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63章 公益为翼!以文化温度暖遍全球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的金色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而温暖的气息。“全球公益领袖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穹顶悬挂的巨幅吊灯折射出柔和的光芒,舞台背景板上“责任、包容、共建”六个大字格外醒目,两侧陈列着全球公益项目的纪实照片——有蓝星华国乡村的文化书屋、非洲儿童手中的中文绘本、非遗工坊里年轻人专注的身影,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公益的力量。当主持人用流利的双语念出“本年度全球公益领袖奖得主——苏澈”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闪光灯如星河般闪烁,将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苏澈映照得愈发沉稳。

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文娱领域从业者。颁奖嘉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手持奖杯,缓步走到苏澈面前,语气满是敬意:“苏澈先生,您用文娱的力量重构了公益的边界。从文化公益守护传统根脉,到乡村振兴点亮基层希望,再到教育扶持培育未来力量,您证明了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可以完美共生,也让全球看到了文化公益的独特价值。”

奖杯由回收金属与可再生玻璃打造,杯身镌刻着“以行动践行责任,以温度传递希望”的字样,顶端镶嵌的蓝色宝石,象征着跨越国界的善意。苏澈接过奖杯时,指尖触及冰凉的材质,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所有坚守公益初心的团队成员、合作伙伴,以及每一位受助者的认可。

施泰纳在致辞中详细阐述了苏澈的公益贡献:“苏澈先生发起的文化复兴基金,累计投入150亿元,其中60%用于文化公益项目——扶持500个非遗工坊升级改造,让200项濒临失传的技艺重获新生;在全球建设3000座‘文化公益书屋’,其中1800座位于欠发达地区,让超过1000万孩子通过书籍接触华国文化与世界文明;推动‘非遗进校园’项目,覆盖2万所中小学,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保护意识。”

“在乡村振兴领域,他的‘乡村文化赋能计划’成效显着。”施泰纳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愈发郑重,“通过建设乡村影院、文化体验中心,开发本土文化Ip,带动100个欠发达县实现文旅增收,直接创造就业岗位8万个;‘乡村影视计划’培养了3000名乡村本土创作者,他们拍摄的纪录片、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与潜力,也为乡村吸引了更多资源。”

“而在教育扶持方面,他设立的‘文化传承奖学金’,已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深造,其中5000人专注于文化相关专业;‘全球青少年文化研学计划’,让20万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有机会走进华国,体验非遗技艺、学习古典文化,促进了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台下,来自蓝星华国乡村的教师代表王丽红眼眶泛红。她手中紧紧攥着一张照片,那是她所在的青山村文化书屋——书架上摆满了《三国儿童绘本》《唐诗故事》等书籍,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阅读的模样格外动人。“如果不是苏总的文化公益书屋,我们村的孩子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接触这么多优质书籍。”王丽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音带着哽咽,“以前村里的孩子放学就只能在田埂上玩耍,现在文化书屋成了他们的乐园。有个孩子看完《唐诗风云》的绘本后,立志要当一名诗人,还写了自己的第一首小诗,说要‘像李白一样,用文字赞美家乡’。”

非遗传承人周世明老先生也特意赶到现场,他身着传统长衫,手中拿着一把苏绣团扇——这是他的徒弟们用文化复兴基金资助的设备制作的。“苏总不仅给我们钱,更给我们希望。”周老先生对着镜头说,“以前非遗工坊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年轻人觉得学手艺不赚钱。是文化复兴基金帮我们升级了设备,搭建了销售渠道,还开办了免费培训班。现在我的徒弟里有大学生、有返乡青年,他们用现代审美重新诠释传统技艺,苏绣、缂丝这些老手艺,已经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潮流。”

来自非洲肯尼亚的学生阿诺德,是“全球青少年文化研学计划”的受益者。他身着笔挺的西装,用流利的中文分享自己的经历:“我通过研学计划第一次来到华国,在西安看到了盛唐的遗迹,在江城体验了水墨动画制作,还学会了背诵《静夜思》。现在我在大学里学习中文和文化传播,希望以后能成为肯尼亚和华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感谢苏先生,是他让我们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了看世界的机会。”

苏澈走上舞台发表获奖感言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他的声音温和却坚定,透过音响传遍全场:“感谢评委的认可,感谢团队的坚守,更感谢每一位受助者——是你们让公益有了意义,让文化有了温度。”

“很多人问我,做文娱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做公益?我的答案很简单:做文娱不能只赚钱,还要有社会责任。”苏澈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受益代表,语气愈发真诚,“文娱的核心是传递价值,而公益是让这些价值落地的最好方式。我们打造《三国》《唐诗》《宋词》这些Ip,不仅是为了商业成功,更是为了让文化成为连接人与人、地区与地区的纽带;我们投入乡村振兴,是因为乡村是文化的根脉,只有乡村繁荣了,文化才能真正扎根;我们扶持教育,是因为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他们接触优秀文化、拥有成长机会,文明才能永续传承。”

他分享了一个让自己难忘的故事:“去年我去青山村考察文化书屋,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看《红楼》的儿童绘本,她告诉我,她想成为像林黛玉一样会写诗的人,但村里没有老师教她。后来我们通过‘文化传承奖学金’,为她联系了远方的诗词老师,还送了她一套书法工具。前几天,她给我寄来了自己写的小诗,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那一刻我明白,公益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点燃一个人的梦想,守护一份文化的希望。”

苏澈的目光转向全球公益组织的代表,语气坚定:“未来,我们将扩大文化公益的覆盖范围。文化复兴基金将新增‘全球文化公益合作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公益机构合作,在非洲、南美等地区建设更多文化书屋,推广多语言的古典文化绘本;我们将启动‘非遗公益全球行’,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欠发达地区,开展技艺教学与文化交流;我们还将升级教育扶持计划,设立‘跨文化公益奖学金’,资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学习华国文化与技艺。”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嘉宾起身致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台下点头称赞,她之前曾与苏澈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年”项目,深知苏澈在公益领域的投入:“苏澈先生的公益实践,为全球文化公益提供了新范式。他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通过文化赋能,让受助者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公益理念,值得全球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