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91章 行业大佬的认可

江城的秋日总把澈心工作室的露台染得格外温柔,青藤爬满栏杆,桂花的香气混着瓷坊飘来的淡窑烟,落在苏澈摊开的《三国》分镜脚本上。他指尖划过“赤壁之战”的画面——陈舟导演刚送来的修改版里,特意加了一段“战船列阵”的长镜头,需要配合编钟与大鼓的oSt旋律,此刻他正琢磨着如何让音乐既显壮阔,又不抢戏。

“苏老师,楼下有位张会长找您,说是蓝星华国影视协会的。”李薇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手里拿着一张烫金名片,“他说和陈舟导演是老相识,特意从北京过来的。”

苏澈愣了一下,影视协会的张诚会长他早有耳闻——这位行业大佬深耕影视圈三十年,捧出过多部现象级历史剧,最看重“文化质感”与“新人扶持”,之前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研讨会上,还公开称赞过“拒绝流量、尊重历史”的创作态度。他赶紧收起脚本,快步下楼,刚到大厅,就看见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一杯热茶,目光正落在展示架上的《澈·时光》专辑上。

“张会长,久仰大名。”苏澈快步上前握手,对方的手掌宽厚温暖,带着老一辈文人的谦和。

张诚笑着起身,目光扫过工作室的陈列——从原创数据库的荣誉证书,到《三国》的服化道样品,再到墙上挂着的“原创守护者”锦旗,眼里满是赞许:“早就想过来拜访,之前在东京亚洲音乐大奖上,看你用中文讲‘文化真诚’,就知道你不是只懂音乐的年轻人。后来又听说你拒绝流量演员,力挺顾琛这样的实力派,还有推动原创音乐数据库的事,更是觉得——咱们这些搞文化的,终于有个能扛事的后辈了。”

两人在露台坐下,李薇端来新泡的桂花茶,瓷杯是老师傅特意烧制的,杯身上刻着“知音”二字。张诚抿了口茶,开门见山:“这次来,是想请你帮个忙——协会要启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想请你担任导师。”

“导师?”苏澈有些意外,他虽涉足影视,但主要精力还在音乐与Ip开发上。

张诚点点头,从公文包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里面是十几位青年导演的简历与剧本大纲:“你看看这些孩子,有想拍非遗传承的,有想拍乡村故事的,剧本都很扎实,可就是没资源——找投资,人家要流量演员;找平台,人家要甜宠爽剧。去年有个叫林默的导演,拍了部关于皮影戏的短片,拿了国际小奖,可回来后连个长片投资都找不到,最后只能去广告公司打杂。”

苏澈翻看着资料,手指停在林默的剧本上——《皮影里的故乡》讲的是一位老艺人与孙子的故事,里面提到要还原“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还特意标注了“希望用传统乐器做配乐”。这让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在livehouse唱《青花瓷》无人问津的日子,想起顾琛被雪藏时的局促,心里突然涌上一股共鸣:“这些导演,缺的不是才华,是机会。”

“所以我才找你。”张诚的语气里带着期待,“现在影视圈太浮躁,很多‘导师’要么只挂名,要么只讲理论。可你不一样——你有资源,能对接原创故事库、非遗大师;你有话语权,能说服投资方看重质量而非流量;更重要的是,你懂‘坚持’,知道有梦想的人有多需要被看见。”他顿了顿,补充道,“协会已经和几家主流平台沟通过,只要你愿意当导师,他们承诺会为扶持计划开辟专属播出通道,投资方面,星瀚影视也愿意跟进。”

苏澈看着资料里林默写的创作手记——“想让更多人知道,皮影不是老古董,是能讲故事的活文化”,突然想起李然刚进工作室时,说“想让琵琶走进流行乐坛”的模样。他抬头看向张诚,眼神坚定:“我同意。但我有个条件——扶持计划不搞‘流量选拔’,不看粉丝数,只看剧本质量和导演的创作态度。我会用澈心工作室的所有资源,帮他们对接服化道、配乐、发行,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三国》的后期制作,学习成熟项目的经验。”

张诚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桌子:“这正是我想的!你知道吗,之前有青年导演跟我抱怨,说‘学不到真东西’,现在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他翻到另一份剧本,是个叫赵宇的导演写的《窑火千年》,讲的是瓷坊传承的故事,“这个孩子想拍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正好你和瓷坊老师傅熟,能帮他对接实地拍摄吧?”

“不仅能对接拍摄,还能让老师傅当技术顾问,确保制瓷流程的真实性。”苏澈笑着说,“我们工作室的文学部还能帮他打磨剧本,把‘制瓷七十二道工序’融入剧情,让故事既有文化味,又不枯燥。配乐方面,李然的琵琶、阿哲的R&b都能用上,甚至可以让原创基金资助的音乐人,为剧写插曲——让青年导演和新人音乐人互相成就。”

正说着,夏沫抱着一摞《红楼梦》剧本草稿路过露台,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停下脚步:“苏老师,要是青年导演需要原创歌曲,我和林晓都能帮忙!之前帮《三国》写插曲积累的经验,正好能教给他们怎么让音乐贴合剧情。”

张诚看着这一幕,笑着对苏澈说:“你看,连你的团队都这么有热情,这个扶持计划肯定能成。”

当天下午,苏澈就组织影视部、文学部、艺人部开了专项会议,明确了扶持计划的分工:张岚负责对接导演与服化道资源,文学部负责剧本打磨,夏沫牵头配乐团队,陈阳则负责剧中舞蹈场景的设计(若有需要),甚至连瓷坊老师傅都主动提出,愿意为有非遗元素的剧本提供技术支持。

一周后,蓝星华国影视协会正式官宣“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苏澈作为导师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行业热议。林默第一时间发来邮件,附上新修改的《皮影里的故乡》剧本,里面特意加了一段“皮影戏与现代音乐结合”的情节,希望能邀请李然合作配乐;赵宇则带着拍摄团队来到江城,在瓷坊老师傅的指导下,拍摄制瓷工艺的参考素材,还和苏澈一起讨论了“如何用镜头展现釉色流淌的美感”。

苏澈也兑现了承诺,带着几位青年导演参观《三国》的拍摄现场,让他们跟着陈舟导演学习镜头调度;还把他们的剧本推荐给原创故事库,补充了大量民间传说、非遗史料,让故事更扎实。有次,赵宇在拍摄瓷窑场景时,遇到“如何表现窑火温度”的难题,苏澈特意联系了西安文物局的专家,用3d建模还原了古代窑火的燃烧状态,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

月底,扶持计划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苏澈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林默的《皮影里的故乡》剧本,对着台下的投资方、平台代表和青年导演们说:“我刚做音乐时,有人说‘国风没人听’;刚推原创数据库时,有人说‘防不住抄袭’;刚拍《三国》时,有人说‘不用流量必糊’。但事实证明,有质量、有文化、有诚意的作品,总会被看见。”

他看向台下的青年导演,语气真诚:“我不会只给你们讲大道理,只会给你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帮你们对接资源,帮你们争取机会,帮你们守住创作的初心。因为我知道,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的陈舟、明天的我,是蓝星影视的未来。”

台下掌声雷动,林默红着眼眶,紧紧攥着手里的剧本;赵宇举起手机,把苏澈的话录下来,发给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张诚站在后台,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自己没找错人,这个扶持计划,不仅能帮到青年导演,更能为影视圈注入一股“务实、真诚”的新风。

仪式结束后,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带着金色的光晕展开:

【检测到宿主担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导师,承诺整合资源助力青年创作者,推动影视行业新人孵化与文化传承,符合“文化复兴者”称号使命,触发“行业影响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影视,打造现象级Ip”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因扶持计划联动影视、音乐、非遗资源,《三国》Ip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解锁“跨领域资源共享”功能(可将青年导演作品与《三国》《红楼梦》Ip联动宣传,如推出“文化传承系列短片”)。】

苏澈关掉光膜,走到后台,看到林默正和李然讨论皮影戏配乐的细节,赵宇在向张岚请教《窑火千年》的投资对接——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温暖的光。他想起张诚之前说的话,突然明白:所谓“行业大佬的认可”,不是因为他有多少奖杯、多少流量,而是因为他始终记得“帮助别人”——帮助原创音乐人有家,帮助实力派演员被看见,帮助青年导演实现梦想。

离开会场时,北京的秋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却让苏澈心里格外温暖。他拿出手机,给瓷坊老师傅发了条消息:“赵宇导演想拍制瓷工艺,您有空给他们讲讲‘七十二道工序’吧?”很快,老师傅回复了一个笑脸,附带一张刚烧制的“窑火千年”瓷片照片——上面刻着“薪火相传”四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