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92章 《三国:风起乱世》的完结

江城的春天总带着刚抽芽的竹香,澈心工作室文学部的玻璃窗上,还贴着读者寄来的春联——那是去年春节,一位老读者用隶书书写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浊酒一杯话三国”,此刻被春风吹得轻轻晃动,与桌上摊开的《三国:风起乱世》结局稿纸相映成趣。

“苏老师,最后一段的措辞再定一下吧?”文学部主编林砚拿着红笔,指着稿纸上“三分归晋”的收尾段落,语气里满是不舍,“‘晋宫钟鸣时,蜀竹犹摇风,吴潮仍拍岸’——这样写既留了历史的沧桑,又没把遗憾写得太满,您觉得怎么样?”

苏澈接过稿纸,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这一页上,“姜维九伐中原”的段落被画了三道波浪线,旁边是张启明教授的批注:“姜维自刎细节需参考《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妻子皆伏诛’可略提,显其忠义”;“刘禅降魏”的章节旁,贴着文学部实习生小夏的便签:“读者留言想看刘禅‘乐不思蜀’背后的隐忍,是否可加一句他摩挲蜀地竹筷的细节?”

“就用这个结尾。”苏澈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瓷坊——老师傅正指挥徒弟搬新烧好的“三分归晋”瓷盘,盘面上,司马炎的晋宫、刘禅的降车、孙皓的吴台呈三足鼎立,最后被一道淡青色的釉色收束,像历史的尘埃落定。“咱们写《三国》,从来不是为了讲‘谁赢谁输’,而是要让读者看到,乱世里的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记住——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关羽的‘义薄云天’,甚至姜维的‘九伐中原’,这些才是三国真正的魂。”

林砚眼眶微红,把稿纸递给排版编辑:“还记得去年春天刚连载时,咱们怕读者不喜欢‘慢节奏’的历史叙事,第一章节只敢更3000字,结果当天就收到2万条留言,说‘终于有不戏说的三国了’。”

苏澈想起一年前的创作初期——文学部刚成立,成员大多是刚毕业的中文系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停留在课本,为了还原“官渡之战”的战场布局,他们跟着张启明教授去河南许昌实地考察;为了写好“赤壁之战”的水军战术,特意请教了海军史专家;甚至为了确认汉代士兵的口粮,翻遍了《居延汉简》里的“廪食记录”。“那时候老林总说,咱们是‘拿着放大镜写小说’,现在看来,这份‘较真’没白费。”

下午三点,《三国:风起乱世》最后一章“晋承魏统,乱世归宁”准时在各大文学平台更新。文学部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盯着实时后台数据——评论数以每秒百条的速度暴涨,读者群里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社交平台上,#三国风起乱世大结局#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第三,后面跟着一个“爆”字。

“我哭了!姜维自刎那段,‘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太戳心了!”——这是读者“三国迷阿凯”的留言,他从连载第一天就追更,每天都会写下千字长评,分析人物心理;

“刘禅摸蜀地竹筷那段,我突然懂了他的‘乐不思蜀’——不是真傻,是怕连累蜀地百姓啊!”——来自一位高二学生读者,之前他总抱怨历史课枯燥,却因为这部小说,主动去读《三国志》;

“舍不得完结!想看赵云的少年故事,想看貂蝉的结局,苏老师能不能写番外啊?”——这条留言被顶上热评第一,后面跟着十万多条“求番外”的回复。

苏澈翻着读者留言,突然看到一条特殊的评论——来自西安文物局的官方账号:“感谢《三国:风起乱世》让更多人关注三国文物!我们正在筹备‘三国文化特展’,展品包括小说中提到的汉代札甲、青铜剑,欢迎读者来实地感受历史!”下面还附了一张诸葛亮羽扇复制品的照片,扇骨上刻着小说里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苏老师!点击量破10亿了!”小夏突然尖叫起来,指着后台屏幕——累计点击量的数字停在后面还在不断跳动;版权部的同事也发来消息:“小说的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英文版版权已经卖出,加上影视改编权、游戏改编权,总版权费突破5000万了!”

办公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林砚抱着刚打印好的小说全稿,手都在抖:“我从来没想过,咱们能写出点击破10亿的历史小说——之前有人说‘年轻人不爱看历史’,咱们用事实打了脸!”

苏澈却很平静,他打开原创音乐数据库的后台,把小说的版权信息上传备案——这是他坚持的习惯,所有原创内容都要在数据库存证,避免抄袭。“这5000万版权费,咱们分三部分用。”他看着众人,语气坚定,“一部分投入‘历史文学扶持基金’,资助青年作者写历史小说,比如之前投稿的小夏,她写的《东汉末年的文人》很有潜力;一部分用来和西安文物局合作‘三国文化展’,把小说里的历史场景变成实物展,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还有一部分,投入《红楼梦》的文学创作,咱们要把‘尊重历史、打磨细节’的态度,延续到下一个Ip。”

消息传出后,业内一片赞叹。周明远会长发来贺电:“《三国:风起乱世》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历史文化传播的范本——用故事吸引读者,用细节还原历史,用情怀打动人心,这才是原创Ip该有的样子!”星瀚影视的总裁也打来电话,希望能拿下小说番外的影视改编权:“读者想看赵云、貂蝉的故事,咱们可以联合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导演,拍系列短片,用不同风格呈现,比如让林默用皮影戏拍貂蝉,让赵宇用纪录片形式拍赵云!”

当天晚上,瓷坊老师傅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套“三国人物终局”瓷偶,诸葛亮的瓷偶手里握着《出师表》,关羽的瓷偶身旁立着青龙偃月刀,姜维的瓷偶则保持着自刎的姿势,底座上刻着各自的结局诗句。“我追完了整部小说,”老师傅笑着说,“这些瓷偶,是给读者的念想,也是给你们的贺礼——谢谢你们把三国的故事,写得这么有血有肉。”

苏澈把瓷偶摆在文学部的展示架上,和之前的“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瓷偶排在一起,像一条浓缩的三国历史长河。他看着窗外的夜色,江城的灯光与瓷坊的窑火交织,手机里还在不断收到读者的消息——有海外读者用生硬的中文说“我通过小说学了很多中国历史”,有历史老师留言“把小说当成教材补充,学生们的兴趣高了很多”,还有位90岁的老读者发来手写信照片,说“年轻时读《三国演义》,现在读《三国:风起乱世》,都让我想起家国的意义”。

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悄然展开,金色的文字带着温暖的光晕:

【检测到《三国:风起乱世》小说完结,累计点击破10亿,版权费破5000万,引发历史文化阅读热潮,推动“三国Ip”全产业链开发,符合“文化复兴者”使命,触发“文化传播”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影视,打造现象级Ip”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因小说影响力加持,《三国》电视剧预售版权已覆盖15个国家,《红楼梦》文学创作获得“国家重点文化项目”扶持,解锁“历史Ip矩阵”功能(可系统规划《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Ip的开发顺序,优先对接非遗资源与青年创作者)。】

苏澈关掉光膜,拿起桌上的《红楼梦》简版大纲——文学部已经开始整理“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小传,旁边贴着苏绣大师送来的服饰纹样样本。他想起读者留言里的“希望苏澈老师写更多历史故事”,突然明白:《三国:风起乱世》的完结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文化Ip开发的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历史故事等着被讲述,更多文化宝藏等着被挖掘,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带着“较真”的态度,把每一个故事都写进人心,把每一份文化都传向远方。

文学部的灯光还亮着,林砚和小夏正在整理读者来信,准备挑选一部分汇编成《三国读者故事集》;窗外的春风吹过,带着竹香与窑火的气息,落在摊开的《红楼梦》大纲上,仿佛在轻声说:“下一个故事,该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