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69章 导师首秀:慧眼识珠

《原创音乐人计划》的录制棚里,暖光像一层薄纱裹着舞台。第三组选手刚唱完一首动感的流行歌,台下观众的掌声还没散尽,导播的声音就透过对讲机传来:“下一位选手,编号37号,林晚秋。”

幕布缓缓拉开时,全场先是静了两秒——走上台的女生太普通了: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磨出了毛边,怀里抱着一把漆皮剥落的木吉他,手指关节处留着淡淡的薄茧,站在聚光灯下,紧张得连肩膀都在微微发颤。“大家好,我叫林晚秋,来自江城……我唱一首自己写的《巷弄》。”她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老街的青石板,说完就低下头,指尖仓促地拨响了吉他弦。

第一个音符飘出来时,苏澈原本轻敲桌面的手指顿住了。没有华丽的转音,没有激昂的副歌,林晚秋的嗓音像刚滤过的泉水——细腻、干净,带着点未经打磨的沙哑,唱到“瓷坊的烟绕着老槐树转,我在巷口等了整半天”时,尾音里那点藏不住的怅然,突然让苏澈想起穿越后在江城老街的第一个清晨。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他眼前悄然展开,界面上是针对林晚秋的“潜力分析报告”,数据条随着歌声实时跳动:

【歌手:林晚秋

核心特质:嗓音类型——“叙事性民谣嗓”,音域中低音区稳定(G3-b4),音色自带“生活颗粒感”(类似未抛光的青瓷,质朴却有记忆点),擅长通过气息控制传递细腻情感(如“等半天”的“天”字拖腔,气声占比40%,精准还原“等待的茫然”);

作品分析:原创《巷弄》歌词聚焦“江城老街日常”(瓷坊、老槐树、巷口茶铺),情感真实但旋律线条单一,缺乏记忆点;

适配方向:高度匹配地球民谣《成都》——1. 歌曲调性:《成都》的“城市叙事 温柔怀旧”与林晚秋“老街叙事”的创作风格完全契合;2. 嗓音适配:《成都》中低音区为主的旋律,能最大化发挥其“颗粒感嗓音”优势,避免高音短板;3. 文化适配:可将《成都》的“玉林路、小酒馆”替换为蓝星江城的“书院街、瓷坊茶铺”,强化地域共鸣,贴合选手个人经历;

解锁提示:检测到选手经历(江城老街打工、熟悉瓷坊文化)与改编需求高度匹配,可解锁《成都》完整曲谱及蓝星适配改编方案。】

苏澈盯着光膜上的“高度匹配”字样,目光重新落回舞台——林晚秋已经唱到副歌,吉他弹错了一个和弦,她慌乱地抬头,眼里瞬间蓄满了泪,声音也跟着发紧:“对……对不起,我再弹一遍……”

“不用急,慢慢来。”苏澈突然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到舞台上,“你刚才唱‘瓷坊的烟绕着老槐树’,我能想到那个画面——江城书院街的老槐树,是不是就在你说的巷口?”

林晚秋愣住了,眼泪没忍住掉下来,却用力点了点头:“是……我之前在书院街的瓷坊打工,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瓷坊的烟飘到槐树上,老板的孙女总在巷口等爷爷下班……”她说着说着,声音渐渐稳了,眼里的慌张变成了回忆的柔软,“这首歌,就是写我每天在巷口等公交,看老街的样子。”

台下的其他导师交换了个眼神——有导师轻声嘀咕:“嗓音是不错,但原创太普通,没爆点。”还有导师翻着林晚秋的资料:“没粉丝,没经纪公司,就是个打工的素人,就算晋级,后续也难推。”

苏澈却没在意这些,他拿起桌上的笔,在便签纸上快速写下几行字——是《成都》改编后的核心歌词:“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瓷坊的秋;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巷口的柳;书院街还能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成长的愁……”写完后,他举起便签纸:“晚秋,你试试唱这段旋律,就用你刚才唱《巷弄》的感觉,不用改唱法。”

林晚秋看着便签纸上的歌词,眼睛突然亮了——“瓷坊的秋”“书院街”“巷口的柳”,全是她每天看得到的景象。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拨响吉他,这次没有错音,也没有紧张——当“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瓷坊的秋”唱出来时,她的声音里没有了刚才的慌乱,多了种“说自己故事”的松弛,连台下刚才嘀咕的导师,都忍不住前倾了身体。

唱到“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时,苏澈轻轻敲了敲桌子,提示她:“这里气息再沉一点,像想起打工时第一次被瓷土烫到手,老板给你涂药膏的样子——把那种‘难,但暖’的感觉唱出来。”

林晚秋跟着调整,声音里果然多了层温度,尾音的沙哑不再是紧张,而是像老街石板路的纹路,藏着生活的痕迹。等她唱完最后一句“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录制棚里静了三秒,然后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组都热烈的掌声——观众席里,有人举着“太好哭了”的灯牌,还有人擦着眼睛,显然被歌声里的老街故事打动了。

“这才是你的歌。”苏澈放下笔,语气里满是肯定,“你的优势不是写复杂的旋律,是用嗓音讲好身边的故事——《巷弄》的问题是‘故事没讲透’,而刚才那段改编,每一句都是你熟悉的场景,所以唱得有力量。”

他转头看向其他导师:“我提议林晚秋直接晋级——她的嗓音有‘生活的质感’,这是花钱买不来的;她的创作有‘地域的根’,这是流量选手没有的。我们做这个综艺,不就是要找这样‘有真心、有故事’的原创者吗?”

之前嘀咕“没爆点”的导师沉默了几秒,最后点了点头:“刚才那段改编确实打动我了——比很多刻意写‘emo’的歌真诚多了,我同意晋级。”另一位导师补充道:“她的嗓音辨识度很高,好好打磨,能走出自己的路。”

当主持人宣布“林晚秋晋级”时,女生抱着吉他蹲在舞台上,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苏澈走过去,递给她一张纸巾,轻声说:“别激动,这只是开始——你的老街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到。”林晚秋抬起头,眼泪还挂在脸上,却用力点头:“苏老师,我……我以后一定好好写歌,不辜负您的认可!”

录制间隙,林晚秋跟着苏澈来到后台。老林早就等着了,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成都》改编曲谱,上面标注着“吉他和弦简化版”“气息控制要点”:“晚秋,你这嗓子太适合民谣了,我给你把和弦改简单点,突出你的嗓音;周延老师还说,要是你想加民乐,他可以帮你编竹笛声部,更有老街的感觉。”

李薇则拿出平板,调出江城老街的资料:“你刚才唱的瓷坊、老槐树,我们都有合作,下次可以带你去录采样——把瓷土摩擦声、槐树叶子的沙沙声加进歌里,更有画面感。”

林晚秋看着眼前的一切,手里攥着曲谱,指节都泛白了——她之前在瓷坊打工时,每天晚上躲在出租屋里弹吉他,总觉得“自己太普通,没人会听她的歌”,现在却突然有了一群人,愿意帮她把“普通的老街故事”唱得更好。

就在这时,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带着柔和的光晕:

【检测到宿主通过“潜力分析”功能发掘素人歌手林晚秋,解锁《成都》并完成蓝星适配改编,助力其成功晋级,引发“素人原创”话题关注,触发“慧眼识珠”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素人原创孵化(高级)——可针对素人歌手的个人经历,定制“作品 故事 地域文化”的孵化方案,功能包括:

1. 定制创作:根据素人生活场景(如林晚秋的“瓷坊打工”),生成专属歌词灵感库(如“瓷土烫红的指尖”“茶铺飘出的桂香”),辅助原创;

2. 资源落地:对接素人所在城市的文化资源(如江城瓷坊、老街文旅),提供实地采样、场景拍摄支持,强化作品地域特色;

3. 阶梯推广:为素人制定“小范围livehouse试唱→乐云原创榜推荐→文旅合作单曲发布”的推广路径,避免流量压力,稳步成长;】

【触发支线任务:“老街民谣孵化”,任务要求:1个月内完成林晚秋改编版《江城》(原《成都》)的录制与发布,联动江城文旅推出“老街听歌打卡活动”,任务奖励:声望值点,澈心工作室获“江城文化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林晚秋和老林讨论吉他和弦的样子——女生认真地记着笔记,连手指上的茧子都透着股韧劲。他走到窗边,看着录制棚外的晚霞,突然想起自己刚穿越时,在江城老街的瓷坊门口弹《青花瓷》的那个下午——那时的他,也像林晚秋一样普通,却因为“有人愿意听他的歌”,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苏老师,刚才导播说,#苏澈 慧眼识珠# 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20位了!”李薇拿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观众的留言:“谁懂啊!林晚秋唱‘瓷坊的秋’时,我想起老家的巷子了!”“苏老师太会选了!不是看流量,是看‘能不能把故事唱进心里’!”“原来素人也能这么厉害,这才是原创综艺该有的样子!”

苏澈笑了笑,转头看向后台——林晚秋正抱着吉他,轻轻弹唱改编后的《江城》,老林在旁边用手机录着音,竹笛的旋律从手机里飘出来,和吉他声、女生的歌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关于老街的温柔恋歌。

他知道,这次“慧眼识珠”不是偶然——是系统的“潜力分析”帮他精准找到适配点,是林晚秋自己藏在嗓音里的“生活质感”打动了所有人,更是“尊重原创、重视真心”的理念,让素人的光芒得以绽放。而这,正是“文娱复兴”最动人的地方:不是顶流的光芒万丈,而是每个普通却真诚的创作者,都能被看见、被扶持,都能把自己的故事,唱给更多人听。

录制结束时,林晚秋抱着改编曲谱,走到苏澈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苏老师,谢谢您……我以后不会只写老街的巷弄,我还要写瓷坊的老师傅,写茶铺的老板娘,写所有普通却温暖的人和事。”

苏澈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啊,我们一起等你的歌——等更多人听到江城的老街,听到你心里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