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7章 殿前激辩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第7章 殿前激辩

作者:换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49:08

第七章 殿前激辩

十日光阴,倏忽而过。决定盐引制度命运,也决定李薇未来道路的朝会,如期而至。

宣政殿内,气氛比十日前更加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反对派的官员们眼神交换间,带着一种有备而来的笃定。他们显然调整了策略,不再纠缠于空洞的“与民争利”和“女子干政”,而是准备从技术层面发起致命攻击,让这“黄毛丫头”的方案显得漏洞百出,不攻自破。

李世民高踞龙椅,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十日之期已到。魏王,戴卿,安乐,盐引章程,可曾议定?”

李瑾率先出列,躬身道:“回父皇,儿臣与戴尚书、安乐公主及一众属官,已初步拟定《盐引施行细则》一卷,请父皇御览。”奏疏再次被呈上。

然而,未等皇帝细看,那位干瘦如柴、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御史大夫周允便迫不及待地出列,声音带着质疑的尖锐:

“陛下!臣有疑问!盐引之制看似巧妙,然细节之处,漏洞百出!其一,盐引发放之额,依据何在?若定额不准,或致盐产过剩,堆积如山,或致供不应求,引发民乱!其二,盐引发放之权,操于何人之手?如何防止经办官吏借此营私舞弊,索贿受贿,使良法成为贪腐之渊薮?!其三,商人重利轻义,若其凭引领盐后,不往指定贫瘠之地销售,反将食盐运往价高之区贩卖,扰乱各域盐价,此弊又如何防范?!”

这三个问题,个个切中要害,直指盐引制度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核心难题,甚至可以说是历代专卖制度难以根治的顽疾。周允问完,微微昂起头,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李薇哑口无言、惊慌失措的模样。

满朝目光,瞬间如同聚光灯般,牢牢锁定在李薇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更有不少是幸灾乐祸的冷眼。

李薇深吸一口气,压下因连日劳累和此刻紧张而微微加快的心跳。她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不迫地走出班列,先向御座行礼,然后转过身,面向众臣。她的目光平静,并未刻意去看那位周御史,而是朗声开口,声音清越,回荡在殿中:

“周御史所问,切中肯綮,亦是儿臣与魏王殿下、戴尚书等人这十日来反复推敲、力求完善之处。”

她先肯定了对方的问题,姿态不卑不亢。

“关于盐引额度,”李薇条分缕析,“并非凭空臆断。儿臣等参考户部存档之各道州近五年人口黄册,结合往年官盐大致销售数额,并考量地方富庶程度、饮食习惯等因素,由精于算学者建立模型,进行初步测算核定。此为基础定额。日后每年,可根据人口增减、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力求‘因地定额,大致公允’。”她引用了赵元安耗费心血核算出的数据,虽然众人听不懂“模型”为何物,但那详实的人口、消费数据基础,让人难以驳斥。

“至于防止官吏舞弊,”李薇继续道,语气沉稳,“细则中明确规定,采用‘三联盐引’之法。盐引由户部统一印制,一式三份,编号唯一。一份由发放官府存底,一份由商人持有至盐场领盐,一份由盐场核对后返还户部备案。三份勘合,缺一不可,且定期核对,若有伪造、涂改,或编号不符者,即以重罪论处!同时,设立独立于地方官府的盐引稽查司,专司盐引核验、运输路线监督之事,直接对户部及陛下负责。并设重赏鼓励举报,一旦查实贪腐,涉事官吏与商人同罪,严惩不贷!”

“三联盐引”、“独立稽查”、“重赏重罚”,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几乎将可能出现的舞弊环节都考虑了进去,制度设计之严谨,让不少官员暗暗点头。

“最后,防范商人窜销,”李薇成竹在胸,“细则规定,盐引不仅注明引额,更明确指定销售区域,并在引上标注有效期限。商人须在规定时限内,将食盐运抵指定区域销售。盐引稽查司将沿途设卡抽查,亦会派员暗访各销售地。若查实未在指定区域销售,或超出时限,轻则罚没盐货,重则吊销盐引资格,永不许再涉盐业!其利润虽厚,但风险更高,足以让绝大多数商人望而却步,遵守规矩。”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措施具体,考虑周全,将周御史提出的三个尖锐问题一一化解,并且展现出了远超众人想象的、近乎老辣的政治智慧和对人性、对官僚体系的深刻洞察。

朝堂之上,渐渐安静下来。先前那些等着看笑话的目光,变得惊疑不定。只剩下李薇那清越而自信的声音,在宏伟的殿宇中回响,掷地有声。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周御史张了张嘴,脸色由之前的得意转为铁青,却发现自己再也提不出任何有力的质疑,最终只能悻悻地闭上嘴,哑口无言。

李薇知道,技术层面的论战她已经赢了。但,这还不够。防守,从来不是她的风格。决战的时刻,到了!

她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带着一种凛然的锐气,目光如冷电般扫过之前跳得最凶的几位官员,最终定格在脸色难看的崔明义身上:

“父皇!诸位大人!盐政之弊,积重难返,其根源,果真在于法不善吗?!”

她自问自答,声音铿锵:“非也!儿臣以为,盐政之弊,非在法,而在人!在于那张盘根错节、渗透朝野的利益网络!在于官商勾结,上下其手,共同侵吞国帑,吸食民脂民膏!”

她停顿了一下,让这指控的余音在每个人心中震荡,然后目光锐利地直视崔明义等人,一字一句道:“儿臣近日,偶然得知一些消息。涉及几位大人府上的管事、乃至亲族,与江淮、河东等地有名有姓的盐枭巨贾,资金往来……颇为密切,数额之巨,动辄成千上万两白银!不知这巨资流动,所为何事?莫非几位大人,除了朝廷俸禄,还有别的生财大道?亦或是……与民(盐枭)同乐,利益均沾?!”

她并未拿出任何实质性的账本或信件(墨文确实尚未拿到铁证),但这番结合了部分真实信息(墨文调查到的资金流动方向)和犀利推断的虚张声势,如同一声惊雷,在宣政殿上空猛然炸响!

“哗——!”

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哗然!

被李薇目光扫到的几位官员,包括崔明义在内,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冷汗几乎是瞬间就浸湿了他们的里衣。他们做贼心虚,平日里这些勾当隐藏极深,此刻被李薇当廷捅破,虽无实证,但那精准的指向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瞬间方寸大乱!

“你……你……黄口小儿!安敢……安敢血口喷人!”崔明义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李薇,声音都变了调,但那色厉内荏的姿态,任谁都看得出来。

“陛下!公主殿下此言,乃是污蔑!臣等忠心为国,岂容如此构陷!”另一人也慌忙出列辩解,但语气中的慌乱难以掩饰。

朝堂彻底乱了。支持者振奋,反对者惊慌,中立者震惊观望。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如同发现了猎物的鹰隼,缓缓扫过那几名失态的官员。他久经风浪,如何看不出这几人心中的鬼?李薇的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多年的疑窦。

皇帝没有立刻发作,但那股无形的、冰冷的威压,已经笼罩了整个大殿。

良久,李世民冰冷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肃杀之气:

“此事,朕,定会彻查!”

一句话,如同给这场激烈的朝堂激辩,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却充满无限可能的休止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