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67章 薪火相传!新人锋芒照亮国际舞台

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颁奖现场,夜色被亚得里亚海的海风裹挟着,带着一丝微凉的诗意。当主持人用流利的意大利语念出“最佳新人导演奖——林晓《宋词少年》”时,全场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位身着素雅宋锦纹样礼服的年轻女孩,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泪光,快步走上领奖台。她手中的奖杯,映着台下苏澈温和而坚定的目光——林晓,这位年仅26岁的新人导演,正是苏澈通过文化复兴基金“新人创作扶持计划”发掘并培育的青年力量。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能站在这里。”林晓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字字清晰,“感谢威尼斯电影节的认可,更感谢苏澈先生和文化复兴基金。如果不是他,这部关于宋词与传承的电影,可能永远只是我笔记本里的一个梦想。”

台下的苏澈,身旁坐着张岚与林墨,三人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林晓是三年前在‘青年导演训练营’里脱颖而出的。”张岚轻声回忆,“当时她提交的剧本《宋词少年》,讲的是现代少年通过爷爷留下的宋词手稿,穿越时空与宋代词人对话的故事,创意很新颖,但缺乏对宋词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拍摄资源。苏总当即决定全额资助她的项目,还带她去杭州、开封等地的宋代文化遗址采风,让她跟着历史学者和宋词传承人学习。”

苏澈点头,目光落在舞台上的林晓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当时我告诉她,拍宋词相关的电影,不能只追求画面的唯美,更要抓住宋词的‘魂’——是苏轼的豁达,是李清照的细腻,是藏在文字里的情感与温度。”他想起曾和林晓一起研读《宋词选集》,逐句分析“但愿人长久”的家国情怀,“我们开放了历史经典全库的宋代资源,让她参考宋代少年的生活场景、服饰器物,甚至邀请柳月老师为影片创作了原创宋词吟唱配乐,就是希望她能拍出有文化根基的作品。”

《宋词少年》的成功,正是源于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创新。影片以现代少年小宇的视角展开,他意外发现爷爷留下的宋词手稿,手稿中夹着的一枚宋代玉佩,让他在梦中穿越到南宋临安,与一位痴迷宋词的少年相识。影片中,小宇跟着宋代少年学习吟诵《水调歌头》,在西湖边见证苏轼与友人雅集,在战乱中体会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悲戚。影片没有刻意堆砌宋代元素,而是通过两个少年的跨时空友谊,将宋词的意境与现代社会的亲情、传承主题完美融合。

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在评语中写道:“《宋词少年》用温柔而有力的镜头,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影片对宋代生活场景的还原精准而克制,宋词吟唱与现代配乐的结合相得益彰,更难得的是,它让年轻观众通过共情的故事,主动拥抱古典文化。林晓的导演手法成熟且富有诗意,展现了东方青年创作者的独特视角与文化自信。”

影片的国际首映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不少海外观众表示,通过这部电影,他们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宋词的魅力。一位意大利观众说:“小宇与宋代少年的友谊,让我想起了自己和祖父的故事。宋词的旋律很美,情感很真挚,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太动人了。”

就在林晓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奖项的同时,另一端的“全球编剧奖”颁奖现场,同样传来捷报——24岁的新人编剧陈宇,凭借《元曲爱情故事》摘得最佳原创编剧奖。这部作品以元曲《墙头马上》为蓝本,将古典爱情故事与现代都市情感结合,既保留了元曲“俗不伤雅”的市井气息,又融入了当代年轻人对爱情与自由的思考。

陈宇是苏澈“新人编剧孵化计划”的第一批学员。“三年前,我还是个只会写网络小说的新手,对元曲一无所知。”陈宇在领奖台上分享道,“是苏澈先生的训练营改变了我。他告诉我们,改编古典Ip,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要找到古典故事与现代观众的情感连接点。”

苏澈在与陈宇的交流中,曾反复强调:“《墙头马上》的核心是‘勇敢追爱’,这种对自由与真情的追求,在任何时代都能引发共鸣。你可以保留李千金的大胆与执着,但要让她的行为逻辑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认知,让元曲的市井气息与当代都市的快节奏形成有趣的碰撞。”

在苏澈的指导下,陈宇深入研究了《元曲选》的原文,还跟着周世明老先生学习元曲的唱腔与叙事特点。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都市,女主角李千金是一位元曲非遗传承人,她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却遭遇了来自家庭的阻力,最终通过一场融合元曲与现代戏剧的表演,打动了所有人。影片中的元曲唱词,被陈宇改编成朗朗上口的现代台词,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律感,又通俗易懂。

全球编剧奖评委评价道:“《元曲爱情故事》是一次成功的古典Ip现代转化。陈宇的剧本既尊重元曲的文化内核,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物鲜活,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这部作品证明,古典文学不是尘封的故纸堆,而是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无穷灵感的宝库。”

两位新人的获奖,在全球文娱行业引发了连锁反应。海外媒体纷纷报道“来自蓝星华国的青年创作者崛起”,称他们的作品“为国际影视行业注入了新鲜的东方血液”。不少国际影视公司向林晓、陈宇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合作开发跨文化Ip项目。

苏澈在接受全球媒体联合采访时,语气中满是欣慰:“林晓和陈宇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文化传承与新人扶持的必然结果。文化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它需要薪火相传。我们成立‘新人创作扶持计划’,就是希望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平台、资源和指导,让他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出既有文化根基,又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他详细介绍了新人扶持计划的成果:“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50亿元,扶持了1000余名新人导演、编剧、音乐人,其中80%的创作者聚焦于古典文化Ip的现代转化。除了林晓和陈宇,还有不少新人的作品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新人导演王浩的《三国少年志》入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新人编剧李雪的《红楼幻境》获得亚洲编剧大奖,新人音乐团队‘曲韵新声’创作的元曲改编歌曲,在全球流媒体平台播放量破亿。”

张岚补充道:“我们的扶持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包括全产业链的赋能。新人创作者可以免费使用历史经典全库的资源,获得澈心特效的技术支持,还能借助我们的全球发行网络,让作品走向世界。同时,我们还组织新人与赖声川、张导等行业前辈交流,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林墨看着新人团队的创作清单,笑着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古典文化Ip创作的行列。我们最新一批扶持的新人中,有人在做《明清市井》的纪录片,有人在开发《元曲》相关的动画短片,还有人在尝试将昆曲与现代科幻结合,创意层出不穷。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让古典文化Ip的创作更有活力,也更能吸引年轻观众。”

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庆功宴上,林晓端着酒杯走到苏澈面前,郑重地鞠了一躬:“苏总,谢谢您。如果不是您当初告诉我‘文化是创作的根’,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现在我明白了,只有扎根本土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己的独特声音。”

苏澈扶起她,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希望你记住,获奖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希望你能继续坚守文化初心,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更多人通过你的镜头,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

陈宇也通过视频连线,向苏澈表达了感谢:“苏总,您让我明白,古典文学不是过时的老古董,而是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无穷灵感的宝库。我接下来的项目,想聚焦于元曲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她们的勇敢与智慧,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苏澈点头回应:“非常支持你。元曲中的女性形象非常鲜活,她们的大胆、执着、善良,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放手去做,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