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67章 苏澈推新人导演!给机会不看资历

澈心工作室的“新人创作者征集箱”里,堆着近百份来自行业新人的剧本、分镜头手稿,苏澈每周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逐份翻看——这是他联合原创联盟发起的“新芽计划”,专门挖掘被流量浪潮埋没的年轻创作者。这天下午,一份封面写着《少年的你》的剧本,让他停住了翻页的手。

剧本的作者叫陆阳,毕业于京市电影学院导演系3年,此前在某流量公司做过助理导演,因拒绝“为爱豆加戏改剧情”辞职,之后带着《少年的你》剧本跑遍12家影视公司,要么被说“现实题材没流量”,要么被要求“加甜宠线、换流量主演”,最后只能把剧本投到“新芽计划”碰碰运气。

剧本里讲的是留守少年陈念,在高三这年既要面对学业压力,又要帮生病的奶奶筹医药费,还得应对校园里的隐性孤立,直到遇见同样孤独的转学生小北,两人互相支撑,最终靠努力走出困境的故事——没有狗血的误会,没有悬浮的逆袭,只有“奶奶偷偷攒的皱巴巴的零钱”“陈念在路灯下刷题的影子”“小北帮陈念修坏了的自行车”这些细腻的生活细节,字里行间满是对青少年困境的共情与尊重。

“这个剧本,有《生命的价签》的温度。”苏澈把剧本推给周明,手指划过“陈念给奶奶喂药”的段落,“现在的青春片要么是‘工业糖精’,要么是‘疼痛文学’,很少有人真正关注普通少年的成长——陆阳能写出这种真实感,说明他懂生活,也懂怎么用镜头讲故事。”

周明翻着剧本,眉头却微微皱起:“陆阳没独立执导过电影,之前只拍过几部短片,5000万的投资给新人,风险太大了。而且现实题材回本慢,联盟里的伙伴可能也会有顾虑。”

“我们当年拍《生命的价签》,不也是没人看好吗?”苏澈笑着拿出陆阳的短片作品《路灯下》——画面里,一个留守儿童在村口路灯下写作业,奶奶在旁边织毛衣,没有一句台词,却靠光影和细节把“孤独与温暖”传递得淋漓尽致,“你看他的镜头语言,很有想法,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我们做‘新芽计划’,不就是为了给这样的新人机会吗?资历不重要,才华和初心才重要。”

苏澈当即让团队联系陆阳。当陆阳接到澈心工作室的电话时,正在便利店打零工赚房租,手里还攥着刚打印的“剧本修改意见”(某公司拒绝他时,敷衍写的“加个吻戏”)。听到“苏总想和你聊《少年的你》,计划投资5000万”时,他以为是诈骗,反复确认了三遍,才带着皱巴巴的剧本,骑着共享单车赶到工作室。

见面时,陆阳的紧张藏都藏不住——双手紧紧攥着剧本,说话时声音都在抖,直到苏澈把一杯热咖啡推到他面前,指着剧本里“陈念帮小北补英语”的段落说:“这里的细节很真实,你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陆阳才慢慢放松下来,眼眶泛红:“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奶奶生病时,我也在路灯下写作业,怕她担心,不敢说难……”

苏澈认真听完他的故事,直接拿出投资协议:“5000万,全部用于电影制作,演员由你定,剧本你说了算,我们只提一个要求——保持这份真实,别为了市场妥协。”

陆阳看着协议上的“5000万”,突然红了眼眶,眼泪砸在剧本上:“苏老师,之前有公司说给我50万拍网剧,还要我改剧情加流量角色,我没同意……您敢给新人这么多钱,还不干预创作,是真的想培养人才,不是想赚快钱。”他顿了顿,用力抹了把眼泪,“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会把最真实的少年故事拍出来。”

消息传到原创联盟,伙伴们很快达成共识:星火影视负责电影的现实调研,派团队跟着陆阳去乡村中学采访留守少年,收集真实案例;青蓝文化帮忙对接非遗资源,计划在电影里加入“奶奶织的传统纹样毛衣”,由苏州织娘手工制作,既符合剧情,又能传递非遗文化;拾光影业则帮忙联系青少年心理专家,确保剧本里的“校园孤立”“家庭困境”等情节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避免悬浮。

瓷坊老师傅听说后,特意烧制了“电影开机纪念瓷盘”,盘面上绘着“路灯下写作业的少年”,底座刻着“初心不改,真实为魂”,送给陆阳时,还特意叮嘱:“拍电影就像烧瓷,不能急,得慢慢打磨,才能出好东西。”老周的病友群也成了“电影素材顾问团”,有退休教师分享“如何和留守学生沟通”,有家长提供“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经验,甚至有人拿出自己孩子的高三笔记,供剧组参考道具细节。

行业内的反应却褒贬不一。有头部公司的制片人在社交平台调侃:“苏澈这是赌上头了,5000万给新人拍现实题材,怕是要打水漂。”还有人私下联系陆阳,劝他“趁机会加个流量主演,不然票房没保障”,陆阳却坚定地拒绝:“苏老师信任我,让我拍真实的故事,我不能辜负他。”

苏澈则用行动回应质疑——他陪着陆阳去选景,在乡村中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打闹,陆阳突然蹲下身,对着苏澈说:“苏老师,我知道该怎么拍陈念了,就是这种‘在困境里还想发光’的感觉。”苏澈笑着点头,想起自己当年拍《生命的价签》时,跟着老周去医院调研的场景——好的现实题材,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

电影筹备期间,苏澈还特意安排陆阳跟着《楚汉争霸》的导演组学习——不是学“大场面调度”,而是学“细节考据”:比如怎么通过道具还原时代感,怎么和演员沟通情绪,怎么在不破坏真实感的前提下,让故事更有感染力。陆阳把每天的学习心得记在笔记本上,最后攒了厚厚的一本,扉页写着:“向苏老师学‘用心’,向《三国》学‘较真’。”

开机仪式当天,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剧组成员和几个老朋友——瓷坊老师傅送来新烧的“场记板瓷制模型”,老周坐着轮椅赶来,递上病友群整理的“青少年故事集”,林浩、林晓等艺人也来客串,零片酬出演“老师”“小卖部老板”等小角色。陆阳站在摄像机前,握着苏澈的手说:“苏老师,我会把这部电影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拍好每一个镜头。”

就在开机仪式结束后,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新人孵化”的温度:

【检测到苏澈投资5000万支持新人导演陆阳,推动现实题材创作,获行业新人与原创联盟支持,达成“新人培养标杆”里程碑,触发“人才赋能”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新人培养”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新芽计划升级权限”:系统提供“新人创作者潜力评估模型”,可精准识别有才华的新人导演、编剧,配套“定制化培养方案”(如对接调研资源、安排资深导师带教);

2. 触发“行业新人扶持潮”:多家影视公司主动加入“新芽计划”,承诺每年拿出10%的制作预算支持新人创作,广电总局也设立“新人导演专项基金”,为《少年的你》这类项目提供发行补贴;

3. 获得“国家现实题材创作中心”合作邀约,将《少年的你》纳入“现实题材重点项目”,协助剧组对接教育、民政等部门,获取更丰富的现实素材,确保作品的真实性与深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