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76章 特效公司首秀!《三国》续集用自研技术

夷陵古战场影视基地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去,《三国:天下三分》的拍摄现场已一片忙碌。导演陈舟握着对讲机,目光紧盯着监视器——今天要拍摄的是“夷陵之战”的核心戏份:吴军火攻蜀军连营,熊熊烈火吞噬山林,战船在江面相撞,这是续集中场面最宏大、特效要求最高的镜头,也是澈心特效公司“古战场特效系统”的首次实战亮相。

“各部门准备!特效组确认参数!”陈舟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开,特效总监李然快步走到控制台前,指尖在触控屏上滑动,调出系统界面——屏幕左侧是“夷陵之战”的考古复原图(标注着蜀军连营的分布、江面战船的阵型),右侧是实时加载的3d模型,“连营的茅草屋顶用‘汉代草木材质库’,火焰特效选‘猛火油燃烧参数’,战船碰撞时的木屑飞溅参考‘汉代楼船结构拆解数据’”,李然一边调整参数,一边向团队确认,“所有资产都来自咱们的文化特效库,没有一个是海外模型改的!”

这与《三国》第一部拍摄时的场景截然不同。当时为了做“赤壁火攻”的特效,团队要将考古资料翻译成英文,发给维塔数码的海外团队,对方因不理解“汉代战船的楼船结构”,初版模型竟给战船加了明代的飞鱼服纹样;后期沟通时,时差导致一个细节修改要等24小时,仅“战船火焰颜色”(汉代猛火油燃烧偏黑烟,海外团队最初做成了好莱坞式的红火)就改了8版,额外耗费了300万成本。而现在,李然的团队当场就能根据陈舟的要求调整:“陈导,您看茅草燃烧的速度要不要慢一点?这样能突出蜀军士兵逃生的紧迫感。”陈舟点头后,李然轻点屏幕,系统瞬间生成新的渲染效果,监视器里,茅草的火焰从“迅猛燃烧”变成“缓慢蔓延”,火星坠落的轨迹也更贴合山林的风向——整个调整过程不到3分钟,在场的摄影师老张忍不住感叹:“之前拍第一部,等海外团队改个特效镜头要等三天,现在咱们自己的系统,当场就能调,这效率绝了!”

随着陈舟一声“开机”,拍摄正式开始。演员们穿着铠甲在实景连营中奔跑,身后的绿幕区域,“古战场特效系统”通过实时渲染,将虚拟的火焰、浓烟与实景完美融合——监视器里,蜀军的连营按考古记载呈“一字长蛇阵”分布,吴军的火船从江面驶来,船帆上的“吴”字旗在风中飘动,旗面的褶皱、光影变化完全符合汉代织物的物理特性;当火船撞上蜀军战船时,木屑飞溅的碎片里,能清晰看到战船木材的纹理(参考汉墓出土的船板样本),甚至有几片燃烧的茅草飘到演员肩头,特效与实景的衔接自然到让人分不清真假。

“停!这条过了!”陈舟激动地拍了下监视器,起身走到李然身边,指着画面里的火焰:“你看这火的颜色,黑中带红,正好符合《三国志》里‘权乃令朱然、潘璋断其径路,逊自攻之,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记载,比第一部的好莱坞式红火真实多了!”李然笑着调出系统里的“历史材质数据库”:“这是我们特意根据汉代猛火油(古代石油提取物)的成分模拟的燃烧参数,黑烟浓度、火焰温度都有考古依据,不是瞎做的特效。”

更让团队惊喜的是成本的控制。按照海外团队的报价,“夷陵之战”这样的大场面特效,单镜头制作费要800万,整个战役戏份下来至少要5000万;而用“古战场特效系统”,因复用了文化资产库中的汉代战船、兵器3d模型(之前扫描瓷坊的道具生成),且省去了海外沟通、时差等待的隐性成本,单镜头成本降到480万,整体成本直接降低40%,节省的2000万被投入到“诸葛亮北伐”的实景搭建中——陈舟计划在五丈原遗址附近,用节省的资金复原“诸葛连弩工坊”,让观众看到更真实的汉代军工场景。

特效公司的首秀不仅征服了剧组,更让探班的行业嘉宾眼前一亮。广电总局的影视技术负责人王司长,在现场观看了特效制作全过程后,指着监视器里的“连营布局”说:“你们这个系统最厉害的不是‘好看’,是‘懂文化’——连营的间距、战船的吃水深度,都符合汉代军事文献记载,这是海外特效团队永远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咱们的文化根脉!”原创联盟的青蓝文化李青,当场提出要将“古战场特效系统”用于《汉代织锦》的影视化项目:“我们想做一个‘汉代织锦作坊’的特效镜头,之前找海外团队,他们连‘经锦’和‘纬锦’都分不清,现在有了你们的系统,终于能还原‘一寸织锦一寸金’的细节了!”

瓷坊老师傅的徒弟小林也专程赶来,他带来了刚扫描完成的“诸葛连弩”瓷制模型数据,“这是师傅按《武经总要》记载烧的连弩,弩机的齿轮结构和汉代出土文物一模一样,你们加到特效里,肯定更真实!”李然当场将数据导入系统,屏幕上,虚拟的诸葛连弩瞬间生成,弩箭发射时,弩机的咬合动作、箭矢的飞行轨迹,都与实物模型完全同步——小林看着屏幕,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烧的瓷,还能帮特效公司做技术,这就是苏总说的‘文化和技术结合’吧!”

海外特效同行的反应同样热烈。维塔数码的马克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夷陵之战”的特效片段后,连连感叹:“之前我们做《三国》第一部时,总担心‘文化细节不到位’,现在你们的系统直接把考古资料变成了特效参数,这才是‘文化特效’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想和你们合作,把这套系统的‘文化适配逻辑’用到西方历史剧的特效制作中!”迪士尼特效部门也发来合作意向,希望引入“古战场特效系统”的“非遗数字化模块”,用于他们正在筹备的“中国神话Ip”项目,“我们想做一个‘敦煌飞天’的特效镜头,需要还原壁画中的飘带纹理,你们的系统肯定能做到最精准!”

李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站在“古战场特效系统”的控制台前,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不是简单的‘特效技术’,是蓝星华国自己的‘文化特效标准’——它能让《三国》里的曹操不用穿明代飞鱼服,让《红楼》里的剪纸不用变成平面贴图,让我们的文化Ip,用自己的技术讲自己的故事!之前有人说‘中国做不出顶级历史特效’,现在我们用事实证明,我们不仅能做,还能做得更懂文化、更省成本!”

当天晚上,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技术赋能文化”的厚重感:

【检测到澈心特效公司“古战场特效系统”成功应用于《三国:天下三分》,效果超海外团队,成本降低40%,推动文化Ip特效自主化,达成“技术自主里程碑”,触发“技术赋能”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特效技术”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非遗特效全模块”:系统新增苏绣、青瓷、古琴等非遗项目的动态特效算法(如苏绣丝线的光影流动、青瓷釉色的随光变化),可用于《红楼》动画、《史记》舞台剧的特效制作;

2. 触发“国家级特效实验室”合作:国家电影局计划与澈心特效共建“中国文化特效实验室”,投入1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将“古战场特效系统”推广至全行业;

3. 获得“国际特效技术认证”:国际影视技术协会将“古战场特效系统”列为“文化特效标杆案例”,邀请澈心特效在全球影视技术大会上做分享,推动中国特效技术国际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