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08章 苏澈推动“青少年文娱教育计划”!文化种子埋心田

江城实验小学的校门口,初冬的晨光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原本普通的宣传栏,此刻被改造成了“文化长廊”——王桂英团队用剪纸工艺复刻了《三国》赤壁战船和《红楼》潇湘竹影,陈老师傅烧制的青瓷小摆件摆在展台上,刻着“桃园三结义”“黛玉葬花”的纹样,连廊柱上都缠着学生们提前画的《三国》人物漫画,整个校园透着一股“古意与童真”的交融感。

今天是“青少年文娱教育计划”的启动仪式,苏澈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依旧别着那枚青花瓷纽扣,正和教育部的李司长、学校的张校长一起,在教室外查看课程准备情况。透过玻璃窗,能看到教室里的课桌上摆着特殊的“教材”:《三国:互动版》的精简剧本、《红楼》动漫的分镜手稿,还有一沓沓空白的剪纸和迷你青瓷陶土——这是为“影视鉴赏课”和“文学创作课”准备的教具。

“之前调研时,不少老师反映‘传统文化课太枯燥,学生坐不住’。”李司长指着教室里正在调试设备的老师,“现在用《三国》互动版当教材,让学生自己选剧情,再分析历史细节,应该能提起他们的兴趣。”

苏澈点点头,目光落在讲台旁的展架上——那里摆着老周整理的“《三国》历史考据手册”,里面贴着徐州汉墓出土的箭簇照片、汉代军服复原图,还有老周用红笔写的批注:“赤壁火攻的船,不是电影里的‘大帆船’,是有‘楼橹’的蒙冲斗舰”。“这是老周特意为学生整理的,他说‘要让孩子知道,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历史的根’。”

正说着,教室里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五年级(2)班的学生围着王老师,看她展示《红楼》动漫里的苏绣服饰分镜。王老师拿着一张黛玉的服饰手稿,指着袖口的纹样说:“你们看,黛玉这件‘掐牙背心’的梅花纹,用的是苏绣里的‘虚实针’,针脚要细到像头发丝,这样动画里衣服飘动时,纹样才会自然——这就是非遗的魅力。”

“王老师,我能试试剪一个黛玉的剪纸吗?”扎着马尾的小雨举着手,眼里满是期待。她昨天在《红楼VR体验馆》体验过剪纸互动,回家后还让妈妈买了红纸练习。

王老师笑着点头,从教具袋里拿出红纸和剪刀:“当然可以,咱们这节‘文学创作课’,就先从剪红楼人物开始,剪完再写一段你眼里的黛玉故事,好不好?”

苏澈和李司长走进教室时,学生们正围在一起动手剪纸。小雨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着黛玉的裙摆,旁边的男生小宇则在剪“赵云”,他还特意在赵云的铠甲上加了自己画的“龙纹”:“苏叔叔,我觉得赵云的铠甲应该更威风,所以加了龙纹,这样他救阿斗的时候更帅!”

苏澈蹲下来,看着小宇的剪纸,笑着说:“想法很棒!不过赵云是汉代的将军,汉代铠甲上的纹样多是‘云气纹’,龙纹在当时很少用——咱们可以在剪纸旁边加个小注释,说明你为什么加龙纹,这样既保留你的创意,又能学到历史知识,好不好?”

小宇眼睛一亮,立刻拿起铅笔在剪纸旁写字:“我加龙纹是因为赵云很勇敢,像龙一样厉害,汉代铠甲常用云气纹。”苏澈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这正是计划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创作中主动了解文化,培养原创意识。

启动仪式结束后,“影视鉴赏课”正式开课。老师先播放了《三国:互动版》里“刘备安抚流民”的片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刘备要先安抚流民,再对抗曹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第一组的学生很快有了答案,组长小轩站起来说:“我选安抚流民!因为《三国志》里说刘备‘以人为本’,而且流民如果没人管,会饿肚子,就算打赢了曹操,也不是好将军。”他还拿出老周的考据手册,指着里面的“汉代流民安置政策”说:“我昨天看了这本手册,知道汉代有‘屯田制’,刘备可能是想让流民种地,有饭吃。”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那大家觉得这段互动剧情,比单纯看电视剧好在哪里?”

“能自己选!”小雨举手说,“我第一次选了‘直接抗曹’,结果流民跟着打仗,很多人受伤了,我觉得很后悔;第二次选了‘安抚流民’,看到流民给刘备送粮食,觉得很温暖——这样我就记住了‘以人为本’的道理。”

教室外,老周由儿子推着轮椅,正透过窗户看着里面的场景。他手里拿着一个青瓷小杯,是陈老师傅为课程烧制的“三国人物杯”,杯身上刻着小轩刚才提到的“屯田制”示意图。“苏小子,你看孩子们多认真,比我们当年背书有意思多了。”老周的声音里满是欣慰,“我病友群里的退休历史老师,都想来当志愿者,给孩子们讲三国故事呢。”

苏澈接过老周手里的青瓷杯,指着杯身上的示意图:“陈师傅考虑得真周到,把历史知识刻在杯子上,孩子们用的时候还能复习。接下来我们还会请侗族的石爷爷来学校,教孩子们唱侗族大歌里的‘历史小调’,让他们用音乐记住文化。”

当天下午,学校的“非遗手工课”也热闹起来。陈老师傅的徒弟带着迷你陶土和窑炉模型,教学生们做“青瓷小摆件”。小宇捏了一个“赤壁战船”,虽然船身有些歪,但他特意在船帆上刻了“汉”字:“我要把它送给我爸爸,他总说我不爱学历史,现在我要告诉他,三国故事可有意思了!”

小雨则捏了一个“黛玉葬花”的青瓷摆件,花锄是用细陶土捏的,还沾了一点褐色的“泥土”(颜料):“我想把它放在书桌前,每次看到它,就想起黛玉的《葬花词》,以后我还要读完整版的《红楼梦》。”

一周后,“青少年文娱教育计划”的首批反馈数据出来了:江城实验小学的学生,课后借阅《三国》《红楼梦》的人数比之前多了3倍,有80%的学生表示“想了解更多非遗知识”,还有学生主动提交了自己写的“红楼小故事”“三国新剧情”——其中小宇写的《赵云教我懂勇敢》,还被选中刊登在学校的校刊上。

教育部的李司长特意来到学校,看着学生们展示的剪纸、青瓷摆件和作文,对苏澈说:“这个计划太成功了!我们打算把它纳入全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明年在10个省市推广,还要请澈心文娱的团队帮忙培训老师,把《三国》《红楼》的文化资源和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苏澈看着操场上正在玩“三国角色扮演”的学生——小宇穿着自制的“赵云铠甲”(纸板做的),小雨穿着“黛玉汉服”(妈妈的围巾改的),他们围着老周,听老周讲“官渡之战”的故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给文化的种子镀上了金边。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苏澈笑着说,“只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看到文化不是枯燥的课本,是能剪出来、捏出来、写出来的有趣故事——只要他们愿意靠近,文化的种子自然会在心里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