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枭商 > 第五十二章 辨炔

大唐枭商 第五十二章 辨炔

作者:金六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34:36

苏千誉本欲从大东家处要得说法后,邀户部度支使一叙。

但看到闷仓房内的情形,她决定先去找顾非真。

为节约时间,她直奔县衙。

恰巧顾非真已从藏香楼回来,正在问询几个接触过死者的人。

二人当即见面。

“别急。慢慢说。”顾非真带苏千誉至二堂,倒了杯茶水递与。

苏千誉摆摆手,表示不渴,缓歇口气,道:

“我怀疑三个劫匪的目标,是长盛钱庄闷仓房,天字二十三号柜内的信函。

您应该进过闷仓坊。

但您去时,被劫掳之物尚未返还,柜子里的东西全被翻了出来,或烧毁,或乱七八糟的堆在地上,没有及时清理。”

顾非真点头,道:“我观察过,无可用线索。”

苏千誉浅笑道:

“那是您在的时间不巧。

差役带回失物,钱庄的人重新整理后,我对比了房内的火烧方位与痕迹,以及损坏、残留的财物,发现劫匪抛物的方式,几乎在柜子附近,没有合在一处。

因后续救火及时,真正被烧毁的东西不到半数。

应是劫匪离开时,在靠近门的位置,匆匆一把火。

天字号离门最远,被扔出的财物,距离火源最远,东西无任何损毁。

反观正对门、距火源较近的玄字号柜,尚有几匹易燃的锦缎,只少许残破。

我认为,二十三号柜内的信函,很难飘到火势最旺的地方,不可能烧的精准又干净,一定是被劫匪带走。

但劫匪已死,未销赃,信函不是什么值钱货,去何处了呢?极可能......”

“被廖老大拿走。”二人异口同声。

顾非真少见的提出不解,疑惑的看着苏千誉,道:

“不知信函内写的什么?让廖老大不惜杀人冒险。他是钱庄的副东家,想看柜子里的物件轻而易举。

虽违背与主顾们签订的保密原则,但私下里动手并非不可。

信函拆开后,找个工匠,用精巧些的手法再将其粘合,何必大动干戈。

他会想不到?”

“他肯定能想到。”苏千誉歪头琢磨瞬时,冷冷一哂,道:

“我看,他是怕二十三号柜子的主顾知道,怕其他人知道。

或许,钱庄内、外,另有他人在意、关注这个柜子。廖老大不想被发现,又想借机除掉三个劫匪,便来了个一箭双雕。

廖老大定有下一步动作。只是不知,是否与白马寺那一队河工所为之事有关。”

“我会让不良人暗中盯紧廖老大。”顾非真将一盘点心送到苏千誉手边,古井无波的双眼,泛起一点柔和光色,“辛苦了。询问未完,我无法送你回去。让差役或不良人......”

苏千誉抬手一摆,笑道:

“别。打住。官家的人可不能用来给我办私事、当护卫。

大东家与钱庄近日的盯梢,还望您一定不要用县衙的人,不良人也不要。

不是不信任,而是脸熟。

开柜坊、钱庄的人,皆与衙门的官吏走得近。

我怕他们觉察。

老宅的案子进展顺利吗?”

顾非真深沉道:

“我会亲自挑选通玄院的异士。

廖老二尸体抬回衙门后,我们做了补充试验。他的呕吐物可在暗处发出淡淡的光,确实是白磷燃烧中毒致死。

证人来了八位,有一人较为可疑,虚实有待考察。

藏香楼的查问有点收获。

我们赶去时,廖老二留宿的红倌人屋子,还未打扫。

我搜查时,发现槛窗上粘了少许碎泥。根据人爬窗时四肢行动特点,分别在靠窗的书案、琉璃柜、窗棱上提取出几个指纹,与廖老二、红倌人,及藏香楼内其他人均不同。

半刻前,县尉已拿着三名劫匪,其他证人的指纹前往比对。

廖老二除了四肢折断,他处无致晕打击伤,应是迷药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何红倌人起的晚,人离开也无察觉。

红倌人没有与廖老二提前约好,完全是廖老二一时兴起找了她,因此应不是帮凶。”

苏千誉有些惊奇,一双眸子眨着求知的光,“提取指纹?如何操作?”

顾非真耐心解释道:

“较为麻烦。指纹附着的东西不同,方法不同。

磁粉、粉末适用于金器、琉璃、瓷器等物品。

另有蒸馏获得更纯的酒;将盐加入水中,加热搅拌,蒸出紫药;再用一点油脂,三者混合后,涂抹于大碗中,倒扣在书文、纸张上,辅以高热烘烤。

每个人的手指上,皆有油脂、汗水。

用手指在各种物品上按压会留下痕迹,只不过人的眼力看不出。

碗壁上的紫药,受热时会变成蒸汽,能将油脂、汗水等手指物渍,变成棕色指纹印迹,从而显现。”

“想不到这般复杂。”苏千誉感叹,转念一想,道:

“红倌人的卧房均在二楼。

从窗口上下搬运廖老二,需要有点功夫的人吧,至少身手敏捷,懂得及时躲避金吾卫。

不然,去往老宅的路上很容易被发现。若是三名劫匪所为,要即刻拘捕廖老大吗?”

顾非真眯了眯眼,斟酌须臾,道:

“死无对证,缺少有力的直接证据,廖老大不会承认自己为主谋。

不如再等等。而且......我总觉得,老宅鬼杀人另有内情,要慎之。”

苏千誉见顾非真已有打算,道:

“有您督查,悬案必破。

我有要事在身,先行告辞。”

顾非真陪送至衙门大门,盯着行走在落日下的苏千誉,眉眼间的温柔,一点点淡去。

最终,他带着漫漫的落寞转身,将盈盈余晖,与热闹长街,一同关在了门之外。

被召集的证人,皆在大堂等候,或百无聊赖的抖腿发呆;

或东张西望略显不耐;

或风木含悲,茕茕独立;

或目红咳痹,愁潘病沈。

见顾非真回来,所有人皆增正色,目光注视,恭谨等候。

八个证人的交代,与对照案卷的第一次口供并无差别。

但顾非真的目的不止于此,这些不过是前戏。

他巡视众人片刻,与县令耳语几句,叫来两名差役,再次密语交谈。

四人不时看向证人。

任谁被当面指指点点的议论,皆心中难安。

证人们迷茫而无措,面面相觑。

须臾,顾非真对排在最左侧,年过半百的妇人道:“你得了什么病,多久了?”

“回官家的话,是喘症。有些年头了。”

老妇人是第一名死者牙婆,生前接触的最后关键人。

她的儿子去世,儿媳跟别人跑了,欲卖自己的小孙女换钱治病。

牙婆前往其家中交易,后带着小孙女离开后,消失于返回途中。

意外的是,小孙女没有受伤,或被掳走,而是不知被谁,送还老妇人住处。

送还时,小孙女处于昏迷状态。

牙婆的儿子,一度怀疑是老妇人自导自演,拿到钱再抢回孙女,但经查证,非也。

用县尉的话讲,这位凶手有点良心但不多。

顾非真则嗅到了一点微妙关联:

若纯粹的穷凶极恶、滥杀无辜者,根本不会关注小孙女如何,不将人一起杀死,或干点有为违纲常伦理的罪行,已谢天谢地,送还几乎不可能。

连环作案的凶手,大多自有一套成因,与行事理论,天性残暴,好杀戮者极少。

所以,他怀疑,凶手非视人命如草芥之辈,行凶目的,可能与人奴买卖有关。

小孙女的遭遇,激起凶手不愉快的回忆,产生了同病相怜,或恻隐救赎之心。

“你呢?”顾非真看向左数第五人,一个卖各种驱鬼降魔器具的店主。

第二名死者窦家大郎,死前曾在店主这里,买了许多符箓、桃木剑、糯米等物件。

窦家大郎是出了名的喜欢志怪传说、野外冒险,对走遍荒山古刹、废宅枯洞,乐此不疲。

他听说廖家老宅人去楼空的来龙去脉后,毅然决定夜半探访。

身边的帮闲,担心窦家大郎的安危,欲一起去,反被一口回绝。

结果,扬言遇鬼杀鬼,遇妖斩妖的窦家大郎,自己成了死鬼。

“乳蛾。前日发病。我真的没杀人。”店主吃力的开口,嗓子发不出声,只能靠手写。

顾非真的视线移向窦家大郎的帮闲。

帮闲是一个气质纨绔,年不过三十的男子,专门靠陪伴高门贵胄、富商大贾消遣生活,获得报酬,

这种人也叫做清客。

他们通常有点文才或技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游玩、宴饮、观赏戏曲等,出入相随,极为近密。

此人,于四月前,加入窦大公子的帮闲队伍,因极会讲各种传奇故事,对玄学之论颇有谈资,一跃成为头号跟宠。

帮闲与窦大郎君嗅味相投的走南闯北,立誓为减少大唐鬼怪,做出一份贡献。

结果,搬石头砸自己脚,被“鬼”给了颜色瞧瞧。

“我乃喉痹,四季交替格外严重,反反复复近两月了。”帮闲皱着眉,声音低哑,面露痛苦,好似一字一句如刀割喉。

顾非真盯着帮闲,面无表情道:

“不止。你的左手多处红肿、溃烂,一定很疼。

面部略显浮肿,白睛暴发成片昏黄,伴有红赤,溢血呈点,想必此刻你正头额俱痛,眼沙涩,畏光流泪,或眵清稀,渐生翳障蔽盖瞳入,实属外邪入体,病得不轻。

看过医师了吧?

是否诊断为肝脏受损、湿疮、天行赤眼同发之症。”

帮闲连连点头,一副官家真乃博学也的崇拜之色,道:

“正是。医生说这些病症夏秋季节多发,很难痊愈。

浮肿,小的并无察觉。

眼睛,实在不知因何而起,备受苦恼,总不见好转。”

顾非真冷冷一哂,“何为天行赤眼,你知道吗?医生对你讲解过吗?”

帮闲一愣,局促笑笑,道:

“不就是眼睛里的毛病吗?医师没多说什么,说了我也不懂,只开了方子,让我按时吃。”

“此病常累及双眼,胞睑红肿,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能快速起邻里相传,继而广泛流行。”

顾非真说到此处,顿了顿,凝视着紧抿下唇,脸色微变的帮闲,续道:

“我看与你接触者,如窦大公子等,无一患此症,且你目无星翳,二无耳颌变化,显然不是天行赤目。

哪家的医馆,哪个医师给你下的论断?

按律法,凡错诊流行传染疾病必受责罚。”

县令一本正经的接道:

“没错。说,是哪一家啊。本官要问责。我看他们是想退出医行,关门大吉了。”

“啊?”帮闲错愕的叹了一声,吭吭哧哧的懊恼道:

“我本欲前往医馆,但出门时,遇到个游方郎中。其主动攀谈,见地不凡。我信以为真,让他治疗。想不到竟被骗了,难怪一直不见好。我......”

县令打断:

“胡扯。郎中、医师等级分明,你分不清?刚才顾掌院问你的是医师,不是郎中。”

帮闲苦笑道:

“那郎中说自己曾经是名噪一时的镇馆医师,后遭同行陷害,只得背井离乡,游走他方。”

县令哑然。

顾非真走至帮闲身前站定,不怒自威,道:

“湿疮主内异,引发肌肤出现红斑、瘙痒、水泡、渗液等多形表面受损,少有痛感。

溃疡则多由外伤、感染或其他重病导致的肌肤病变,伴随疼痛、坏死,皮表出现缺损、凹陷,边缘清晰红肿。

你手上的患处显而易见,是后者,应该是被什么东西灼烧,或触碰了某种毒物所致。你回想一下,有吗?”

帮闲翻翻眼皮,豁然开朗道:

“确实有过。三日前,我与窦公子去城外的山上。夜探荒庙中途,窦公子说听见鬼哭,还对他说要带他走。

他吓得抛出各路法器,魔怔的挥舞火把,不小心点燃了杂草和布帘,险些烧到自己。

我拖着他离开时被烧伤。不过,湿疮在火烧前已发作。许是伤口叠加,才不好分辨。”

顾非真再问:“当时,窦公子可有被烧伤?你与窦公子向来同行,为何这一次让他单独前往?”

帮闲无奈哀叹道:

“没有。我一直坚决反对去廖家老宅。这和荒诞故事里捕风捉影的地方不一样。

窦大公子偏不听,说死了人才有意思,证明真有鬼。

我是帮闲,跟着他赚钱糊口,不是死忠奴隶。我不想沾晦气,就装病在外面,租住屋子里等。

过了丑时,他迟迟不回,我怕真出事,窦家怪到我头上,才翻墙进去找。后来的情形,此前已讲过了。”

县令啼笑皆非的看向顾非真,“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顾非真走近帮闲,道:“解开右手包扎的裹帘。”

帮闲缩了缩右手,犹豫着商量道:

“右手伤口较深,昨日换药时,脓疮、皮肉、粘黏到一起,撕扯起来怪疼的,也污了各位官家的眼。还是算了......”

县令背着手,颐指气使道:“无妨。我们不怕。你怕,我让人帮你。”

帮闲无语,只得照做。

裹帘拆下,整只手大半溃烂。

顾非真抓住帮闲的右腕,举在半空,道:

“疮伤呈棕褐、酱紫色。

焦黑的几处必须切掉,刮骨疗伤,否则不仅手难保,你整个人都难以痊愈。”

县令咋舌,“这么严重?”

“普通烧伤不至于此。

从伤痕与形色看,他是毒烧,极易融于皮肉的剧毒,致使伤口难以愈合。

若处理不当或反复灼烧,会不断扩大,深入血脉骨髓。

有无湿疮不重要。但一个废弃许久的破庙,哪来的易燃剧毒?

你既知烧伤,不知火中有毒吗?

你既知敷药,敷的什么药?

是那郎中开的方子吗?取来我看。”

帮闲被顾非真的解释与四连反问的有些发懵,怔忪须臾,方低低开口:

“我想起来了。荒庙中,窦公子慌乱之下,将带着的硫磺全泼洒出去,火势瞬时高涨,我正巧那时被灼伤。

窦公子每次探险都会带着硫磺。他认为硫磺刚猛。鬼很怕硫磺。”

顾非真眼中浮起一抹兴味,道:

“市面上,能安全拿到的有毒易燃物种类很少,硫磺的确算一个。你说的有理有据。你是个聪明人。

很多凶手被投石问路审问,往往会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自圆其说。你比他们应对的更机敏镇定。

但你忽视了加入不同毒物的火烧,伤口变化皆有不同。

硫磺烧伤皮肉后,不重则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内含胶冻的黄色,或淡红色血浆。

去除水疱腐皮,可见创面潮红或红白相间,触之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有痛感,可见细脉,或颗粒形血网,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红色小点。

重伤为焦,可深达骨骼、脏腑,皮肤坏死、脱水后成焦痂,创面蜡白或焦黄炭化,硬干如皮革,触之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血网,两三日内逐渐显露。

因硫磺自有的药性,不论治疗与否皆会这般。

而你的伤处,截然不同,更近似磷烧伤。

白磷非随处可见的天生之物,正规门店不许随意买卖。

它的制作方法有两种。

一采集燧石打碎,于水中搅拌观察,缓慢捞取。

二不断焚化蒸煮,再冷冻凝结,对工具与防护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磷毒外泄,反被伤害。

你是哪一种?或是黑市交易所得?

再者,火势猛烈,为何窦公子毫发无伤,你别处无伤?”

县令紧跟道:“是啊。难不成你一双手护两人?将当时的情景说清楚,否则本官唯你是问。”

帮闲一改方才松弛,脸上涌出一抹怨怒,道:

“我听明白了。官家是想将让我做替罪羊。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顾非真自信道:“我可以用猪皮与其他活物证实所言非虚。我可以证有,你能证无吗?”

旁人仗马寒蝉,不敢吭声。

帮闲如东风吹马耳,别过头,不屑回应。

“你尽管闭嘴。不妨碍本官先将你收押。”县令向差役们一挥手,坐回案台,手执惊堂木一敲,对帮闲撑眉怒眼道:

“此案恶劣,百姓惶恐。

帮闲与凶手虐杀时,所用毒物白磷,有莫大关系,面对询问言辞闪烁,不予配合,嫌疑最大。即刻起,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帮闲被差役拘走。堂上众人皆松了口气。

县令对顾非真拱手作揖,欲言感谢。

顾非真摇摇头,道:

“证据不足。不准随意定罪。

白磷危险,难以随意露暴于外,一般有两种保存方式。

少量存放于盛有冷水的铜罐或琉璃瓶中,有水的覆盖,隔绝空气,防止溢出,自燃;

不常用的白磷,可以贮存于封口严密的铜罐、琉璃中,埋入沙地深处。

所以,在对黑市、帮闲住所,与去过之处搜查时,要格外留意泥土之下,与有水的地方。

从帮闲双手的烧伤情状看,不排除他偷制白磷的可能,人多处不便制取,郊外空旷荒僻的屋子,你们不要遗漏,记得做好防护。

同时,查访帮闲亲朋有哪些人,近一年内是否做过,或遇到让他性情、行为变化的事,以及近四月接触过何人,着重比对与死者相关的人。

另外,帮闲与廖老大亡妻有无交集,要仔细盘查。

死者之间看不到任何关联,往往是最大的关联。

死一两人,会让人想到是有明确目的的情、财、仇杀。

死三个或更多,会引导人向疯魔滥杀处想。

或许帮闲在隐瞒什么,是我们没发现其中的关节。”

县令抚须,道:

“或许,他与廖老大的亡妻有染,见自己心爱之人遭受虐待自杀,怒而报复。”

顾非真不以为然,道:

“那他最该杀的是廖老大。

为何杀了三人还不见廖老大有一丝一毫的损伤?

他有混淆他人视听,打乱查案的头脑,定会顾虑到过多杀戮无辜,会带来更大的暴露风险,阻碍他达成目的。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