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93章 定策安邦,暗夜微光

第九十三章 定策安邦,暗夜微光

“帝星晦暗,速做打算。”

李瑾这八个字的密信,如同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长安城上空沉郁的阴云,也彻底点燃了潜藏已久的导火索。皇帝病情反复、一度昏厥的消息,再也无法完全封锁,以各种渠道迅速在高层官员和宗室勋贵中扩散开来。恐慌、焦虑、野心、算计……种种情绪在暗流中激烈碰撞。

秦王府和镇国公主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戒备状态。府外,不明身份的眼线明显增多;府内,核心人员面色凝重,往来步履匆匆。

“不能再等了。”林薇在银枢司密室中,对匆匆赶回的李瑾以及张贲等少数几个绝对心腹说道,“陛下病重,储位未定,福王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们必须立刻行动,稳住朝局,确保权力平稳过渡。”

“如何行动?”李瑾眉头紧锁,他虽掌军权,但在父皇尚在、未有明确旨意的情况下,许多事做起来束手束脚,“无父皇明诏,本王若强行介入朝政,便是僭越,正中他们下怀。”

“明诏或许没有,但陛下赋予我们的权责还在。”林薇目光锐利,思路清晰,“殿下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负有卫戍京畿、稳定四方之责。如今陛下龙体欠安,非常时期,殿下以维稳为名,加强长安城防,控制关键衙署和交通要道,名正言顺!”

她转向张贲:“银枢司立刻启动应急机制。第一,联合户部,以‘稳定市场、预防奸商趁乱牟利’为由,加强对长安东西两市、各大钱庄、粮行的监控与巡查,必要时可临时管制物价。第二,动用我们在漕运系统的所有力量,确保漕粮运输畅通无阻,绝不能让京城出现粮荒。第三,令各地巡查使,密切监控地方动向,尤其是几位边镇节度使和福王等宗亲封地的异常情况,一有异动,立刻飞鸽传书!”

这一系列安排,旨在抓住经济和信息两大命脉,确保京城不乱,地方稳定,同时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物资和信息准备。

“那朝堂之上呢?”李瑾问道,“福王等人若在朝会上发难,逼宫立储,该如何应对?”

林薇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朝堂之上,我们需争取更多支持者。中书门下几位相公,态度至关重要。殿下可暗中联络,陈明利害。此外,皇后娘娘那里……也需要有人去陈情,陛下病重,后宫亦需稳定。”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知道陛下真正的……心意。或者,至少要让所有人认为,我们知道陛下的心意。”

李瑾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在皇帝无法明确表态的情况下,制造一种“秦王与镇国公主乃陛下属意托付之人”的舆论态势,至关重要。

**\\* \\* \\***

就在林薇与李瑾紧张部署的同时,福王府内,一场密议也正在进行。

“陛下此次,恐怕是凶多吉少。”福王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国不可一日无君,储位必须尽快定下!李瑾虽为长子,然其性情刚愎,重用寒门,推行所谓新政,早已惹得天怒人怨!若由其继位,我等宗室勋贵,还有立足之地吗?”

“王爷所言极是!”庆王附和道,“必须联合众臣,在朝会上公推一位年富力强、仁德宽厚的皇子!我看六皇子就不错,年纪虽轻,但聪慧仁孝,母族亦不显,正需我等辅佐!”

他们口中的六皇子,年仅十四岁,正是充当傀儡的绝佳人选。

“光有朝议还不够。”另一位老谋深算的宗室开口道,“京畿兵马,多在李瑾掌控之中。我们必须有制衡之力……或许,可以秘密联络几位对李瑾新政不满的边镇节度使,许以重利,令其陈兵边境,以为声援?”

福王眼中精光一闪:“此计甚妙!还有宫禁……陛下身边,也需有我们的人!”

一张针对李瑾和林薇的权力绞杀网,正在悄然织就。

**\\* \\* \\***

次日,尽管皇帝依旧未能临朝,但在几位重臣的主持下,一场决定帝国命运走向的紧急朝会,还是在大庆殿召开了。

气氛空前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许多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忧惧和不安。龙椅空悬,更添了几分山雨欲来的压抑。

果然,朝会刚开始不久,福王便率先出列,以宗室元老的身份,痛心疾首地陈述国不可无主,请求众臣公议,早日确立储君,以安天下之心。

他话音未落,庆王及一众依附他们的官员便纷纷附和,话语间隐隐将矛头指向李瑾,称其“权势过重”、“非社稷之福”,并极力推崇六皇子“仁厚贤德”。

面对这汹涌的攻势,李瑾面色铁青,正要反驳,却见林薇对他微微摇头。

此时,中书令裴矩,一位素以持重公正着称的老臣,缓缓出列。他先是肯定了尽早定策安邦的必要性,随即话锋一转:“然,立储乃国之根本,需慎之又慎。陛下虽恙,然天命仍在。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稳定朝局,确保政令畅通,以待陛下康复或……明确旨意。”

他看向李瑾,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秦王殿下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有卫戍之责。值此非常之时,老臣以为,当由秦王殿下总揽军政要务,与三省长官共商国是,以确保帝国平稳过渡。”

裴矩的表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瞬间改变了朝堂的力量对比!他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中立和务实派官员的态度,他们或许对新政有保留,但更看重帝国的稳定,而手握重兵、表现出强大掌控力的李瑾,无疑是现阶段维持稳定的最佳人选。

紧接着,几位军方宿将也纷纷出列,支持由秦王暂摄军政。银枢司体系下的部分官员,以及受过“广文馆”恩泽的寒门官员,也相继发声支持。

朝堂上的风向,开始悄然逆转。

福王等人没料到裴矩会突然表态支持李瑾,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至极。他们试图争辩,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大义面前,他们的“另立储君”之议,显得如此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居心叵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名内侍监匆匆上殿,跪地高声禀报:

“启禀诸位大人!陛下……陛下刚刚苏醒,传出口谕!”

刹那间,整个大庆殿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那内侍监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陛下口谕:朕躬安,勿念。国事……暂由秦王李瑾,会同三省长官,依制处置。诸卿……各安其位,不得……妄议。”

口谕不长,甚至有些断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如同惊雷!

皇帝醒了!而且明确指定由秦王李瑾会同三省处理国事!“不得妄议”四个字,更是直接否定了福王等人另立储君的企图!

李瑾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转化为无与伦比的激动与凝重。他撩袍跪地,声音铿锵:“儿臣领旨!必竭尽全力,稳定朝纲,不负父皇重托!”

林薇也随之跪倒,心中一块巨石落地,但随即又提了起来。陛下醒了,但这口谕……是真正的转机,还是风暴前最后的平静?

福王等人面如死灰,如同斗败的公鸡,颓然跪地。

朝会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结束。李瑾凭借皇帝的口谕和朝臣的支持,暂时取得了监国之权。

然而,当夜,张贲却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就在皇帝口谕传出前后,有人看到福王府的一名心腹,秘密接触了北衙禁军中一位掌管宫门钥匙的郎将……

宫禁,似乎并不像表面那样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