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00章 《红楼VR体验馆》开业!文旅新地标

江城的深秋,晨雾还没散尽,临江的“红楼VR体验馆”外就排起了长队。体验馆的外观是按《红楼梦》里“大观园沁芳闸”的形制设计的,青瓦白墙间缠绕着苏绣艺人手工织就的“花藤纹样”,门楣上的“金陵十二钗”剪纸浮雕(出自王桂英之手)在晨光中泛着朱砂红的光泽,连门口的石狮子都是瓷坊老师傅用青瓷烧制的,底座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篆字——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把红楼搬进现实”的细腻。

苏澈站在二楼的监控室里,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游客动线图,眉头微微蹙着:“潇湘馆的VR设备再测一遍,刚才有测试员说竹影的晃动太快,不像江南清晨的风。”旁边的李然立刻拿起对讲机:“技术组,潇湘馆3号机位,竹影动态参数下调15%,参考苏州拙政园今早6点的实时风力数据。”

“至于吗?差一点游客也看不出来。”旁边的张岚笑着递过一杯热咖啡,“开业第一天,别这么紧绷。”

苏澈接过咖啡,目光落在监控画面里排队的老人身上——那是老周,正由儿子推着轮椅,手里攥着瓷坊定制的“黛玉葬花”迷你瓷偶。“老周等这一天等了半年,不能让他失望。”苏澈说,“咱们做VR不是为了炫技,是要让游客真的‘走进’红楼,摸到里面的文化。”

说话间,第一批游客已经走进体验馆。穿蓝色卫衣的小姑娘林晓第一个冲到“场景选择屏”前,手指点向“潇湘馆”:“我要去找黛玉!”戴上VR眼镜的瞬间,她忍不住“哇”出声——眼前是成片的湘妃竹,竹叶上的露珠顺着纹理滚落,伸手去接,指尖能触到微凉的湿润感;不远处,虚拟的黛玉正蹲在花锄旁拾落花,素色的“掐牙背心”上,苏绣的梅花纹随着动作微微颤动,连她发间别着的青瓷簪子(复刻瓷坊的样品),都能看清釉面上的“冰裂纹”。

“黛玉!我能和你一起葬花吗?”林晓试探着开口,虚拟黛玉抬起头,嘴角带着浅笑:“你若愿意,便帮我把这袋落花埋了吧。”系统随即弹出“葬花互动”提示,林晓的手柄变成小铲子,挖泥土时能感受到“颗粒感”,埋花时还能听到花瓣与泥土接触的“沙沙声”——这些细节,都是李然团队用“非遗数字化引擎”还原的:泥土的质感参考了苏州园林的园土样本,声音则是实地录制的落花入土声。

“太真实了!好像真的在大观园里!”林晓埋完花,虚拟黛玉递来一张剪纸书签(王桂英设计的“黛玉葬花图”),“这个送给你,愿你惜取眼前春。”林晓摘下眼镜时,手里真的多了一张实体剪纸——原来体验馆的每个VR设备旁都配有“文创输出口”,游客在虚拟场景里获得的“礼物”,能同步打印成实体文创。

同一时间,老周在儿子的帮助下,走进了“蘅芜苑”场景。虚拟的宝钗正坐在窗边绣香囊,看到老周进来,笑着起身:“老人家,要不要尝尝我泡的雨前茶?”老周点点头,看着宝钗用青瓷茶具(瓷坊老师傅烧制的迷你款)泡茶,水流注入茶杯时,还能听到“叮咚”的清脆声——这是澈心特效团队专门录制的青瓷茶具碰撞声。

“以前读《红楼梦》,总想象不出蘅芜苑的香草是什么样。”老周喝着虚拟的茶(VR设备同步释放淡淡的茶香),眼眶有些湿润,“现在一看,才知道宝钗住的地方这么雅致,连茶都这么香——就像书里写的一样。”儿子在旁边录着视频,小声说:“爸,等会儿咱们再去栊翠庵,看看妙玉的梅花雪水茶。”

体验馆里最热闹的,要数“非遗互动区”。在“探春理家”场景里,游客可以用VR手柄体验“剪纸记账”——虚拟的探春会给出“大观园某月开支清单”,游客需要用剪纸工艺把“花卉开支”“匠人工钱”等分类剪出来,贴在对应的账本上;完成任务后,能解锁苏绣传承人陈阿姨录制的“探春服饰纹样讲解”,了解她裙子上“缠枝莲纹”的寓意。

来自伦敦的游客艾米丽,在“栊翠庵”场景里玩了整整一小时。她跟着虚拟的妙玉学“青瓷拉坯”,手柄变成转盘,指尖能感受到“陶土”的柔软,拉好的坯体上还能刻上自己的名字——系统提示“7天后可收到瓷坊烧制的实体青瓷杯”。“我之前在Netflix看了《红楼》动漫,就想看看真实的大观园是什么样。”艾米丽摘下眼镜,手里拿着刚打印的青瓷杯设计图,“现在不仅看到了,还能亲手做青瓷,太神奇了!”

开业第一天,体验馆就接待了1.2万名游客,远超预期的8000人。晚上闭馆时,苏澈和团队在监控室里复盘,屏幕上满是游客的好评:“带孩子玩了一下午,他现在知道苏绣和剪纸是咱们的非遗了”“老人玩得很开心,说像圆了红楼梦”“下次要带外国朋友来,让他们看看中国的古典美”。

李然揉了揉眼睛,指着一条反馈:“有游客说‘希望能体验黛玉葬花时的古琴曲’,咱们明天可以加上古琴互动——让游客用手柄模拟弹琴,触发《枉凝眉》的片段。”

“好,联系古琴非遗传承人,明天早上把音频导进去。”苏澈点头,刚拿起水杯,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江城文旅局的张局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合作方案:“苏总,今天的游客数据我们看了,太亮眼了!周边的酒店、文创店生意都好了不少,市里想把体验馆列为‘江城文旅新地标’,还希望你们能在其他区开分店。”

苏澈接过方案,目光落在“分店选址建议”上——上面列了江城的老城区、滨江新区,每个地址旁都标注了“非遗资源配套”(比如老城区有剪纸作坊,滨江新区有青瓷窑)。“我们得先做好眼前的,把每个细节磨透。”苏澈说,“比如分店可以结合当地的非遗,像老城区分店就多加剪纸互动,滨江新区就突出青瓷体验——不能千篇一律。”

张局长笑着点头:“没问题!市里会全力配合,非遗传承人、场地都好说。”

送走张局长,苏澈走到体验馆的大厅里。月光透过青瓦的缝隙洒进来,落在青瓷石狮子上,映出淡淡的釉光。他想起半年前,王桂英为了剪好门楣上的十二钗,熬了三个通宵;瓷坊老师傅为了烧制石狮子,反复调整釉色配方;李然团队为了还原潇湘馆的竹影,跑了十次苏州园林——这些细节,才是体验馆能打动游客的根本。

“苏总,明天的预约已经满了,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加场。”张岚拿着预约表走进来,语气里满是兴奋。

苏澈点点头,望向窗外——临江的步道上,还有游客在拍体验馆的夜景,有人举着刚买的青瓷小摆件,有人拿着剪纸书签,低声讨论着今天的体验。他突然觉得,这个体验馆就像一座桥,一边连着古老的红楼文化,一边连着年轻的游客;一边连着非遗传承人的手艺,一边连着未来的文化记忆。

“慢慢来,”苏澈轻声说,“让更多人走进来,读懂红楼,读懂咱们的文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