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13章 破局之刃与人心之网

第一百一十三章 破局之刃与人心之网

皇长子李昊的病榻惊魂,如同一根紧绷的弦,虽未断裂,却让帝后二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这承平景象下的暗流是何等凶险。孩子退烧后依旧虚弱,需要长期精心调理,林薇更是因连日忧劳,旧疾复发,不得不再次静养。然而,帝国的车轮不会因宫廷的忧患而停转,东方的威胁与潜在的包围网,逼迫着李瑾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紫宸殿内,气氛肃杀。关于如何应对高句丽及其可能盟友的争论,再次激烈起来。

“陛下!高句丽狼子野心,勾结外邦,窃我技艺,断我使路,若再姑息,必成心腹大患!臣请增兵辽东,水陆并进,即便不能一举灭国,也要打得他十年不敢东顾!”一位武将慷慨陈词,主战之声高昂。

“不可!”户部尚书立刻反对,“去岁各地推行标准,兴建水利,国库虽丰,然支出亦巨。且西北吐蕃蠢蠢欲动,若东方战事迁延,两面受敌,如何应对?更何况,高句丽城坚池深,气候苦寒,前隋之鉴不远啊!”

“难道就任由他们在海上耀武扬威,在倭国搬弄是非吗?”

李瑾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争吵的臣子,最终落在面前御案上摆放的几样东西上:一份是高句丽新式弩机的测绘草图(根据残骸复原),一份是登州水师关于高句丽战船航速的最新观测记录,还有一小块从走私商船上查获的、符合“大唐标准”的精钢构件。

他没有参与争论,而是拿起那块钢构件,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殿内的嘈杂:“你们都在说,打,还是不打。但朕想问,即便打了,胜了,我们能得到什么?一片需要耗费巨大兵力镇守的焦土?一个更加仇视大唐、时刻想着复仇的邻居?然后呢?等到吐蕃,或者西突厥,或者其他什么势力,在我们东顾之时,再次蠢蠢欲动?”

他放下钢构件,手指点在那份弩机草图上:“高句丽之所以敢如此,依仗的,无非是从我们这里偷学、模仿去的这些东西。他们以为,拿到了这些,就有了与我大唐叫板的底气。”

李瑾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那朕,便让他们明白,他们拿到手的,不过是朕与皇后愿意让他们看到的,过时的残羹冷炙!真正的利刃,永远握在大唐手中!”

他猛地站起身,斩钉截铁:“朕意已决!对高句丽,暂不大举用兵!”

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他颁布了一连串命令:

“第一,工部与匠作学堂,集中所有精锐,全力攻关!三个月内,朕要看到射程、精度、威力全面超越高句丽弩机的新一代‘神机弩’!半年内,新式海船必须下水试航,其航速、载重、抗风浪能力,必须让高句丽的破船望尘莫及!”

“第二,登州水师改变策略。放弃与高句丽船队在近海纠缠。组建一支全部由新式快船组成的‘巡远舰队’,配备熟悉海流的向导,给朕深入东海,向南探索!寻找新的岛屿、新的航线,绘制更精确的海图!朕要知道,在那片茫茫大海上,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同时,严密监视所有通往高句丽的商路,凡有走私违禁物资者,货船没收,人员立斩!”

“第三,鸿胪寺立刻选派能言善辩、熟知倭国情势之人,携带重礼及……部分他们无法拒绝的、非核心的医药、农业技术,再赴倭国!不必计较一时冷遇,要设法接触其地方实力派,分化其朝廷!告诉倭人,与大唐为友,可得源源不断之利;与高句丽为伍,唯有共沉沦之下场!”

“第四,”李瑾的目光投向西方,“命河西、陇右诸军,加强对吐蕃方向的巡防密度,提高警戒级别。同时,授权‘大唐商盟’,可以适当让利,加大与吐蕃边境榷场的贸易量,尤其是茶叶、丝绸等他们急需的物资。朕要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无暇他顾!”

这一套组合拳,完全跳出了单纯军事报复的思维,而是以绝对的技术碾压为核心,辅以海上探索开拓、外交分化、经济捆绑等多种手段,目标直指打破高句丽试图构建的战略包围,并重新确立大唐在东北亚乃至更广阔海域的绝对主导权。

**\\* \\* \\***

圣意已决,帝国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开动。匠作学堂灯火彻夜不熄,最好的匠师和格物人才被集中起来,围绕皇帝下达的硬指标,开始了疯狂的研发。林薇虽在静养,仍通过心腹女官,将一些关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她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描述)的初步概念,传递给研发团队,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

然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而人心的网,却编织得更快。

联合稽查司在东南的调查果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数位出身江南士族的官员联名上奏,弹劾稽查司“滥用职权,滋扰地方,阻碍商路,有损国库岁入”,甚至暗示稽查司背后有“后宫干政”的影子。朝堂之上,刚刚平息的关于“格物”与“圣学”的争论,又隐隐有借此事重新燃起的迹象。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前因标准推行而利益受损的洛阳豪强,竟也与东南海商势力暗中勾连,通过其在朝中的代言人,开始散播“朝廷与民争利”、“苛政猛于虎”的言论,将技术管控和标准推行,污蔑为皇帝与皇后敛财、压制民间的手段。

一张由地方豪强、保守官员、乃至可能涉及走私利益的复杂网络,开始若隐若现。他们或许各自目的不同,但在阻止朝廷力量深入地方、维护自身传统利益方面,却形成了某种默契的同盟。

李瑾面对着朝堂上下的暗流与攻讦,面色冰冷。他知道,这是推行新政必须经历的阵痛。技术的阴影之下,不仅是外敌的觊觎,更是内部利益格局重塑带来的剧烈摩擦。

他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强硬的态度,罢黜了两名跳得最欢、且被查出确有贪腐行为的江南籍官员,并下旨申饬那些弹劾稽查司的奏章“危言耸听,居心叵测”。

但李瑾和林薇都清楚,高压只能震慑一时,无法根除顽疾。要想真正瓦解这张“人心之网”,还需要更巧妙的手段,以及……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 \\* \\***

就在帝国内部暗流涌动之际,奉命再赴倭国的使团,历经波折,终于传回了第一个不算太好,但绝非坏消息的消息:他们未能立刻见到倭国天皇,但却成功接触到了九州岛一位极具实权的藩主——岛津氏。这位藩主对大唐带来的新式稻种和一份治疗痢疾的验方极感兴趣,并私下表示,愿与大唐保持“友好往来”,暗示其与把持朝政、亲近高句丽的苏我氏素有矛盾。

与此同时,“拂晓”也从高句丽内部传出密报:高句丽王对大唐派出的“巡远舰队”动向极为关注,甚至暂停了部分沿海堡垒的修筑,将资源向水师倾斜,其国内对于能否在技术上持续跟上大唐步伐,开始出现疑虑和争论的声音。

李瑾看着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情报,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

破局的利刃正在锻造,而那张试图困住大唐的网,也并非铁板一块。东方的棋局,远未到终盘。下一步,是该继续施压,还是该抛出诱饵?而帝都长安,那张由人心和利益编织的暗网,又该如何斩断?

他的目光,不由得投向林薇静养的宫殿方向。他知道,有些盘根错节的问题,或许需要她那种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才能找到破解的关键。只是,她的身体……还能承受得起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