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80章 巡回演唱会的热潮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夜空,被粉丝手中的青花瓷纹样荧光棒染成了一片流动的青蓝色。场馆外,还有近千名没抢到票的粉丝举着“求一张票”的灯牌徘徊,有人甚至带着折叠椅坐了整整一下午,只为能听到场馆里飘出的零星旋律。而场馆内,当苏澈抱着吉他走上环形舞台,头顶的LEd屏缓缓展开一幅动态《千里江山图》,全场近两万人的欢呼声瞬间掀翻屋顶——这是巡回演唱会的第二场,也是首场登陆超一线城市的演出,上座率100%,连加座都被抢空。

“上海的朋友们,好久不见。”苏澈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台下的应援声立刻安静下来,只剩下此起彼伏的“苏老师”呼喊。他笑着点头,指尖拨动琴弦,《青花瓷》的前奏流淌而出,不同于录音室版本的细腻,现场版加入了李然的琵琶独奏——她坐在舞台中央的升降乐池里,白色琵琶在灯光下泛着柔光,琴弦拨动时,与苏澈的吉他形成奇妙共鸣,LEd屏上的青花瓷纹样随着旋律碎裂又重组,像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合唱声响起时,全场的荧光棒整齐挥舞,形成一片青蓝色的海洋。有粉丝举起手机录下这一幕,视频里不仅有歌声,还有身边陌生女孩跟着旋律轻轻擦眼泪的侧脸——后来这段视频被上传到微博,配上“原来音乐真的能让人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地共情”的文案,单条转发量破50万,直接助推#苏澈演唱会名场面#话题冲上热搜第三。

这场上海场的“名场面”远不止于此。当阿哲带着《故里》的R&b旋律登场,舞台背景突然切换成上海外滩的夜景,他邀请的本地民乐手用二胡替代了原曲的古筝,中西乐器的碰撞让“故里”有了新的解读;陈阳的《舞光》舞台则融入了上海的摩登元素,舞者穿着改良旗袍跳街舞,灯光在地面投射出老上海弄堂的影子,台下年轻观众跟着节奏尖叫,连后排的乐坛前辈都忍不住点头鼓掌。演出结束后,上海本地媒体用“一场穿越古今的音乐盛宴”评价这场演唱会,称其“重新定义了华语演唱会的文化高度”。

一周后的广州场,热潮更甚。场馆外的珠江边,粉丝自发组织了“提前合唱”活动,几十人围着蓝牙音箱唱《将进酒》,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场馆内,苏澈特意将《将进酒》的编曲加入了粤剧元素——邀请广州粤剧院的老艺术家客串,花旦的水袖与电吉他的嘶吼碰撞,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歌词伴着粤剧梆子声响起时,全场观众站起来合唱,连不少听不懂普通话的本地老人都跟着节奏拍手。

这场演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林晓的《后来》。当她唱到“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舞台背景突然播放起广州粉丝提前录制的“遗憾故事”短片——有学生错过和闺蜜的约定,有上班族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画面最后定格在“珍惜当下”四个字。林晓看着短片,声音哽咽却更坚定,台下不少观众红了眼眶,有人甚至拨通了久未联系的亲友电话,现场变成了一场“和解与珍惜”的情感共鸣会。这段视频当晚就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林晓后来唱哭全场# #苏澈演唱会治愈现场#两个话题同时在榜,#苏澈演唱会名场面#的阅读量当天就突破了40亿。

到了深圳场,年轻活力的城市特质让演唱会变成了一场狂欢。场馆内设置了“原创音乐互动区”,展示了原创音乐数据库里的优秀新人作品,观众扫码就能收听;苏澈在舞台上宣布,将深圳场的部分收入捐给“原创音乐扶持基金”,用于帮助独立音乐人制作demo,台下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夏沫的《普通人》舞台,她邀请了深圳本地的打工人群体作为特邀观众,当“我们都是普通人,却都在努力发光”的歌词响起,舞台灯光照亮了观众席里穿着工装的身影,有人举着“谢谢夏沫写我们的故事”的牌子,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深圳场的收尾大合唱更是震撼。当《青花瓷》的旋律再次响起,舞台上方突然降下数百个青花瓷形状的气球,每个气球上都印着一句粉丝的“音乐故事”——“高三听《青花瓷》考上理想大学”“和妈妈一起听《将进酒》和解”“因为‘澈心系’开始学琵琶”。气球落下时,全场观众抱着气球合唱,有人把气球送给身边的陌生人,场馆里满是笑声和歌声,这段画面被粉丝称为“年度最温暖名场面”,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

三场演唱会下来,#苏澈演唱会名场面#的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像滚雪球一样增长——上海场贡献28亿,广州场突破40亿,深圳场直接冲到102亿,话题下的视频累计播放量破50亿,不仅有粉丝的翻拍,还有媒体的专业报道、路人的随手记录,甚至不少明星都转发相关内容,称“想去现场感受这份热血”。数据背后,是华语乐坛许久未见的“全民追演唱会”热潮:黄牛票被炒到原价10倍仍有人抢,不少观众跨省追场,从上海到广州再到深圳,每场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线上直播的观看量每场都破千万,海外粉丝在评论区刷屏“求海外场”。

更深远的影响,是“澈心时代”的真正到来。行业内,越来越多歌手开始尝试“音乐 文化”的融合——有人在歌曲里加昆曲,有人用方言写原创,原创音乐数据库的入驻人数突破2万,抄袭案件的发生率同比下降60%;市场上,“文化类音乐”成了新风口,唱片公司不再盲目追求“流量口水歌”,而是主动挖掘有文化内涵的新人;观众层面,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歌曲的原创性和文化价值,听歌不再只是“打发时间”,而是变成了“感受文化”的方式。

蓝星华国音乐协会的周明远会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苏澈用一场场演唱会,把华语音乐拉回了‘内容为王’的正轨”:“以前大家比流量、比热搜,现在比原创、比文化。‘澈心时代’不是说苏澈一家独大,而是说他带起了一股健康的行业风气——原创受尊重,文化被重视,新人有机会,这才是乐坛该有的样子。”

深圳场演出结束的深夜,苏澈站在后台,看着工作人员收拾舞台,地上还散落着几个没被捡走的青花瓷气球。李然跑过来,兴奋地给他看手机:“苏老师!海外粉丝都在求加伦敦场、纽约场,Spotify还发来邀请,想直播我们的下一场演唱会!”阿哲和陈阳也凑过来,手里拿着粉丝送的手写信,“有粉丝说,因为我们的演唱会,她开始学民乐了!”

苏澈接过手写信,上面的字迹稚嫩却真诚:“谢谢苏老师,让我知道华语音乐可以这么酷,这么有底气。”他抬头看向窗外,深圳的夜空依旧明亮,远处的高楼大屏幕上,还在播放着演唱会的精彩片段。他突然想起系统之前的提示,“声震乐坛”的任务进度,此刻应该早已超过90%,但他更在意的,是这些真实的反馈——是粉丝眼里的光,是新人的成长,是行业的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