铳、鲁密铳,近战武器刀枪棍棒和盾牌又需多少?还请大人示下。”

“我计划步兵千总部内,六成火铳手、二成长枪手、二成刀盾手,外加火炮。”

短短一句话恍如平地惊雷,周围众人尽是呆住,惊愕地望向杨凡。

虞承文有些不敢置信,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半响他才试探般地询问:“大人的意思是,六成都是火铳手??”

“是的。”

虞承文、寇汉霄几人咋舌。

这个时代比如大同、宣府镇这等地方边军火器率也就二成左右。

火器率高的军队倒是也有,之前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在辽东组建的关宁军车营,就以火器与骑兵结合着称。

根据《明季北略》记载,宁远之战(1626年)中,明军依托11门红夷大炮和密集火铳火力击退后金,火器手占比约四成。

崇祯初年,关宁军进一步扩编车营,每营配备佛郎机炮256门、鸟铳512支,火器手占比达五成。

除此之外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卢象升的步兵营采用“三段击”战术,火铳手分三排轮射,编制中火器手占比也只有三成。

与军队比起来,杨凡提出的六成火铳手的确远高于其他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