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22章 全民共情!票房连涨

北京某影院的午夜场,散场灯光亮起时,影厅里一片寂静,只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还未平息。后排的李女士攥着湿透的纸巾,面前的座位扶手上还放着一张泛黄的药费单——那是她父亲生前最后一张抗癌药缴费单,金额栏里的“元”格外刺眼。“我爸就是吃不起高价药走的,”她声音哽咽,对着身边同样红着眼的陌生人说,“要是当时有这样的电影,有更多人关注,或许他还能多陪我几年。”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无数影院上演。上海的一家影院,每场放映结束后,工作人员都要补充三次纸巾盒,影厅门口的留言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观众的心声:“谢谢苏澈拍了这部戏,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我妈现在还在吃仿制药,希望电影能推动药价再降一点”“作为肿瘤科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患者,这部电影太真实了”;成都的影院甚至自发设置了“生命留言墙”,观众可以写下对患者的祝福,不少人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愿意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资源对接。

医生群体的自发安利,更让电影的影响力突破了普通观众圈层。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教授,在科室晨会上特意推荐《生命的价签》:“这部电影没有刻意丑化药企,也没有神化患者,它真实呈现了‘患者要活下去、医生要治病、药企要研发’的三方困境,值得我们所有人看。”他还组织科室医生集体观影,映后和剧组连线讨论“如何帮助患者获取平价药”,不少医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观影感受:“以前总觉得我们能做的只有治病,现在才知道,让更多人关注患者的难处,也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社群的联动,则让“共情”变成了“行动”。老周所在的肺癌病友群,组织了20场包场观影,每场都有患者带着自己的“药盒日记”——里面记录着每天的用药反应、药价变化,有人还把日记送给剧组,希望能为后续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素材;小宇的白血病病友群,甚至发起了“药盒捐赠活动”,将空药盒做成艺术品,在影院门口展出,呼吁“关注高价药问题”,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后主动加入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患者。

票房数据,成了“全民共情”最直接的证明。上映第二天,《生命的价签》票房再破1.8亿,累计达3亿,上座率依旧稳定在80%以上;第三天,票房增速进一步加快,单日突破2亿,3天累计票房正式冲破5亿大关——这个数字,不仅远超同期所有影片,更直接反超了鼎盛影视《极速追击》的总票房(4.8亿)。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影的“长尾效应”初显:不少观众选择二刷、三刷,有人为了带父母看,有人为了带孩子看,还有人带着药企的朋友看,希望通过电影促进不同群体的理解。

影院的反应也迅速跟进。全国超过300家影院再次调整排片,将《生命的价签》的排片占比从45%提升至55%,黄金场次(晚7点-9点)几乎全被这部电影包揽,部分影院还推出“亲子专场”“医患专场”,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星光影院的王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初我们只给15%排片,是担心现实题材没人看,现在才知道,只要故事够真诚,观众愿意为它买单。”

对比之下,《极速追击》的处境愈发尴尬。上映仅5天,该片的排片占比就从最初的40%跌至10%,单日票房不足1000万,不少影院甚至提前下映,将影厅让给《生命的价签》。鼎盛影视的官方账号彻底沉默,既没有发布票房战报,也没有回应“被反超”的话题,有内部员工爆料:“赵总已经下令,不再给《极速追击》追加宣发费用,团队重心转向下一部甜宠剧,想尽快忘掉这次惨败。”

电影的社会影响力,还在持续向政策层面渗透。国家医保局在电影上映第三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新增8种抗癌仿制药纳入医保谈判范围,预计平均降价50%以上”,发布会现场还提到:“《生命的价签》引发的社会关注,为医保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参考,我们会继续倾听群众呼声,让更多患者‘吃得起药、看得好病’。”康泰医药也跟进宣布,将旗下5种抗癌药的价格再降20%,并承诺“未来3年投入10亿用于仿制药研发”,这些消息传来时,不少影院里响起了自发的掌声。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悄然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社会价值”的厚重感:

【检测到《生命的价签》引发全民共情,医生、患者、普通观众自发传播,3天票房破5亿反超同期流量片,推动医保政策调整与药企降价,触发“共情裂变”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第二阶段任务后续影响更新:

1. 解锁“政策联动”深度权限:可直接参与医保局“药品可及性”专项调研,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患者调研数据与创作建议;

2. 电影获“年度社会影响力作品”提名,将代表蓝星华国参与国际电影节“现实题材单元”评选,海外发行渠道新增20家;

3. 大病救助基金因电影票房捐赠(每1元捐0.1元)及社会捐赠,规模突破1亿,已帮助5000名患者购买平价药。】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手机上不断传来的好消息:老周发来的“病友群有人通过基金买到平价药”的截图,张教授发来的“医保谈判新增药品清单”,还有瓷坊老师傅发来的“药盒艺术品展在影院受欢迎”的照片。他想起电影拍摄时的种种困难——找投资被拒、药企威胁、院线排挤,再看看现在的全民共情、政策推动、患者受益,突然明白:一部好的现实题材电影,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而是“连接人心、推动改变”的桥梁。

当天晚上,苏澈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长文,没有晒票房数据,而是分享了三个患者的故事:老周通过基金买到平价药后,终于能陪孙子去游乐园;小宇病情稳定后,重新回到公司做设计;张阿姨绣完“百福图”,送给了帮她申请救助的医生。文末,他写道:“5亿票房不是这部电影的终点,让更多患者‘活下去、活得好’,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感谢每一个为这部电影感动、为患者发声的人,你们的每一份共情,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

长文发布后,评论区里满是温暖的互动:

- “今天带爸妈去看了,我妈说‘终于有人懂我们这些吃了十几年药的人了’,看完电影,她主动和我聊了很多以前不敢提的心事。”

- “作为药企研发人员,我带着团队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我们正在调整研发方向,优先开发平价仿制药,希望能帮到更多患者。”

- “已经三刷了,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动。这部电影教会我的,不仅是关注患者的难处,更是要学会理解不同群体的不易——医生、药企、患者,我们不是对立的,是可以一起解决问题的。”

影院的午夜场结束时,苏澈还在和团队讨论如何将“药盒艺术品展”推广到更多城市,如何让大病救助基金帮助更多患者。工作室的灯光下,大家的脸上没有疲惫,只有满满的成就感——他们知道,《生命的价签》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为生命发声”的初心,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光里,还有不少影院亮着灯,等待着下一场《生命的价签》的放映。影厅里,程勇握着药瓶的镜头还在循环,李然改编的配乐还在流淌,而影厅外,更多的“生命故事”正在被关注、被帮助、被温暖——这,就是全民共情的力量,也是一部好电影最珍贵的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