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05章 裂痕与基石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第105章 裂痕与基石

作者:换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49:08

第一百零五章 裂痕与基石

永徽三年的冬天,边境的雪似乎都带着铁锈与硝烟的味道。阿史那贺鲁化整为零的袭扰战术,像一群驱之不散的鬣狗,不断撕咬着大唐北部边疆的安宁。小型商队被劫掠,孤立的烽燧被拔除,偶尔响起的、虽不剧烈却足够骇人的爆炸声,在边境军民的心中投下持续的阴影。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入长安,内容大同小异:小股敌军来袭,一击即走,追之不及,缴获寥寥。

幽州都督崔淼的奏报愈发焦灼:“……贼踪飘忽,我军主力寻战不得,被动防御,疲于奔命。边境榷场日渐冷清,商贾裹足,长此以往,河西‘技术换和平’之策恐成空谈。且军中士气受挫,将士皆言,空有利刃,却无处着力……”

紫宸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君臣之间的凝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位年轻的将领出列,声音激昂,“陛下,娘娘,阿史那贺鲁此举,分明是欺我大军无法深入草原与其决战!臣请旨,愿率精骑五千,深入漠北,犁庭扫穴,即便不能擒获元凶,也要逼其与我正面交锋!”

“不可!”户部尚书立刻反对,“隆冬时节,草原补给困难,五千精骑孤军深入,若被诱敌深入,或遇风雪,恐有全军覆没之险!国库虽有好转,亦经不起如此浪战!”

“难道就任由这跳梁小丑在我边境肆意妄为吗?”年轻将领愤然。

争论再起,主战与主守的声音僵持不下。

李瑾揉了揉眉心,看向一直凝神倾听的林薇:“皇后,你之前提及,‘拂晓’带回的工匠,神志已渐清明?”

林薇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回陛下,正是。其中一名姓赵的老匠人,近日已能较为清晰地回忆当时情景。他提到,阿史那贺鲁营中,除了被掳的汉人工匠,似乎还有几个……口音奇特、深目高鼻的胡人,并非突厥部众,他们对火药的配比和铁罐铸造,尤为关注,甚至能提出一些……颇为内行的建议。”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深目高鼻、精通技术的胡人?这印证了之前的猜测,阿史那贺鲁背后,果然有更为复杂的势力介入!

“此外,”林薇继续道,她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被反复袭击的区域,“陛下,诸位大人,请看。贼寇袭击的目标,看似随意,但若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并对照近期商队路线和物资清单……他们似乎对有‘匠作学堂’标记的、运送新式农具、小型水力零件的车队,以及前往吐蕃方向的商队,格外‘青睐’。”

她的话语如同在迷雾中投下了一道光柱。阿史那贺鲁的目的,不仅仅是骚扰,更是在针对性破坏大唐的技术输出和与吐蕃刚刚建立的、脆弱的经济联系!他在试图掐断这条新兴的“技术丝路”!

“所以,他背后之人,惧我大唐者,非独惧刀兵之利,更惧这无形之‘势’。”李瑾缓缓道,眼中寒意森然。对手的目标很明确,阻止大唐通过技术优势构建新的秩序联盟。

“既如此,”林薇转身,面向众臣,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更不能自乱阵脚,与其被他牵着鼻子,陷入边境消耗的泥潭,不如固本培元,将我们的‘势’,筑得更牢!”

她提出了一个看似保守,实则更为深远的策略:“暂停大规模越境寻战。命北境诸军,依托坚固城防和新建的烽燧体系,配属少量‘掌心雷’与强弩,进行重点防御。同时,扩大‘拂晓’在草原的情报网,重金悬赏阿史那贺鲁及其核心党羽的行踪,力求精准打击。”

“而我们的主要精力,当放在两处。”她伸出两根手指,“其一,加速《大唐匠作标准》的制定与推行。从钢材冶炼到器械零件,确立统一的规格、工艺和质量。这不仅是为杜绝将作监弊案再生,更是为了……让我们的技术,成为天下公认的尺度!凡符合‘大唐标准’之物,便是精良、可信之象征。此乃掌控技术话语权之根基!”

“其二,”她的手指移向地图上的吐蕃和西域诸国,“加大对吐蕃‘技援使团’的支持,派遣更多精通农业、水利的工匠,帮助其提高产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与大唐捆绑的利益。同时,放宽对西域商队的限制,鼓励他们携带更多‘标准’化的唐货西行。我们要让边境的袭扰,成为疥癣之疾,而让技术的扩散与标准的建立,成为不可逆转的洪流!”

这一策略,跳出了单纯的军事对抗思维,将战场延伸到了经济、技术和影响力的层面。它需要耐心,需要远见,更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

李瑾沉吟良久,目光扫过众臣:“众卿以为,皇后之策如何?”

先前主战的那位年轻将领若有所思,而老成持重者则大多面露赞同。最终,殿内响起一片:“皇后殿下深谋远虑,臣等附议!”

**\\* \\* \\***

策略既定,帝国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边境的唐军改变了战术,不再盲目出击,而是像磐石般坚守要点,利用技术装备的优势,让阿史那贺鲁的袭扰代价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一场无声的“标准”革命,在帝国内部悄然展开。

“匠作学堂”成为了制定和推广“大唐标准”的核心。学堂内,最优秀的匠师与算学大家日夜推演,确定着从一枚螺丝的螺纹角度,到一匹丝绸的经纬密度的最佳规范。林薇甚至亲自参与了部分重要标准的审定,她带来的另一个时空的标准化理念,与这个时代的智慧相结合,开始孕育出强大的力量。

然而,建立标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场利益的博弈。一些依靠独家秘方或特殊工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此极为抵触。标准意味着透明,意味着他们无法再依靠技术壁垒垄断市场。

长安城中,几家最大的私人铁坊和织造坊联名上书,委婉表示“标准虽好,然各家技法不同,强求一律,恐扼杀百工之灵性”,实则是不愿放弃超额利润。

林薇对此早有预料。她没有强行压制,而是让“大唐盛世基金会”出面,宣布了一项政策:凡率先通过“匠作学堂”标准认证的工坊,其产品将获得“皇商”采购优先权,并可在其产品上烙刻特殊的“标准”印记,基金会还将给予低息贷款扶持,助其升级设备。

胡萝卜与大棒并行。很快,一些嗅觉敏锐的中小工坊率先响应,他们看到了依附“标准”所带来的巨大品牌效应和市场机会。当印有“大唐标准”徽记的、质量稳定、价格公道的铁器和布匹开始涌入市场,并大受欢迎时,那些原本抵触的世家大族,终于坐不住了……

**\\* \\* \\***

就在帝国内部围绕着“标准”展开新一轮角力时,北境的“拂晓”终于传来了期待已久的消息。他们并未找到阿史那贺鲁的准确藏身地,却意外截获了一支伪装成商队、试图穿越边境向草原输送物资的小队。经过审讯,一个令人震惊的线索浮出水面:与阿史那贺鲁暗中勾结,提供部分军械和建议的,并非预想中的西域强国,而是……盘踞在辽东,一直表面恭顺的高句丽!

高句丽,这个前隋未能啃下的硬骨头,如今似乎正试图利用大唐专注于西北和内部革新之际,暗中资助草原势力,意图在背后牵制,甚至……火中取栗。

消息传入长安时,正值第一场春雪融化。李瑾看着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指尖微微泛白。

林薇站在他身旁,感到一阵心悸。技术的阴影,终于投射到了更广阔、也更危险的棋盘之上。帝国的东方,那片曾经让前隋帝国折戟沉沙的土地,似乎也嗅到了“进步”巨兽的气息,并试图将其引向对大唐不利的方向。

内有权贵对标准化的抵触未平,外有高句丽暗中作梗,西有阿史那贺鲁袭扰不断……李瑾与林薇脚下这艘名为“大唐”的巨轮,在驶向未知深蓝的航道上,面临的已不仅仅是风浪,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试图扭曲其航向的暗流。他们手中的罗盘,那名为“技术”与“标准”的指针,能否在如此复杂的迷局中,依旧坚定地指向他们期望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