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20章 专利之惑与暗刃

第一百二十章 专利之惑与暗刃

“拂晓”截获的高句丽间谍船物资清单,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长安城内因“兴业司”等新政带来的短暂喧嚣。清单上那些与匠作学堂核心试验项目高度吻合的稀有物料,无声地宣告着一个事实:帝国的技术壁垒,远非铁板一块,暗处的窥探者,已然触及了最敏感的神经。

李瑾震怒之余,更感心惊。他立刻下令,由“拂晓”与刑部组成联合调查组,严查匠作学堂、将作监乃至与这些物料采购、运输相关的所有环节,务求揪出内鬼,肃清隐患。一场针对技术泄密的内部风暴,在无声中骤然刮起。

然而,外部的威胁尚可追查防御,内部的裂痕却难以用强权弥合。匠作学堂内,因“利益分配”而起的波澜,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专利”这个概念被林薇悄然引入后,激起了更大的争议。

林薇深知,若不能解决创新者的激励问题,技术的源泉终将枯竭。在仔细权衡后,她向李瑾提出了设立“工匠专利”制度的构想:凡匠人有所发明创造,经匠作学堂与相关衙门核定,其创新成果可授予一定年限的“专营之权”,在此期间,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仿制,而创新者则可从官方授权生产或技术转让中,获取持续的经济回报。

这个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概念,在大唐的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荒谬!”一位老臣气得胡子发抖,“工匠造物,乃奉朝廷之命,食朝廷之禄,其成果自当归于朝廷,岂能据为私产,待价而沽?此例一开,人人藏私,技术如何进步?朝廷威严何在?”

支持者则据理力争:“若无厚利相诱,谁肯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于格物之间?前有王匠师改良织机而家无余财,若早有此‘专利’之制,何至于让商贾独占其利,而寒了天下匠人之心?此举正是为了激励创新,汇聚英才!”

争论的焦点,已不仅仅是利益分配,更触及了“知识”与“创造”的所有权这个根本性的观念冲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切创造归于帝王与朝廷?还是应当承认创造者的个体价值,给予其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李瑾听着殿内激烈的辩论,眉头紧锁。他本能地倾向于林薇的建议,认为这确实是激励创新的良策。但反对者的声音也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在强调忠君集体主义的当下,“专利”制度确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能助长“私心”。

最终,在李瑾的强力推动和林薇的反复阐释下,一个折中的、带有明显试行性质的《工匠专利暂行条例》得以颁布。条例严格限定了专利的范围、年限和受益方式,并明确规定,涉及军国要务的核心技术,不授予个人专利,其创造者由朝廷重赏。同时,成立由匠作学堂、户部、工部共同管理的“专利司”,负责审核与监督。

**\\* \\* \\***

条例颁布,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滴入了一滴水,反响各异。

匠作学堂内,如王匠师这般默默耕耘多年的老匠人,第一次看到了凭借技艺让家族改换门庭的希望,钻研的热情空前高涨。不少原本对加入匠作学堂持观望态度的民间巧匠,也纷纷前来打探,意图凭借一技之长,博取这“专利”之功。

然而,更大的反弹来自于那些原本依靠模仿、改进他人技术而起家的工坊主,以及部分视技术为“公器”的保守官员。他们或明或暗地抵制,指责“专利”是“与民争利”的升级版,是朝廷变相敛财、扼杀民间活力的手段。朝堂之上,关于“专利”利弊的争论,与西线战事、技术泄密调查等事宜交织在一起,让帝国的中枢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 \\* \\***

就在这内外交困、舆论纷扰之际,西线再次传来战报。这一次,并非捷报。

程知节大军围困瓜州数月,虽依靠火铳之利屡挫吐蕃野战骑兵,但瓜州城防经过吐蕃加固,异常坚固,强攻数次均未得手,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力。时近深秋,河西苦寒,大军久顿于坚城之下,粮草转运愈发困难,士气有所低落。吐蕃则趁机不断以小股部队袭扰粮道,令唐军不胜其烦。

程知节在军报中坦言,若不能在寒冬降临前攻克瓜州,大军将不得不后撤休整,此次西征恐将功亏一篑。他再次紧急请求朝廷,增派援军,并运送更多的攻城器械和过冬物资。

雪上加霜的是,联合调查组对技术泄密一事的追查,在取得初步进展、抓获了几名涉嫌倒卖物资的低级官吏后,竟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关键线索纷纷中断,调查陷入了僵局。显然,隐藏在暗处的对手,不仅狡猾,而且拥有相当的能量。

**\\* \\* \\***

内忧外患,如同重重阴云,笼罩着永徽五年的深秋。

李瑾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瓜州的位置,又转向东面高句丽的方向,最后落回长安。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西线的僵局、东线的窥伺、朝堂的争论、技术的隐患……所有这些,都如同无数道绳索,缠绕在帝国的身躯上,也缠绕在他的心头。

林薇轻轻走到他身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专利司”呈报上来的、关于数项民间发明申请专利的初步审核意见。她的脸色依旧带着病态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陛下,”她低声道,“西线战事胶着,强攻恐非上策。或可命程大将军,暂缓攻城,采取长期围困,分化瓦解之策。同时,可否考虑……将部分非核心的、已获专利的军械制造技术,比如某种新型投石机的部件,授权给河西当地的认证工坊生产?如此,既可减轻朝廷转运压力,加快器械补充速度,亦可让当地豪强分享战争红利,稳定后方人心。”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泄密案……对方隐藏极深,常规探查恐难奏效。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抛出一个足够分量的‘诱饵’,静观其变。”

李瑾转过身,看着林薇。他知道,她提出的又是打破常规的策略,蕴含着风险,却也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皇后的意思是?”

“朝廷可以放出风声,称匠作学堂在火铳基础上,已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一种射程更远、可连发的新式火器,名曰‘神机火鸦’,正准备小规模试产……”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并‘不经意’地泄露其核心部件的加工,需要某种特定的、只有少数渠道才能提供的稀有材料。”

李瑾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一个险招,可能引蛇出洞,也可能弄巧成拙。但在当前迷雾重重的局面下,这或许是照亮黑暗的唯一方法。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

“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