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99章 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幕

初春的阳光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洒在“汉魏古城”布景的青砖黛瓦上——这是《三国》电视剧开机仪式的现场,选址在江城影视基地的仿古区,城墙用复刻的汉代砖石砌成,砖缝里还嵌着按《考工记》记载调配的灰浆;城头飘扬的“汉”“魏”“吴”三色旌旗,是非遗传承人用古法织造的绢布,风一吹,旗面的纹路里能透出阳光;舞台两侧立着两尊仿汉代长信宫灯,灯芯点燃时,暖黄的光晕落在台下观众脸上,像从两千年前的历史里流淌出来的光。

台下早已坐满了人,前排是剧组主创、历史顾问和行业嘉宾,后排是举着灯牌的粉丝和扛着相机的媒体。粉丝们的灯牌多是三国主题——有的印着“顾琛·刘备”,有的画着“张国立·曹操”,还有人举着迷你的青花瓷灯牌,灯牌上“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旁,特意加了“三国风云起”的小字,是“澈心系”粉丝自发设计的“文化联动款”。

瓷坊老师傅挤在嘉宾席角落,手里捧着一个刚烧制的“三国鼎立”瓷盘,盘面上刘备的曲裾、曹操的札甲、孙权的吴服都刻得栩栩如生,釉色是他特意调配的“汉青釉”,他时不时抬头看舞台,眼里满是期待——这瓷盘是他特意为开机仪式准备的贺礼,想亲手送给苏澈和陈舟导演。

上午十点,开机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刚介绍完主创团队,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陈舟导演先走上台,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三国志》,书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筹备《三国》两年,最感谢的是苏澈老师——去年北京演唱会,他说‘想让三国的故事被更多人记住’,这句话成了我们的初心。我们拒绝抠图、拒绝戏说,服化道对接了12家博物馆,历史顾问团有10位专家,连演员的礼仪都请了汉代文化学者指导,就是想让观众看到一个‘活着的三国’。”

他侧身让出位置,看向台下:“接下来,有请《三国》oSt总创作、文化Ip总策划——苏澈!”

聚光灯瞬间聚焦在台下入口处,苏澈穿着一身暗纹中山装,衣襟上别着两枚胸针:一枚是“文化创新先锋”的迷你复刻章,一枚是西安文物局送的小雁塔瓷针。他手里捧着《三国》剧本,封面是用汉代隶书题写的“三国”二字,封皮材质是仿汉代竹简的麻布,边角还做了做旧处理,像一本传了千年的典籍。

他走上台的脚步很稳,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看到了周明远会长鼓励的眼神,看到了张启明教授举着的“尊重历史”手卡,看到了顾琛穿着刘备戏服坐在演员席,戏服的曲裾下摆绣着麦穗纹,是按汉代王侯服饰复原的;还看到了林晓、李然他们坐在粉丝区前排,举着“澈心系支持三国”的灯牌,眼里满是骄傲。

走到舞台中央,苏澈先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才拿起话筒。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平静却带着力量:“站在这里,我想起一年前的冬天,我在出租屋里写《青花瓷》的demo,那时兜里只剩37块5,连录音棚的钱都要在地铁口弹唱凑。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站在‘汉魏古城’前,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复活历史’的事。”

台下安静下来,只有风拂过旌旗的声音。苏澈翻开剧本,指尖落在“赤壁之战”的章节上:“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做《三国》?因为我们不想让‘三国’只停留在‘桃园结义’的戏说里,不想让曹操只剩‘奸雄’的标签,不想让诸葛亮只变成‘神算’的符号——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三国是乱世里的‘仁’与‘义’,是刘备携百姓渡江的担当,是曹操‘周公吐哺’的抱负,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诚,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里最该被记住的东西。”

他抬眼看向历史顾问席,张启明教授正点头称赞。“为了还原这些细节,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苏澈继续说,“顾琛老师为了演好刘备,提前三个月练骑马、学汉代礼仪,穿15斤的皮甲练走位;张国立老师为了‘横槊赋诗’的戏份,特意学了汉代的持槊姿势,连槊的重量都按文物复刻;道具组的老师,为了做一艘赤壁战船,参考了6本汉代船舰史料,光桅杆的麻绳就浸了3次桐油。”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粉丝们的灯牌亮得更密集了。苏澈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从《青花瓷》带火瓷器文化,到原创数据库保护音乐人,再到今天《三国》开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做同一件事——让传统文化‘活’过来。以前有人说‘年轻人不爱历史’,但我看到,有粉丝因为《将进酒》开始读唐诗,因为《长安谣》去学琵琶,因为这次《三国》的选角,去查《三国志》的原文——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他举起手里的剧本,声音提高了几分,眼神里满是坚定:“今天,《三国》开机,这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活’那些被遗忘的时光——让汉代的织锦在镜头里闪光,让赤壁的江风在旋律里回荡,让三国英雄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听见、看见,能在蓝星的土地上,传得更久、更远。”

话音落下,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粉丝们齐声喊着“三国加油”“苏澈加油”,媒体的闪光灯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汉魏古城”的布景前。陈舟导演走上台,和苏澈并肩站在一起,手里拿着老师傅送来的“三国鼎立”瓷盘,高高举起:“让我们一起,为《三国》,为历史,为文化,干杯!”

顾琛、张国立等演员也走上台,和主创团队一起揭开机牌——红色的幕布落下,“《三国》开机大吉”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舞台两侧的长信宫灯火焰跳动,像是在为这场仪式鼓掌。张启明教授走上台,握着苏澈的手:“你做到了,把文化的根扎进了作品里,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瓷坊老师傅也挤上台,把一个迷你的“刘备”瓷偶塞到苏澈手里:“这是给你的,祝《三国》拍得顺利,也祝你的文化路,越走越宽。”

苏澈握着瓷偶,指尖能感受到细腻的釉面,突然想起穿越到蓝星的那天——漏雨的窗户、旧吉他、37块5的积蓄,再看眼前的“汉魏古城”、欢呼的人群、手里的剧本,心里满是踏实和温暖。他知道,这是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幕,却是文化传播的新起点。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他眼前悄然展开,金色的文字泛着柔和的光晕,像是为第一阶段画上圆满的句号:

【检测到宿主完成第一阶段核心里程碑事件——《三国》电视剧开机,实现“音乐 影视 历史”文化联动闭环,第一阶段“声震乐坛”任务相关成就全部达成(现象级作品、行业生态优化、文化传播、新人孵化),触发第一阶段最终结算……】

【第一阶段最终结算完成:累计声望值点,“文化复兴者”称号等级提升至“高级”,解锁“第一阶段纪念勋章”(可调用历史Ip开发优先级权限);】

【第一阶段总结:宿主从“37.5元的穿越者”成长为“华语文娱领军者”,推动蓝星文娱从“流量导向”转型为“文化导向”,构建“原创保护-新人孵化-文化传播”生态,为第二阶段“全球传扬”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文化全球传扬”任务正式激活,初始目标:伦敦演唱会文化展落地、《三国》oSt亚洲同步发行、原创数据库海外合作突破5家。】

苏澈悄悄关掉光膜,抬头看向台上的众人——陈舟在和媒体交流,顾琛在和年轻演员讲戏,林晓在帮李然调整琵琶的弦,所有人都在为《三国》忙碌,为文化忙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落在“汉魏古城”的青砖上,落在那尊“三国鼎立”瓷盘上,温暖而坚定。

他知道,第一阶段的故事结束了,但“澈心时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伦敦的舞台要登,还有《红楼梦》的Ip要开发,还有更多的文化宝藏要挖掘,但只要身边有这群志同道合的人,有对历史的敬畏,有对原创的坚持,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台下的欢呼声还在继续,长信宫灯的火焰还在跳动,“汉魏古城”的旌旗还在飘扬。苏澈站在舞台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扬起笑意——这就是他在蓝星最想看到的画面:文化在传承,梦想在生长,热爱在传递,而他,是这一切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幕,在“汉魏古城”的暖阳里,在众人的欢笑声里,圆满落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