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23章 东线惊变与专利暗战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线惊变与专利暗战

高句丽趁靺鞨内乱迅速渗透辽东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西线大捷带来的短暂欢庆。李瑾在紫宸殿内,看着那份来自营州都督府的加急军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军报详细描述了高句丽以“调停”为名,派兵数千进入粟末靺鞨境内,扶持傀儡,修筑据点,其先锋斥候,已多次出现在大唐营州防区视野之内,气焰嚣张。

“好一个高句丽!西线刚定,便迫不及待地在东线生事!”李瑾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架晃动,“真当朕不敢两线开战吗?”

兵部尚书连忙出列:“陛下息怒!高句丽此举,意在试探,亦是牵制。我朝西征方毕,将士疲惫,国库耗损,此时若于辽东大动干戈,正中其下怀。且辽东苦寒,地形复杂,大军行动不便,前隋之鉴,不可不察。”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高句丽将钉子楔入辽东,威胁我营州,窥伺我幽燕?”一位将领愤然道。

殿内再次陷入是战是守的争论。主战者认为必须立即以强硬姿态回击,将高句丽势力驱逐出靺鞨;主和者则强调国力限制,主张加强边防,以外交斡旋为主。

李瑾的目光投向珠帘后的林薇。林薇因连日操劳,脸色比往日更显苍白,但眼神依旧清明。她轻轻摇头,示意不可冲动。

“陛下,”林薇的声音透过珠帘传来,带着一丝虚弱,却异常清晰,“高句丽此举,料定我朝西线新疲,难以东顾。我们若立刻大军压境,便是落入其算计,即便胜,亦是惨胜,徒耗国力。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皇后的意思是?”

“高句丽可扶持靺鞨傀儡,我大唐为何不可支持靺鞨内部其他势力?”林薇缓缓道,“据臣妾所知,粟末靺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仍有不少部落首领对高句丽的介入心存疑虑甚至反感。可命营州都督,暗中联络这些部落,许以贸易优惠、粮食兵器援助,助其对抗高句丽扶持的傀儡。同时,命登州水师加强对高句丽沿海的封锁和骚扰,令其首尾难顾。我们要让高句丽明白,在辽东,他们永远无法安稳!”

李瑾眼中精光一闪。此策可谓老成谋国,既能有效遏制高句丽的扩张,又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消耗,将冲突控制在代理人层面和低烈度海上摩擦。

“准!”李瑾当即下令,“命营州都督府依皇后之策行事,务必谨慎,避免授人以柄。登州水师加大巡弋力度,凡遇高句丽船只,可临机决断,予以驱逐或扣押!”

东线的风波暂以这种“以夷制夷”、海上施压的方式应对,但帝都长安内部,另一场围绕“专利”的暗战,却进入了白热化。

《专利律法细则》的颁布和“专利审议院”的成立,并未能立刻平息所有纠纷。相反,随着利益的明确化,争夺变得更加激烈。那位被指控剽窃风箱设计的年轻匠师周明,在一位背景神秘的讼师(律师的雏形)帮助下,正式向新成立的专利审议院提起了申诉,要求确认其专利所有权,并反告老匠师王远诬陷。

此案因其典型性,立刻成为了长安上下关注的焦点。支持周明者,多为年轻匠人和部分推崇“唯才是举”的寒门官员,他们认为老匠师固步自封,打压后进;支持王远者,则是学堂内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匠人和守旧派官员,他们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周明行为不端,挑战传统秩序。

专利审议院首次开庭,便吸引了无数目光。双方讼师引经据典(既有律法条文,也有匠作典籍),争论不休。周明一方拿出了详细的设计图纸和改进说明,力图证明其独创性;王远一方则请出了数位老匠人作证,声称相关思路早已在私下交流中提及过。

审议院内吵得不可开交,审议院外,两派支持者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肢体冲突。舆论更是两极分化,将一场技术归属权的争议,上升到了“新旧观念”、“师道尊严”与“创新活力”的层面。

这场官司,俨然成了检验“专利”制度能否公平运行、新技术秩序能否站稳脚跟的试金石。

就在专利官司吸引了大部分视线时,“神机火鸦”的诱饵计划,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拂晓”密报,那家大量收购特殊金刚砂的西市货栈,其幕后东家终于浮出水面,竟与一位因“格物科”舞弊案而利益受损、被贬斥出京的江南籍前官员有关!此人离京后并未返乡,反而频繁活动于登州、莱州等沿海州县,与一些背景复杂的海商过从甚密。

更重要的是,通过严密监控,“拂晓”顺藤摸瓜,发现了一条将长安城内搜集到的技术情报(包括但不限于“神机火鸦”的虚假信息),通过沿海秘密渠道,辗转送往高句丽的线路!

“果然是他们!”李瑾看着“拂晓”呈上的报告,眼中杀机毕露。这些内部的蠹虫,为了私利,竟敢通敌卖国!

“陛下,是否立刻收网?”刑部尚书激动地问道。

“不,”林薇再次阻止,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这条线埋得如此之深,牵扯到的恐怕不止一两个被贬官员。继续监控,查清所有节点,尤其是……朝中是否还有人与此有关联。我们要的,不是几条小鱼,而是要将这张网,连根拔起!”

她顿了顿,补充道:“或许,可以让他们‘成功’一次。”

李瑾和林薇的耐心,很快得到了回报。

数日后,登州水师例行巡弋时,“恰好”拦截了一艘形迹可疑的渔船,从其暗格中搜出了数封密信。信中使用了一种极为复杂的密码,但经过“拂晓”密码专家的连夜破译,其内容令人触目惊心:不仅包含了“神机火鸦”部分虚假参数的“确认”信息,还有对大唐辽东军力部署的刺探要求,以及……一笔指向长安某位宗室子弟的巨额资金往来记录!

虽然信中没有直接点名,但那隐晦的指向,已足以让李瑾和林薇锁定目标——正是那位曾在御前质疑“专利”、家族与东南海商利益攸关的郡王!

内鬼,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地位如此之高!

消息被严格封锁,只有极少数核心君臣知晓。李瑾震怒之余,也感到一阵心悸。技术的阴影之下,滋生的不仅是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争议,更有这深入骨髓的背叛。

几乎与此同时,专利审议院经过数次激烈辩论和实地勘验,对周明与王远的专利纠纷做出了最终裁决。审议院认为,周明的风箱设计虽受王远早期思路启发,但在关键结构上有显着改进和实质性不同,符合“创新”标准,裁定周明胜诉,授予其专利。但同时,审议院也严厉申斥了周明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与前辈关系的行为,建议其向王远致歉。

这个看似“和稀泥”却又明确支持了创新的判决,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它既维护了“专利”制度的公正性,鼓励了后来者的创新勇气,也一定程度上照顾了传统的师徒伦理,暂时平息了匠作学堂内部最大的纷争。

东西两线,一明一暗,都取得了关键进展。然而,李瑾和林薇却毫无轻松之感。揪出了内鬼的一条线,却可能牵出更多隐藏的势力;平息了一场专利纠纷,但利益重新分配引发的深层矛盾远未解决。

辽东的博弈仍在继续,高句丽如同暗夜中的饿狼,耐心等待着下一次机会。而那位被锁定的宗室郡王,其背后又站着哪些人?他们与高句丽的勾结到了何种程度?

技术的巨轮轰然前行,碾碎了旧有的秩序,却也带来了更加诡谲莫测的新战场。帝后二人站在权力的巅峰,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基石,远不如看上去那般稳固。下一步,是该雷霆万钧,清洗内部,还是该隐而不发,等待更大的鱼浮出水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